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岛由纪夫《春雪》读后感
初春之原野,为君摘嫩菜
漫天之白雪,轻沾湿衣带
方生眷君意, 世间何以皆明白
分叉之细流,结局终汇合
初中念书的时候,看过一本小众言情小说,它如何以琼瑶张小娴或是郭敬明式的明媚忧伤来讲述少年爱恋自不必说,只记得小说落幕,尾页大片空白的最后,写着几句淡淡忧伤的话:“一个故事总要有点遗憾,才会有动人肺腑的感叹;一种结局总要有点空白,才会有情意未尽 的期盼。”
这话是不是看来又酸又矫情,分明是未开懵懂初涉世事的孩子才会被其蛊惑,可是你看,我早就忘了当年小说何种动情,可这末尾只言片语却不知不觉历经青春岁月多少光景,还依旧横亘在我心头。
并且,这种“结局空白,方有期盼”式的箴言似乎影响了我很多书籍的观阅,使我偏爱结局惨淡胜过皆大欢喜,每每甜言蜜语总让我心生忧疑,待到看过三岛由纪夫的《春雪》,一种豁然开朗、惺惺相惜的感情涌上心头,我忽然充分理解小说里的男女主角。明白清显纤细敏弱情绪,少年心头的高傲和卑微,以及看清男与女在情爱渊源上的分明不同。
显然聪子区别于清显地具有更不同世俗的灵气与激情,虽然貌似二者的悲剧是源于清显的过分青涩与任性,然而抛却故事本身作者赋予的那些来自父辈家族皇权的压迫,对爱情期待的不同,却也是我作为旁观者深深察觉到的哀伤。清显就如同我们在众多少年爱恋里碰到的敏感少年,他绝尘、出众、干净又优雅,他有充分吸引年轻女孩的魅力,又同时具备着不同寻常男孩的轻易不能被征服的种种克制与自尊心,他为聪子迷恋,对面聪子的示好、邀请、甚至引诱却左右别扭、各种受挫不甘心。到最后,少年觉悟到某种爱情的时刻,他本应保持理智充分发挥自己贵族矜持的时刻,却如同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不管不顾也要同聪子见面缠绵。
聪子呢,作为一个被作者明码标签比男主大三岁的女主,我们总说少年时期的女孩总显得比同龄的男孩子更为早熟,这个道理放在此处亦是适用的很,她的情愫更为单纯、直接、勇敢、决绝,在清显尚未动情之际就已然触类旁通有始有终。尽管结局发展到珠胎暗结、昭然若揭,被遣送离散的时刻,聪子却还能再做出出家这样一个大胆惊骇的举动。想起《源氏物语》里的紫姬在得源氏公子宠幸后,因不能容忍其寻花问柳而决计出家,却终也没能实现。
都说三岛由纪夫本书前面所有的铺垫,是为了最后的最后清显如何实现“禁忌的优雅”后樱花般干净地绝望,聪子说发觉清晨下了大雪,因此想要与清显共同在雪地里散步,这种风雅矜持的邀请虽然本质上还是找机会与心上人独处,却冥冥中因着雪的缘故染着一抹纯洁、郑重和冰冷。
看过电影版,结尾处,清显干净的嗓音如自言自语般地述说,画面中冰莹春雪、寂寂樱花,溪流与蝶、气息如常……一切承载着清显短暂生命里的不可承受之轻,这当然要比三岛笔下猝然逝去的轻薄纸张容易接受,记得初初看完《春雪》很是诧异那三两行字之后再无只言片语。可不知为何,如此亲善落幕,又好像不是我脑海中的场景。也许那种感情是描绘不出的,就如同书中男女主角的亲密如何演绎都成了亵渎,它就如同山中高士晶莹雪,就如同寂寂梅花墙角开,明知不可而为之。是了,多少小说翻拍为影视作品就显得失了文字描绘中的辗转情绪。
“冬雪融尽 春暖花开的时候 发现我们的距离比想象中近了 那时降落在我们身上的雪花 如今变成漫天飞舞的樱花瓣 在下一个冬天来临前 让我们好好接受这片樱花瓣的祝福吧 我们一定能把幸福牢牢抓住”
近来我的住处未曾下雪,尽管每年冬天都在期待一场大雪,倘或面临一些人情往来间的困惑,也能邀人雪中同谈、能饮一杯。
可是偶尔也会想着。
雪融化后,难舍难分中,我们之间的雪又能再横亘多少个冬天呢?
彼时马车内动情的两人,可知自己从不比临窗飘散的雪花更有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