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此气势,非壮空胆,提虚劲。
源于:在彼者,皆我所不为也。
哪怕你金玉满堂,
哪怕你姬妾成群,
哪怕你随从如蚁,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曾子所言:晋楚之富,不可及也。
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
有此认识,当然也就:
说大人,则藐之。
劝说地位高的人,要轻视他的地位,不要把他的显赫地位和权势放在眼里。
哪怕他殿堂高两三丈,屋檐好几尺宽。如果我得志,并不屑于有这些。
何况还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之气。
无忧亦无怖,入荆棘,不动则不伤。
唯大丈夫能本色:
威武不能屈,不是爬虫;
富贵不能淫,不是土豪;
贫贱不能移,不是屌丝;
宠辱不能惊,不是宠物。
富贵不能淫,任性者多淫。
贫贱不能移,屌丝者多移。
威武不能屈,奴才者多屈。
宠辱不能惊,惊弓之鸟不足道也。
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
这是我每次都能从中读出铿锵的一段话,
这是我每次被卑怯和苟且诱惑时可以让我赧颜的一段话,
也许这也是让某些人由鬼变人的一段话。
不是也许,是一定。
2.谏逐客书之策略解读:
鲁迅赞李斯: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
谏逐客书堪称千古范文。
究竟这寥寥数百字有如此之威力,能让千古一帝回心转意?
其策略,论证严密、气势贯通,洋洋洒洒,如江河奔流,政治智慧,叱咤战国,名垂青史。
起句: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开门见山,简明利落,单刀直入。
注意该句所针对的对象,吏也!
逐客令是秦王所下,但李斯却把逐客的过错归之于“吏”,措词委婉。
古有多少人未注意到这个细节而“忤逆”了上司让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掉了脑袋。
文章展开策略,以古说今。
秦国何以强大之因在于以穆公孝公惠王昭王四位国君召士纳贤,没有客卿的存在则无以称霸、治国、外交成功及成帝业。
所举的例子都来源于秦国历代君王的实践,客卿之功毋庸置疑。
让秦王重新思考逐客利弊,正面否定了客负于秦。
紧接着“客何负于秦?”的反诘更是该段语言策略运用转化亮点。
客有功于秦立论之下,李斯说道“向使六世秦君却客而不纳,疏士而不用,秦国岂有变法之功,强大之实也!”
驱动这种语言说服力最终还是李斯能抓住秦王希望称霸天下的心理,这才是策略设计时所应真正把握的核心与灵魂。
文章第二部分设喻说理,用的是比较策略。
指出对不是秦国出产的物品,秦王照样喜爱和使用,而对不是秦国出生的人才就不予任用,这不是把色乐珠玉看得比人才更重要吗?
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
这句话策略运用的巧妙霸气。
以珠宝等物为喻,设问作结;
以玩好美女为喻,进行推论;
以音乐为喻,进行对比;
以人和物作比较,指出待诽秦之人不如待诽秦之物之结论。
这一堆排比,乘着光华之色震撼人心,淋漓尽致兼有难以言说的美感。
无怪乎这部分古往今来赞誉有加。
最后一部分反面论证逐客等于是“藉寇兵而赍盗粮”不利于秦国。
该段古今对比策略直接提到“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 ”,直接挑明客卿对于统一大业的不可或缺。
敌我对比策略,提出两种作法,两种后果。
李斯以古代五帝三王“不却众庶”无敌天下去打动秦王,抓住秦王兼并天下的欲望这个策略运用灵魂。
最后一句照应第三段,阐明逐客对秦国危害之所在,因此在利害关系上立论,抓住了秦王的思想要害,极具说服力。
这两句还和文章开头提出的总论点“窃以为过矣”相呼应,具有首尾相连,前后贯通之妙。
策略总结:
1,引事实设比喻重铺叙,例子都极具说服力,往往能刺激到秦王。
2,结构上既曲折多变,又严谨有序。
几层意思差不多时,一会儿顺说,一会儿倒说,一会儿正叙,一会儿反诘。
跌宕生姿,极尽曲折变化之能事。
一气贯通,不枝不蔓,紧凑缜密。
3,排比,造成文章雄浑奔放的气势。
整齐错落,抑扬顿挫,溜溜不绝,雄放不羁。
当然最关键之处在于紧紧抓住秦王成就霸业的真实想法,所有策略的运用都在为此目标服务。
3.一个人讲话太有技巧就会把每句话都说有道理。
但,越觉得有道理就越觉得不对劲,只会觉得他太能说了。
凡是太能说的道理都不值得信赖。
外延和内涵相驳斥。
一个人说的越多,往往越不了解实质。
真正了解实质就会对事物心存敬畏,未敢妄言,也明白言语是误会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