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渴求学者为己
今天早上带老母亲到海口市区某公立大医院做体检,先是到体检科室开单,护士善意提醒体检套餐中有几项检查项目,老年人没必要做又易遭老人情绪抵触,故建议删免,遂同意减免这几个体检小项。开完单后,又得跑到隔壁楼栋去缴费,挂号缴费窗口医务人员扫码显示费用比单子金额多出54块。我表示有异议,要一个明明白白的消费说明。起初被告知,费用是按系统显示收费的,如有意见去找医院领导!晕,啥逻辑?我考虑到母亲还在为体检作彩超项目而憋尿,实在是没时间争辩,故退而求其次,同意按医务人员比单子显示多付54元,不过明确表示会留下相关单据向卫健委投诉。医务人员一听,才拨通体检科室电话,核对信息,后向我解释说:因体检套餐中有的小项目,虽删除不做,但系统仍显示收费,需手工操作删除。我深呼吸一口气,平复一下心情,然后说:“作为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是基本的权利。单子的金额与实际被告知的收费金额不相符,当然有权利要求院方相关部门自查自纠,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收费的医务人员遂表示理解,可我环顾四周,有在等待缴费的市民露出不耐烦及一丝丝的嘲讽(心内多是想事不关己,大题小题)。大多数市民这样的潜意识里,反映了扎根几千年国民的劣根性,也折射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官僚意识和知识官僚禁锢人们思想的陋习。更重要的是,让我想到了中国的教育体制:中国教育体制本来就是学习模仿西方杜威的教育理念而设的,这件事情从侧面印证了我们的教育体制根本没学到西方思想的精髓。谢幼伟《怀黑德的科学觀》详引怀特海论及中國科学不发达之原因:中印都缺乏西方人在数百年里渐渐形成的新的心态——在概括性原理与坚定不移之事实之间寻找联系的兴趣。中国自古有一股非常不好的奴性思想——“大而化之、不了了之”, 就是怀特海所说的中国缺乏“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求学精神以及“死也要坚持真理”的做事精神。
科技的发展,电脑程序的系统标准化,在中国本质上就是官僚知识、领导意志的外化。比起西方社会,在这方面危害中国更甚,毕竟“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在中国更加缺失。西方人文思想亦有与我国一样的衰颓之势。英国哲学家怀特海曾说过,他小时候的教育還是充满生命力的,那种教育的特征在于,“生命观念”(vital ideas),这里的生命,也就是阿伦特特别用拉丁文“vita”表示的生命。怀特海说,有生命力的教育,每一核心觀念都是有生命的,是真实生活的表达。实事被感受到重要性,然后获得表达。因此,表达总是个体性的,个体从它所在的芸芸众生的世界(作为“多”的世界)送给它试图理解的“宇宙”(作为“一”的世界)视域的礼物。
我们现在不是给孩子以礼物,更多给的是困惑乃至于是错误。教育有很大的错误,偶然看到一个片子——孙子说:“爷爷您天天看书做什么?又不考试!”我们的孩子读书就为了考试。一句话,教育部门的责任太重要。孩子的脑筋变成考具。小孩从小的训练很重要,教得好,十几岁就可以到大学生的境界。
“顺乎天而應乎人”,顺天應人,顺时應势,識时务者爲俊杰。革命必顺时应势,才能有成。王弼有云“民可与习常,难以适变;可与享乐,难与虑始。”中國人應深思,近代百年受祸,最應重整的爲文化。而重整文化之切入点为“学者为己”,这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
《论语·宪问》云:“子曰:‘古之学者爲己,今之学者爲人。’”
“爲己”,修己,造就自己成爲顶天立地的人才,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为人”,练习爲奴,就看有没有人用,在学校専选好找职业的科系。求学,是爲己,有内聖的功夫,将来才可以成就外王之业。读书,并不是學爲奴,而是要學如何爲众人谋福利。“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中庸》),要修自己有绝对的才与能,才能成己、成物,有内聖之功以成就外王之业,要先天下之忧而忧,爲众人谋福利。
202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