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冯其庸参观仓颉庙
王赵民
1月22日,著名国学大师冯其庸在北京不幸去世,享年93岁。冯老的去世是国内文史学界一大损失。他曾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红学会会长等职,他一生著作等身,著有《曹雪芹家世新考》《论庚辰本》《梦边集》《秋风集》《瓜饭楼钞庚辰本石头记》等专著,并主编《红楼梦》新校注本、《红楼梦大辞典》等书,为我国著名的红学专家,也是大家公认的文史大家。他对古文字颇有见地,生前还担任河南安阳中国汉字博物馆馆长,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说:“文字是由符号转化来的,人类进步到一定的程度,懂得需要用文字来记录,这是思维的进步、智慧的结晶。”还表示,要“竭尽所能、全力以赴,为中国文字、文化、文明的传承发展作出自己的微薄贡献”。
认识冯其庸老,是1999年3月,他来铜川参加第二届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我陪他去药王山参观。见面后,他问我是哪里人,我说是白水人,他随口吟诵出“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说这是杜甫的诗《彭衙行》,当年杜甫逃难到白水,留下了几首诗,这是其中的一首,他还问彭衙、周家洼这些古老的村子还在不在。我虽为白水人,对此却不知情,答不上来,一时脸红。后来查资料,才把了解到的情况写信告诉了冯老,他看后很满意,说要抽机会专门去考察,我以为他只是随口说说而已。
2007年10月13日晚上,我接到冯老来电,说他将于10月23日到西安参加碑林博物馆建馆920周年庆典,之后想去白水、铜川和富县考察,问我有没有时间陪他一起去。我听后非常高兴,当即答应。冯老能去白水,当是一件大事、喜事,随后,我通过同学(他是县政协委员)把冯老来白水的消息告知了县政协,杨主席非常重视,指派王主席全程陪同,县电视台记者跟随采访。
10月25日下午一时半,冯老如约来到白水,在白港宾馆洗漱、用餐,后来回房间休息到下午三点钟,然后去仓颉庙参观。
仓颉是黄帝史官,为汉字鼻祖,其庙位于白水县东北35公里的史官乡,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那天,庙门正门破例打开,听说只有贵宾来了才这样接待,冯老健步走进庙内,一边听,一边仔细察看位于前厅的一通通碑石,不时询问碑石的和庙内建筑的年代,在仓颉手植柏前留影。
看完仓颉庙,冯老又去彭衙村考察,到了村口,他朝四周瞭望,听村书记介绍村子的概括,询问村子的方位,还顺着村道走了一段,回到县城已经是晚上七点钟了。
回北京后,冯老专门题写了“仓颉碑林”四个字,委托我于2008年1月从北京带回,交给了仓颉庙文管所,所里为冯老颁发了收藏证书。他写了一篇文章,简要记述了来白水考察的情况,题目是:我读懂了天书,发表在2007年12月17日《中国文化报》上:
最近,老友韩美林同志送我一部《天书》,要我读后写点意见。我想起来此书出版以前,也曾送来部分作品要我读,我自知资质鲁钝,哪有本领读《天书》?何况《天书》是从未听见有人读懂的,所以我当时连读都没有敢读。
前些天,我到陕西白水县,主要是去调查杜甫的诗迹,却参观了当地的仓颉庙,看到了仓颉书碑,顿时给了我灵感,想到了美林给我看的《天书》的书稿,碰巧给了我灵感,厚厚的一大部《天书》已放在我面前了。说也奇怪,原先我看不明白的东西,这回翻开来就有不同的感应,也许真是仓颉给了我灵感。
感悟之一,是美林的天书,虽然不是古文字,但是它的渊源却是古文字。我觉得他是把最早的、尚未成字的符号性质的原始“文字”和逐渐成形的古字和甲骨、钟鼎还有各地的岩画等等,作为他的创作依据,因此你细读他的这些美不胜收的天书,感到既熟悉而又陌生,既新鲜而又如旧识。
感悟之二,是这些天书,既具有文字的形式而更富有美感,如果你多从形象的角度、造型的角度、艺术的角度去读它,你就会豁然顿悟,这是一个艺术的海洋,思维无穷变化的幻境,你会觉得它千变万化如大海这波澜无穷无尽。甚至你会惊叹一个人的创造力会如此地像火山爆发一样地释放出来;转过来我又悟到当年仓颉造字是否也类似这种情景呢?当然,这只是比喻,仓颉当时是更原始的时期,没有这么多资料可据,可现在仓颉碑上却只有二十八个字(见图),也未免太少了一点,或许是因为原创吧?也或许是时代久远散失了吧?
我们对照着看看美林的天书,难道不觉得两者太一致了吗?我从仓颉的造字悟而解读了美林的天书,明白它是一种艺术,是一种变化无尽的造型,是一种思维的痕迹,是人的形象思维创造力的记录和证明,……转过来我又从美林的天书,悟到了仓颉当年的造字。
感悟之三,是我感到美林是一座时时在喷发的活火山,在他并不高大的个体里,却不知蕴藏了多少能量。他画马一口气画上百张不同的马,他拿起画笔可以彻夜不停通宵达旦地画。拿这部《天书》来说,全书不知有多少字我没有统计,但只让我感到如面对着汹涌的大海,我是站在海边,望不到对岸。或许美林是一个特殊材料,常人是无法与他比拟的。但我自己的感受是觉得他投身于事业,投身于艺术的精神太感人了,他可以说是只要艺术不顾自己。面对着他只觉得自己远不如他的拼搏精神。
这一点,或许也是这部《天书》对世人的鞭策和鼓励。人的能量也许自己并不清楚,只有忘我地去发掘它,它才会源源不断地喷涌出来!人不要太爱惜自己了,太爱惜自己可能会扼杀你自身蕴藏的能量!
人们,努力去发掘自己吧,努力为社会多作有益的贡献吧,千万不要把你自身的能量封闭了!
这是我读懂了这部《天书》后的感想!
2007.12.1夜于瓜饭楼
2011年4月1日,我去拜访冯老,谈到杜甫的研究,他说现在还没法完成,主要是眼睛有问题,看稿子受不了。还说,只要身体允许,他还要去富县羌村考察。我告诉冯老,羌村离铜川200公里(铜川离富县170公里),走高速公路很方便。羌村在延安南边,离延安80公里。“那很近啊。”冯老说:“上次(指2007年)我们去白水一个叫彭家洼地方,杜甫在那里写诗。”
我回答说:“是的,您还写了《我读懂了天书》。”
“还有仓颉庙。”
“您说是因为看了仓颉给了您启发。”
“是。那是因为韩美林出了书一定要我写,后来我想到了你那里的仓颉庙,给韩美林写了。”
与冯老道别时,他对我说:“只要身体恢复了,只要有一天我能走,我要到你们那里去,去药王山、玉华宫看看,我还要再去白水仓颉庙,到富县羌村再看看。”我连声说:“欢迎您来,我一定陪您老去!”然而,天不假年,冯老离开了我们,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