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新媒体都会在不同方面说“认知”这个词,不管是文字博主还是视频、直播博主,都会在有意无意的提到“认知”两个字。
总是在说这是提升认知的好书,或者说这是因为认知不够导致的什么结果,再者说是你的认知决定你的未来人生,说的天花乱坠,说的危言耸听,说的我们越发地焦虑。
但到底什么是认知呢?好像从没有一个标准、正确的答案。于是不明白“认知”的我也开始各处寻找答案。
有问题找度娘,这是很早前人们就有共识的,所以在写这篇文章时我去百度搜索了下。
百度不愧是百度,问什么都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度娘答:认知指通过心理活动(如形成概念、知觉、判断或想象)获取知识。习惯上将认知与情感、意志相对应。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
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
但是看完上面这一段专业术语,依然不明白是什么意思,于是我又开始查找。向下翻翻又看到了这段内容,认知的含义:认识、思维或知觉的自身发展。包括理解和推理的意识官能或过程,靠它获得关于感觉或理念的知识。
这样讲好像又浅显的明白了一点,但依然云里雾里,于是我又去视频号去搜索相关问题,于是给我推了这个视频,视频如下这样讲:
知识是关于历史的,而认知是关于未来的。所有已经发生的事情、被实验验证的规律、被书籍记载的文字这些都属于知识。而认知是什么?认知是未来房价还涨不涨,是市场什么时候能反弹,是10年内哪些行业好就业。
认知的第一属性是“指导性”,无论说的多么天花乱坠的认知都只有一个用处,那就是让你知道“我到底应该做什么”。
所谓知行合一说的正是“认知”而不是“知识”。知识和行为从来都是脱节的,因为知识是“死的”是“过去的”是“板上钉钉的。而认知则是“活的”是“未来的”是“充满创造性的”,只有认知才能作为你行为的准则和行动的依据。这也正是很多人感叹“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依旧过不好一生”的原因。
因为他们懂得的都是“知识”而不是“认知”,认知是一个“矢量”而知识是一个“标量”,矢量和标量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方向”,认知需要“方向”,恰如人生需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认知的指导性恰好可以视作对人生目标实现的助力,所以认知越强的人就越容易实现人生目标。
“认知”帮助你实现人生目标,而前提是你得先有一个“人生目标”,其实我们大多人的人生目标正是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树立的。
小时候听了爱因斯坦的故事想当科学家,中学时读了《射雕英雄传》想当个大侠,上大学盯着女同学的裙摆渴望爱情,走进社会发现没有钱寸步难行,于是立志搞钱。
“当科学家”、“渴望爱情”“当大侠”“立志搞钱”是人生不同阶段的目标,他们来自于{外部世界}赋予我们的各种形式的“知识”,而要实现它们中的任意一个都需要你努力从{内心世界}构建自己的“认知”。
“知识”是可以学习的,而“认知”只能被创造,“知识”关于历史,而“认知”关于未来,“知识”只存储于你的大脑,而“认知”则会改变你的行为。
以上就是这段视频的讲解内容,可以说讲的已经很直白了,如果想看视频的小伙伴可以去视频号去搜索“什么是认知”,应该就找到了,下面提供这个哲学博主的部分视频图片,方便大家去查找。
综上所述认知可以这样理解:认知是被创造的,是需要经过自身对知识的吸收和积累;也可以说认知是知识的升华、认知是思维方式;甚至也可以说认知是认清目标,改变自己。
我不知道以上说的到底对不对,但我知道提高认知必然会对我们未来的人生有好处,至于是哪些好处,那就是属于未来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