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是我们的实践周,学院组织我们前往分宜采风。
大巴车停在学院门前,陆陆续续的,我们上了车。这也是我们第一次集体出游,内心也很是激动,就像这火辣辣的天气一般。
大巴车向前驶去,公路两旁的风景逐一的映入我们的眼帘。翠绿的山林,遍野的百花,明媚的阳光……这是夏天的生机,这是年轻的朝气。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仙女湖。这也是我第一次看见这仙女湖。远眺望,看不到头。突然发现,我仿佛能够理解那施耐庵望洞庭的“衔远山,吞长江”的感慨。仙女湖尚且如此,何况那洞庭湖呢 。
大巴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时间去欣赏。行驶到大概一半路程时,大巴车停了下来,我们也下了车。脚一落地,眼球一转,定睛一看,竟是严嵩的雕像,这一地方是严嵩的墓地。我们都吃了一惊,严嵩不是大奸臣吗?为何要给他立雕像呢?后来才了解到,那严嵩也曾是个正直之人,可是最后却成为明朝最大的奸臣之一。他的经历我们无从知晓,可是他的家乡人也为他立了一座雕像于他的坟前,以供后人评论。
无论如何,古人是非过错都已经是过去式,但是从其之上汲取对现在的经验,这才是纪念的目的所在。
墓园依旧草绿,而我们终究只是一个过客。不一会儿,我们便又上了车,前往下一个目的地,分宜里坊村。
又是一段时间的车程,我们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刚一下车,往四处张望,感觉也和普通的村子没有什么区别。也看不出为什么要大老远跑这里来采风。但是,当我们走进一天小巷,看到墙壁上的图画时,便感受到了这个村子的不同。一幅幅村子里的先代乡贤的人物画,一段段教人育人的警句。种种,无不向我们展示着,这地处偏僻的小村落的不同之处。
沿着小道,渐渐的,视野宽了起来,我们已进入了村子的中心。村子很是宁静,或许是农人们都外出干活了。但村子里也时不时的飘出几声的犬吠依旧展示它的生气。村子的祠堂,坐落在村子中心,欧阳宗祠,古朴而大气。门前伫立着,一块块的、残破的、风化了的、不知名的石板。村子里的人说,那是状元碑,是村子里当过官的人才有资格留于碑上的。看着一块块石碑,一个个早已被风化,模糊了的名字,我感慨万分。这都是里坊村辉煌的历史啊,是里坊村民的骄傲!再沿着小道走,走出村子,遇见一片樟树林。这,叫状元林是古里坊状元在此处种下的林子。一颗颗古老的,参天的古樟树,见证着里坊的事故变迁。
石碑上的名字,可能早已风化。但那碑,却依旧挺拔,依旧受人敬仰。他们的姓名可能早已消失于野火,但村子旁的那片林,依旧紧紧扎根于这片土地。里坊人,一代又一代传递这他们的历史,他们的精神。
采风采风,我们采的正是那一代代所传承的,里坊人的精神。启蒙于前者,传教于后人。这也正是我们未来教育人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