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碰到朋友L妈,跟我讲了一件让她陷入沉思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上周她去出差,为了第二天能回公司上班,老板让她赶半夜的飞机回来。一晚上几乎没怎么合眼的她,第二天一早起来为儿子准备早餐,儿子那天可能胃口不好,吃得很少,结果L妈没忍住,朝儿子一顿发泄:“老板让我赶半夜的飞机回来,我已经很累很不开心了,一早爬起来给你做早饭,你居然只吃了一点点,真是被你气死了。”L看着他妈妈,说了句:“妈妈,老板让你半夜飞,你不高兴,为什么你不跟老板说你不愿意。”就这一句话,把L妈给问懵了。
当L妈告诉我这些的时候,我首先跟她说L的感觉被保护地很好,他能立马感觉出来妈妈的情绪来自哪里。而没有被妈妈的情绪带着走,认为自己是个不懂事的孩子。
随后,我问L妈,她小时候有任何需求的时候,她父母都是怎么回应她的。她想了想告诉我,小时候妈妈一直教育她要懂事,所以很多时候她会压抑自己的需求,即使某样东西很想要,但为了成为妈妈心目中懂事的孩子,有些需求她就不会提出来。
这个跟她长大后的模式是不是很像,为了成为老板心目中优秀的员工,即便自己很不愿意半夜飞也不会提出来,而是默默地去执行,但不愿意不开心的情绪并被有被排解,所以当儿子早上没有吃完她做的早餐时,她的情绪一下子爆发出来了,儿子成了炮灰。
小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是不会顾忌那么多的,有什么需求就直接提出来了,不会讲一堆道理来证明自己的需求多么合理。是父母的回应决定了孩子长大后是会像小时候一样很坦然地提出自己的需求,还是会压抑自己的需求,认为提出来肯定会被否决,所以干脆不提。
结婚纪念日的时候,带儿子吃过一家很好吃的法式料理。后来,儿子又跟我提起:“妈妈,我们去吃那家法式料理吧。”我回应他:“那家法式料理确实很好吃,但它很贵,平时去吃妈妈有点舍不得,我们等过节的时候再去吃吧。”孩子的需求并没有不合理,谁都喜欢好东西。舍不得花钱的是我,诚实告诉孩子就好。并不是因为我不愿意花那份钱就去责怪孩子他的需求是不合理的。
父母不是神仙,总会有无法满足孩子需求的时候,诚实告诉孩子无法满足的原因就好,不要找一堆理由和借口去否定孩子的需求。让孩子知道他有提出合理需求的权利,别人也有不满足他的需求的权利,但这并不影响他合理提出自己的需求。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父母可能没有那样正确地对待过我们的需求,动不动会给我们扣一顶“懂事”的帽子,使得我们在长大后不敢去合理提出自己的需求,总觉得会被别人拒绝,干脆不提好了。就像我的朋友L妈,她压根没想到可以去跟老板提她不想半夜飞的需求。
父母只需诚实,便能从小教会孩子合理提出自己的需求,那样,等他们长大就能坦然地去争取属于自己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