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利用碎片时间学一些东西,于是一连参加了好几个学英语的项目,每天在app或是微信中学英语。每天早晨,都会早起在朋友圈里连续打4,5个卡,连我都觉得自己这种行为有些歇斯底里。而我身边,同样跟我一起打卡的朋友就有好几个。这种学习氛围比在学校还有过之而无不及。
现如今社会稳定,经济逐步发展以及阶级逐步固化,努力学习的动力却越发微弱,尤其是对于上班一族来说:几乎不会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也不太会为摆脱贫穷而读书;或许会为跨越阶级再努力一下,但是如今诱惑那么多,这些碎片时间完全可以看几集电视剧,听听音乐,刷个朋友圈,或是去参加朋友聚会,拔草某家餐厅等。为什么要把时间拿来学枯燥的英语。
很多人说,一个产品背后往往有一群产品经理在研究人性。给予用户鸡血,还是要靠产品和运营。
下面我们来聊聊:
痒点: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用户想要的那个更好的自己
每个人学习英语有些现实的原因,升职加薪,进外企,出国深造等。这些目的的背后,都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记得我购买了某个学英语产品后加入了微信群,老师就要求在自己的群昵称中加上自己的目标,以便起到激励作用。
此外,这些英语学习产品的老师都很优秀,十足地发挥了拨偶像的力量:
有的老师写得一手好字,有的老师拥有优美的声线,流利而标准的口语,以及显赫的教育背景,仿佛让学员看到了努力过后,自己可以成为的那个人。
爽点:打卡
记得一位英语老师说过,人们能够每天坚持刷牙,那么学英语能不能也像刷牙一样呢?“刷牙”有这几个特点:1.每次时间不长 2.刷完之后产生轻微的快感。
如果说把学习英语比做刷牙的动作,那么打卡就是刷完牙后的“爽”,这个“爽”中也包含着寻求肯定等心理需求。
痛点:焦虑 与 没时间
从几个英语学习产品的内容来看,这类产品的目标受众主要是上班一族,而这些人除了有生存压力,往往背负更多的责任,也是最容易焦虑的一批人。自从我开始打卡到朋友圈后,至少引来了3个小伙伴开始打卡学英语,并且经常交流(攀比)学英语进度。
上班一族往往缺少时间,一面需要照顾好工作,家庭,一面还要努力提升,非常辛苦。而这类产品,往往每天至需要学习半小时左右,除了手机不需要额外装备,省时省力。而我自身的经历来看,这几年消费观的明显转变是,慢慢越来越会为了节约时间而花钱。
运营模式:
几个产品的形式基本都是 APP+公众号+微信群的形式;甚至有些只有公众号+微信群
其中重交互的学习行为主要使用APP(听,读,点选),而轻交互以公众号为主(听与阅读)
在运营上,主要通过qq群,群主除了负责活跃群氛围,促进用户对产品的使用,鼓励分享,有些群主也充当了一定的销售职能,销售公司的其他产品。另外各家都采用了比较大的用户激励,完成朋友圈打卡奖励有返学费也有,赠书,邀请好友加入后除了返现还会有各种赠品。
最后,作为努力学习英语的用户,还是很开心能有这样的产品,记得以前上学的时候,学英语需要手抄,读,反复复述,翻译,十分费事。而如今至需要一个APP就可以完成,确实大大减低学习难度,把精力花在刀刃上。
另外,还有一个学英语的好的方式,就是暴露自己在英语环境里,以及创造出来的英语环境,比如时不时地看几集美剧,也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