这是心灵自由30天写作群第三期的第十八篇作业。
早上赖到不能再赖床的时间起床,匆匆洗漱,匆匆出门,路边快速买个早点。紧接着,在公交或地铁中,戴着耳机听着什么,手中刷着手机,抓紧时间向大脑填补些“不容错过”的“新闻”。再接着,不停地工作着。下班后,拖着沉重的身体回到自己的小家,再赶快恶补漏掉的各种剧或是综艺,连吃饭、洗漱的时间都不放过。终于休息了,也许枕头边还伴随着各种“声音”。这会是多少人的一天生活仪式呢?
也许我们并没有完全如此生活,也许还会质疑“我晚上还和朋友一起吃饭了呢?”“我还和男/女朋友约会了呢?”“我还加班了呢?”“我明明晚上还在学习啊!”......总之,我们就是不让自己停下来。
说这些和“感受”有什么关系呢?很简单,停不下来,怎么能有“感受”呢?那什么又是“感受”呢?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感受是指“感官侦测到外境的能量变化后,于个体内产生的生化反应。”这样看来,要了解感受,首先还得要弄清楚“感官”和“生化反应”。继续查找维基百科,原来感官就是“感受外界事物刺激的器官,包括眼、耳、鼻、舌、身等。”眼睛是视觉,耳朵是听觉,鼻子是嗅觉,舌头是味觉,身体各个部位则是触觉。这里的“生化反应”则可以理解为感官与特定心理活动之间起的化学反应,通常其表现形式就是“情绪”。
这样看来,想要完整地表达感受,不仅需要了解各个感官的反应,还需表达出情绪上的心理变化。也许您会说,很简单嘛,只要身体没有残疾,我们的各个感官都在被使用着,都在发挥作用啊!这个逻辑似乎没有错,可是我们感觉到了吗?或者说,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呢?著名的美学大师蒋勋曾在《肉身供养》、《此生:肉身觉醒》、《美的沉思》、《身体美学》等多部作品中从眼、耳、鼻、舌、身等感官谈人的感受,他说现代人太忙了,忙到心都死亡了,因此难以感觉得到。换句话说,我们似乎都没有真正地活着。原来我们只是在使用并消耗着我们的感官,并没有用心感受和照顾我们的感官。这样看来,谈感受似乎没那么简单了!
再来说说我们的“情绪”,从古至今,我们中华民族似乎都不鼓励表达情绪,好像表达情绪就等于承认自己是懦夫。对于这么好面子的中国人来讲,这是万万不可的呀!那么,结果会怎样呢?似乎不是在发泄情绪就是在压抑情绪。我们周围几乎充斥着各种由情绪引发的事件,比如夫妻间的吵闹、亲子间的矛盾、朋友间的误会、同事间的抱怨,现如今还多了个网络暴力......生命中的很多时刻,我们都被情绪牵着鼻子走却不自知,更无从谈情绪管理了。
结果似乎并不乐观,但我们也无需悲观。既然“忙”会让心死亡,那么作为有主动能动性的人还是可以选择“忙里偷闲”的,也许只是几分钟的感觉训练,就可以找回心的感受;也许只是从用心地喝一口水、吃一顿饭、听一首乐曲、读一首诗、看一幅画......就可以慢慢地打开我们眼、耳、鼻、舌、身的全部感官记忆,打开我们生命全部的心灵经验。另外,我们虽然如此对待身体,但身体从来都没有背叛过我们,她总是通过各种身体疾病试图和我们沟通,只要我们不再无视这些信号,就能通过这些身体密码找到与心连结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