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大家都在晒花呗账单,自己也留意了下,确实是一件很惊悚的事情,过去一年里消费一万多,都花在什么地方呢?说起来也不清不楚。其实也不必去多想过去怎样怎样,花呗消费仍旧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循环往复。不过终究要注意一点,学会克制,避免剁手。
剁手不是个多好的词。自己虽然也不算是特别大手大脚的人,但对于买东西也是有种迫切的冲动的。平日里见到什么感兴趣的东西,或者价格特别实惠的东西,总要趁机买下来,但到手之后,用到的地方又确实不多,只能闲置,这对资源是一种浪费,更是高消费和惊悚账单的来源。
其实总说断舍离,本质还是把握真正有用的东西。可什么叫做有用呢?这不是个可以简单说清的事情,或者常常用到,或者偶尔用到,或者几乎用不到但又为了避免意外而不得不备用,等等。但是,我们不去考虑究竟有什么东西十分有用,或者十分必要,而是考虑,我们当下想买的东西是否必要,是否真的有用。不知从哪里听来的道理,说买东西的时候,在决定下单之后要再等上三天,三天后如果决定不变,那就去买。这是个好主意,因为有些时候我们当时觉得很有必要,然而不多久就会从那种追求新奇和莫名冲动之中摆脱出来,看清楚自己究竟该如何决定。
而在下单之前,我们也会考虑很多,比如物品的用途和优势,比如自身的支付能力,然而花呗确实将后者给很大程度的忽略了。有了花呗,我们只需要买买买,将支付能力的忧虑放到以后。这也是有些时候突然看到待还清的额度突然超出预料的原因。其实对我这样手头并不富裕的人来说,纵然花呗可以忽略一些支付能力上的忧虑,但其实也不会影响太多,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借的钱总是要还的,那么早还晚还自然差别不大,都要看自身能力。
研究生这半年,开始的时候一月工资都放在支付宝,看着总资产的数量,花呗用起来也没了后顾之忧,于是消费也大大提升。买了不少东西,除却双十一买的成堆的书籍,平日里还买各种很少用的东西,最近最大一笔支出,就是买了一个录音笔,然而除了刚买回来的时候试用了一下,便扔到角落里。以后可能会用到的,我一直这样想。就像对那一堆书一直想的一样,我以后会看的。只是以后,还会有新的书。所以,实质上对于看书的兴趣,还不如买书的兴趣大。
之后,每个月攒出五百块,直接到理财账户里面,每个月紧凑的过日子,也没觉得有太大问题。但和之前比起来,消费下降了一大截。这便没有多少花呗的作用了。只是从账单上还有些忧虑,接下来一年,会不会又是一万多,应该不会,只希望下一年的消费在一万以内。平日里至于什么感兴趣的东西,还是要多想一想。当然吃的是最主要的,就当是减肥的要求吧。还有一件事,考完试就去健身房,这又是一个新的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