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的定义,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来访者是不是求助者,求助者需要满足三个条件:1.求助者意识到自己有问题,2.求助者愿意改变,3.求助者愿意付费。只有满足了这三个条件,才能称之为求助者。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来访者比较多,确实是需要我们把来访者转化为求助者。记得老师和各位同行说过,他只有信并且付费,他才会认真对待这次咨询。
但是在今天老师的文章中,一个关在屋里不出门的孩子,家长要求咨询师上门做咨询,这种咨询,接还是不接?
接,不满足心理咨询的要求;不接,又如何给到家长帮助?我觉得,作为新手咨询师,作为一个没有从业经验的咨询师,可能会抱着试试看的态度,上门去。今天看了老师的文章,才发现老师处理的如此巧妙。
第一,就是把这件事情交给助手,让助手去解决。无论去还是不去,都是从助手的嘴里说出来的,而咨询师就只管咨询,这一点,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觉。没有必要事必躬亲,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
第二,就是去帮,首先要保证我们的正规操作。就像老师文中所说,先找个精神科医生,让人家去做个诊断,有没有精神病,有了精神科医生的诊断和签字后,我们明确了这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我们就可以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来帮助他了,也就是能正规操作了。
原来,总是天真地以为,心理咨询还不简单嘛,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一入心理深似海啊,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这是最根本的,还要有常识,还要带着意识,还要有伦理道德,还要有人文情怀,还要知道各大流派,还要去观察找到“差异”,还要随时带着心理的眼镜去看待生活中的人事物,就连看个电影,老师也要求要用心理的方法来看,哦,好难,但是,谁让咱喜欢呢!
万里长城还没踏上第一步,今天,就正式开启吧(每天坚持500字的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