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会问身边的亲人朋友,“你们有压力吗?”,他们往往会告诉我,“我很好啊,没有什么压力”,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文章略长,如果没时间可以直接看最后两段)
***
大家可能了解大马哈鱼(也叫三文鱼),它是一种冷水性溯河产卵洄游鱼类,生在江河上游,长大在海洋,成熟后要逆着水流的方向游回出生地产卵。在洄游的过程中,它们要顶着每小时十多千米的水流速度,逆流而上十多千米,每天要产生大量的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刺激机体产生大量的葡萄糖,为洄游提供能量;然后通过洄游过程中的剧烈运动,消耗大部分能量;接着继续大量产生荷尔蒙;接着继续洄游消耗能量,如此循环,直到它们来到江河的上游——产卵地。
到达产卵地之后,大马哈鱼迅速完成产卵、受精,然后迅速死去。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荷尔蒙的积累:在洄游的过程中,由于剧烈运动消耗了大量的能量,消耗了荷尔蒙,所以没有荷尔蒙的堆积(即使有,也是少量积累),但是,到达产卵地之后,大马哈鱼的运动量锐减,而荷尔蒙的产生却未减少,从而造成了荷尔蒙的大量堆积,造成了葡萄糖的大量堆积,最终导致了大马哈鱼的死亡。
在动物身上如此,在人类也是类似的,只不过,人类是高级哺乳动物,调节机制更强,不容易死亡而已,但是会造成一些心理生理上的问题。
也许你看过《新概念英语》里的扔靴子,也许你看过苏文茂的相声《扔靴子》,也许你两个都没看,不过没有关系,下面我会简单的讲一下扔靴子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某年的一个小镇上,小镇上住着一位老人,他有一套三层楼房,老伴去世了,儿女都不在身边,为了不浪费资源,也让自己增加点收入,他将楼上的房子租了出去,租房的是个年轻小伙子。小伙子那时候正在谈恋爱,每天都是穿皮靴、打领带出门,晚上十一点多回来,而楼房里只有木制的楼梯,因此,小伙子每次上楼的时候都会发出“咚咚咚”的上楼声;然后小伙子洗漱完毕, “咚”、“咚”( 脱靴子)两声之后,开始睡觉。
刚开始,老人不了解小伙子的情况,总是彻夜难眠,经过一两天之后,老人发现了小伙子的这个规律,于是每天都会等着 “咚”、“咚”过后睡觉。
这样过了两周,老人受不了了,于是早起跟小伙子谈了谈,告诉小伙子,“你每天回来很晚,还大声乱丢东西,影响了我的休息,你以后要注意点,否则,我就把你请出去”,小伙子赶紧答应说,“下次注意,下次注意”。
到了晚上,小伙子和往常一样回来了,“咚咚咚”,老人又被吵醒了;年轻人此时还沉浸在甜蜜的回忆中,将老人白天说的话忘得一干二净,然后洗澡准备睡觉;“咚”,一只靴子掉下去了,正准备丢下第二只靴子的时候,他想起了老人的话,于是他轻轻的将第二只靴子放下,然后就入睡了。
第二天早上,老人推开了小伙子的房门,让小伙子走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在遇到突发情况的时候,为了保护人类自身的正常运行,会产生大量的应激荷尔蒙(如肾上腺素)和压力荷尔蒙(如糖皮质激素),对于故事中老人来说:
1.扔靴子发出“咚”的声音就是一个刺激,为了应对这个刺激,他的身体会分泌大量的荷尔蒙;
2.根据过往的经验,每晚都会有两次刺激,而在那天晚上,小伙子只扔了一只靴子,发出一个“咚”,就意味着还剩下一个“咚”,就得时刻准备着下一个“咚”的到来;
3.为了作好准备,身体就会持续分泌荷尔蒙,保持紧张状态;
可是小伙子后来轻放了靴子,老人一整夜都没有听见第二个“咚”的声音,也就是说老人准备了一整夜,保持紧张了一整夜,这些荷尔蒙持续分泌而没有地方消耗,导致身体里的荷尔蒙水平过高,从而产生不适的症状及体征。
在生活中,我相信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1.上级部门过来检查工作,原定于某日,结果因各种原因检查不断推迟,然后你得保持紧张状态;
2.你有一个上级,他没有界限,冷不丁的给你打电话,安排任务,你一刻都不敢松懈,时时刻刻都处在紧张待命状态;
3.你犯了一个错误,准备等待上级处罚,结果上级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处罚你,然而你却一直记着这件事,时时刻刻都在准备着处罚;(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的小偷宁愿自首也不愿意逃亡了)
那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呢?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自己遇到的情况以及自己的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