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等待,等来家乡花儿俏,乌蒙高原的彩云,牵着心在飘……"
格桑的一首《寻梦大山包》唤起了我心中对家乡的无尽情思。春日有黄沙飞舞,空气依稀寒冷;夏日有烈日骄阳,繁盛野花遍地;秋日有麦浪滚滚,蔓菁丰腴肥硕;冬日有银装素表,鹤儿引吭高歌。
在云南,她是个鲜为人知的地方。在昭通,她却是个旅游胜地。大山包,一个接近云端的地方。名字土中却透露出温暖,穷中却展示着唯美,她位于昭通西部,距城区79公里,海拔多在3000-3200米,年平均气温6.2℃。她是国际极限运动特色小镇翼装飞行基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金沙江支流横江的源头,是世界珍惜濒危动物黑颈鹤的重要栖息地,还是多种生物的摇篮。她气候温凉,色彩斑斓。那翩翩起舞的黑颈鹤、雄伟险峻的鸡公山大峡谷、青翠碧绿的仙人田万亩草场、还有那清香可口的燕麦炒面、荞面,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
与此同时,她也是个贫穷落后的地方。
她拥有汉族、苗族、彝族三个民族,经济比较落后,贫因面积大,贫困程度深,境内无任何工业,矿产资源匮乏。当地经济来源以畜牧为主,粮食作物总是广种薄收,加之自然灾害频繁,有“十年九灾,无灾不成年”之说。
在我记忆中始终盘桓着这些场景:家里不通电,上山拾粪,在寒冷结冰的冬日,仍穿白胶底鞋去上课,那漫天飞舞的白雪、那凄冷凛冽的寒风仍不能阻挡我求学的路,那时,家家户户都会点起一盏煤油灯,拾柴取暖做饭,在微弱的灯光下,母亲总会纳鞋底。虽然每年母亲都会做一大箩筐的鞋,但家里姊妹多,每人分下来,也只能得一两双新鞋。无论春夏秋冬我的脚上总是穿着一双白胶底鞋,再搭上母亲从街上买点布做出的款式并不流行的裤子,就这样度过了一个接着一个的绵绵冬日。
但好在,这样积贫积弱的日子没过多久,随着精准扶贫的深入推展,在2016年我家被评为了建档立卡户。2016年秋,在国家政策的帮助下,我家搬离了摇摇欲坠的老土房。我见证了精准扶贫的力量,见证了一户又一户农民从愁眉苦脸到喜笑颜开。当地政开还聘请了专业人士给农民开展了科学栽种庄稼的课堂。“实施移民搬迁,再创美好家园”,当地政府也组织人们异地搬迁。在人们的不新努力下,我切切实实地看到,人们的日子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都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大山包环境恶劣,严寒不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却也成就了她独特美丽的风景,政府因地制宜,当地的旅游业随之得到了发展。
春日,她还携着丝丝凉意,站在房前,你会看到农民赶着架上犁的牛马在耕地,妇女们肩挎撮箕扔着种子,小孩子也跟着大人一起劳作,提着小水桶往坑里扔肥料。
夏日,狂风不再肆虐,黄沙不再飞舞。“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用来形容此情此景再合适不过了。你可以在草原上尽情奔跑,若是运气好,你还可以在鸡公山看到云海,那飘飘欲仙的感觉,准会让你乐而忘返。听着百鸟争鸣,看着百花齐放,品着人问百味。
都说去大山包最适秋冬两季了!
秋日,田问地里麦浪滚滚,荞麦飘香,在夕阳的余晖下映衬得格外漂亮。农民在田挥舞着镰刀,在大阳落山之前,荞子摞成了有个开口的圆锥状,麦子摞成蒙古包状。
冬日,她则雪花飞扬,给天空添了几分沉寂,黑颈鹤从空中飞过,这“来不过九九,去不过三月三”的鸟儿开启了它的奇妙之旅,它们在庄稼地中觅食,在沼泽地中嬉戏,似在寻找自己的伴侣。我最喜欢的就是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景象了,一夜过后,雾气渐渐散去,留下的只是湛蓝的天空,染透霜白的草木。
你想要亲近大自然吗?你想要品读四季美景吗?请让我大声告诉你,云边有个大山包,等待你去探索,等着你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