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家期间,由于小女儿那几天肚子不舒服,对陌生地方还不习惯,加上对她关注少,没注意听她讲话,有时候会误解她的要求。某天吃午饭时,她开始不停地哭来表示不满意,大大先生和我轮流哄小女儿,她还是不停地哭,并且是越哭越凶。我也招架不住,没耐心说了句:思思,真烦!大女儿也开始起哄说真烦。
我突然发现这个时候老爸面色很难看,几分钟前,笑容还挂在老爸脸上。这时老爸非常生气地说:我要是你,你这两个娃儿早被我揍一顿了,吃个饭一直哭,哭的得急死人,该吃饭时不吃,没到饭点又给她吃零食。他说完,低头吃饭,然后放下碗就独自去厨房了。
我一直觉得自己和大大先生已经算没耐性的啦,有语言暴力。但当时我们都还没想打人解决问题,没想到父亲就已经沉不住气想揍人解决问题了,这让我感到特别意外,也特别震惊,因为在那一刻,他生气说的那些话,那个场景对于我来说太熟悉啦,我小时候被揍过多次,当成人有孩子后,也是用这模式与大女儿和大大相处的。
某年,村里有人结婚,吹吹打打好不热闹,围着村里池塘边的小路走哇走……我背着小弟和村里人一起跟看热闹。但背上的小弟却希望我跟着敲鼓的队伍一直走,我认为那是不礼貌的行为,所以我没一直跟着队伍走,小弟就放开嗓子嚎叫,那撕心肺裂哭声让在地里干活的粑粑听到了,于是粑粑气呼呼地,急冲冲地赶到现场,莫名其妙地吼了我几声后,我背上就挨了粑粑的铁砂掌,好几天后都还疼,让嘛嘛扯开衣服看了下,妈妈说:有5个手指印。粑粑这铁砂掌练习真好,一点没偷懒,有男人本色。
那一刻,我其实不明白为什么挨揍。直到长大后,也只是猜测粑粑可能是重男轻女,真正的答案是因为爸爸无法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在情绪出来的那一刻,他的行为模式就是用权威或暴力解决。
回忆过往,大大先生带小女思思时,思思撒娇一去粑粑那里就哭,我由于听着孩子哭心急,不管是不是大大先生的错,全算到他头上,这种问题处理模式跟我爸爸一模一样。
还有早期带大女儿,督导她的作业,大概是幼儿园大班或一年级时,我和大大先生轮流上阵,结果都是用巴掌结束,孩子流着泪入睡,偶尔还说梦话,最后自己意识到这样简单粗暴解决不了问题,才开始想办法去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修养,有时会看心理学方面知识,经常反思自己行为。要不然当时不可能及时察觉老爸的这个情绪变化,更不会联系到自身经历上。
万幸的是,虽然走了许多弯路,发现了这种相处模式带来的诸多问题,并接纳自己在这方面的不完美,及时反思,然后不断完善自己。虽然改善的过程中还会有反复的情况。但每次反复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每一次情绪来临之时,自己已经先感觉到了。每到这个时候会用自己的方式先处理好情绪。
如果是太累引起的,就反锁门不受孩子干扰,先睡一觉再说。
上班的话,在外面溜达买点自己喜欢的零食,静静地感受内心的情绪,然后才回家。上班急着做事的话,就找个安静的地方,看5分钟自己喜欢的文字转移注意力,就像你们男人抽支烟一样的,然后继续做事。等有时间了,就慢慢写出来,梳理清楚为什么。
在家的话,就自己一个人安静呆着什么也不做,问自己为什么。这时会尽量避免跟家人说话。
大多数时侯,没这么娇情,当时就让它过去。反复发生的事就需要多思考为什么了。
大女儿比以前自信,独立了些。学习上的事会主动去做,家务上学会了自己煎鸡蛋,炒鸡蛋饭,炒青菜,偶尔会帮我洗鞋子,袜子,叠被子……大大先生也愿意去反思自己有哪些优点,哪些可以更好。
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成长的路上随时都会有反复,但这是正常现象,我们不怕。不断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
每解决一个问题,内心就强大一点,笑容就更多点,更灿烂些。
我愿意去接纳不完美的家人和不完美的自己,在父母健在时能够想法让自己多理解他们,关心他们,让孩子健康成长,看到爱人幸福的笑容。我不希望因为自己的语言暴力沟通模式伤到家人,让他们难过,也不希望伤到朋友,让他们离我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