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战拖第二天,依然没有开学。早晨6点多醒来一次,但马上又进入梦乡,再一次睁眼,已经是8点多了,依然很累,但挣扎着还是起床了,洗漱完毕,强迫自己坐到了书桌前,感觉还不错,中间虽然遇到一些麻烦,有点烦躁,但是休息了一下,想想昨天的五步法,尝试了一下,还是继续学下去了,中午吃了点饭,看了会儿天天向上,想着睡一觉下午继续,可是倦怠感席卷全身,一下午就在床上辗转反侧,直到5点父母下班回家,才又醒了过来,看来长久以来的习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战胜的,晚上继续学习这本书,加油吧!!!
终结拖延症,我的计划——
如何有效处理拖延的三个对策:
1、每天写日程表,要求今天完成的,必须今天完成,有相应的奖惩措施 2、把手机等干扰物移除在自己的视线外 3、每天纪录自己在想拖延时的心态变化,试着寻找方法进行排解
从拖延转向高效行动三个对策:
1、用“五秒钟法”去完成思想到行动的转变 2、去想想你的梦想,你的偶像,你的父母和老师的期望 3、即使不想学习,也要逼迫自己坐到书桌前
已经做了哪些事来执行你的计划:
1、把手机让老妈带走,用旧手机仅保持通讯功能 2、晚上不玩手机,仅带kindle上床
在执行行动的过程中,学到了哪些东西:
1、远离手机等电子设备能极大地集中注意力 2、学会自我调节很重要,学习与荒废往往就在一念之间
第二章 斩断拖延思维
拖延思维的种类: 1、“明天再做”的思维:执行一件任务,这件紧急任务以来于另一件任务,从而有理由拖延原本的紧急任务 2、“倒推策略”:你告诉自己,得先知道自己是怎么变得拖延的,才可能战胜拖延。否则一定会一再重复这一模式,这种想法的服务对象就是逃避,逃避,再逃避。 3、“自设障碍”:通过归咎于那些难以控制的障碍,使你在失败面前保留一点颜面,也就是提前找借口,预定失败。通过问自己几个问题来客服此类思维: 1、为了迈出第一步,可以应用哪些个人资源?你是否断定某情况太复杂,太难,太不愉快而拖延?先提问并找到答案,是什么让任务变得如此艰难? 2、自设障碍是否跟你的期望的长远目标相矛盾?如果是,需要改变什么?下一次这种情况出现,需要做哪些不一样的准备? 3、反事实思维:一种是向上的反事实,想象如果你这么做了,可能会更好,从而产生自责。另一种是向下的反事实,如果当时不这么做,可能会更遭。
拖延思维时一种自动化的习惯,抑制这种思维的技巧: 1、监视你的念头 2、识别分心心理 3、对分心心理发起质问 4、强迫自己去坚持原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