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这几年吧,我就经常听到别人和我说:小三,你成天写这写那,其实你最该写写你娘(我们这里对姑妈的称呼)!其实,我何曾不想呢?有好几次、好 几次有了灵感,才拿起笔或敲打键盘呀,却觉得无从下手,因为写我的姑妈,自我感觉太沉重了!不知从何入手,实在无法用文字来表达我对姑妈的敬仰和爱戴!岂止是这些呢?
我知道,这篇文章可能是我自从写作以来字数最多也最难写的,相信包括我在内的读者们也一定会被姑妈那种平凡而伟大的母爱、面对挫折而坚强不屈的抗争、充满苦难和泪水的……所大为感天动地,泪流满面。
我知道,写下这篇文章,不是刻意去夸大姑妈的伟大,因为那是像姑妈那种命运和处境一样的千千万万的母亲的血泪奋斗史。
但我还是敲打着键盘,为姑妈写下这包含热泪和深情的文字……
一、被战乱和饥荒肆虐的苦难童年
我的脑海里,经常浮现出这样一副画面:在荆棘丛生、崎岖不平的山间羊肠小道上,一个大约七、八岁的小女孩,面黄肌瘦、衣衫褴褛,跌跌撞撞一步三摇地艰难前行。在她那稚嫩瘦弱的肩膀上,却是一副和她的年龄与身躯极不相称的大箩筐,箩筐里面不是野菜就是上地的骡马粪,沉重的负担压得她步履维艰,但她毅然挺着弱小的身躯倔强地一路前行。累,并不可怕,比累更可怕的是山间出没无常的豺狼和头顶呼啸而过的日军那不时空袭的战机……
这位可怜而坚强的小女孩,就是我那童年时代的姑妈!
民国二十七年(1938)正月二十七,我的姑妈出生在一个农商家庭。因为爷爷是旧中国时期的末代晋商,长年累月在外经商,奶奶在家里操持家务、务农耕作和伺候双方二老。
这是那个年代晋商家庭生活的真实写照。
姑妈是爷爷奶奶迎来的第一个子女,开明的爷爷并未有过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对于他这件“贴心小棉袄”自然喜欢。在给姑妈取名字时,有点文化的爷爷给姑妈取了寓意深远的学名“秀贞”。
“这世道兵荒马乱的,咱对闺女不求甚,就求她一辈安安稳稳吧!”爷爷说。
于是,“小稳”就成了姑妈的乳名。
就在姑妈出生不久,1938年3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到太行山区,日寇不费吹灰之力就占领了县城,从此阳城沦陷。
从那时起,贫穷、饥饿、战乱……等一切恐怖的词汇毫无忌惮地占据了姑妈那苦难的童年。
爷爷自然还在外面经商,听说爷爷原本想把奶奶和姑妈带出去的,最起码在渔米之乡的江南可以填饱肚子。可贤惠孝顺的奶奶却不同意,因为担心娘家妈(曾外祖母)饿死在灾荒年里。没几年,二姑出生了,奶奶便索性带着两个女儿搬到贝坡村的娘家和曾外祖母一起艰难生活,那时曾外祖父也已去世。
在那几年里,姑妈经受了多少令现在的人无法想象、不可思议的苦难啊!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年幼的姑妈却做到了。
大概六岁吧,奶奶便教姑妈学习纺织女红等那个年代女性最基本的技能。因为学女红,昏暗的煤油灯前,姑妈不知被苛刻严厉的奶奶打骂过多少次,姑妈天资聪慧,打一次骂一次她就牢牢记在心里,下次再不犯同样的错误。
再大一点,年幼的姑姑那稚嫩的肩膀上就压上了担子!往地里担粪、往家里担庄稼,瘦弱的肩膀上早已被担子磨得血水红肿。奶奶第一次看到姑妈那不堪入目的肩膀,一把将姑妈拉到怀里,心疼地说:稳呀,不是妈不心疼你,真是没办法呀!我那生来就受罪的好闺女呀……母女俩不禁抱头痛哭。
年幼的姑妈似乎就有与生俱来的机智、聪颖和沉着冷静的品性。
一次,她和另外一个小伙伴担着一担白菜从贝坡村与润城村搭交界的那处叫“反坡”的山坳里往家里走,那时也就八岁吧。突然,山谷里传来一声狼嚎,吓得那伙伴瘫软在地,再不敢往前走,更不敢惊叫。那小伙伴带着哭腔向姑妈说:稳姐,有狼!我怕呀!姑妈也怕,也是吓得不敢动弹。耳朵可以听到狼向她们这边靠近,紧要关头,可能是姑妈听过大人讲过的经验或急中生智吧?只见姑妈悄悄对那小女孩说:别怕!你悄悄过地那头,我在这里,我要是喊“看狼来――”你就赶紧也喊“在哪啦――”快点!
于是,两个年幼的小女孩上演了一出“诈狼计”的双簧表演。嘿!没想到这一招挺管用,那狼听到有人遥相呼应,径自嗖嗖嗖跳下几处地塄,蹿没影了。
“扎起架来!快走!”姑妈给那个伙伴打气,俩小闺女仿佛忘了肩头重担,一路负重小跑回家。奶奶和曾外祖母得知后,自然又是祖孙三代抱头痛哭!那是后怕、惊恐、更是无奈的哭!
“多亏那是一只孤狼。”多年后姑妈心有余悸。
比恶狼更可怕的就是战乱和饥饿了!
自从阳城沦陷,日军利用县城东部的润城和北留的有利地形和交通,抓民夫修公路筑炮楼。就在贝坡村设立据点,成立宪兵队和伪军警备队,贝坡以东十几里的周村镇也有日军盘踞,这两大日军据点几乎控制了方圆百里的敌占区,三天两头地实行“扫荡”。往南十几里就是国民党阳城县二区党部在北留章训村设立的“剿匪”队,大肆抓捕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十二月惨案”。剩下的就是昼伏夜出的潜伏在当地的共产党游击队和八路军司令唐天际带领的唐友队和老二团了。
这些武装力量,几乎每天都在互相残杀。头顶是隔三差五的日军轰炸机,地面则是炮火连天、枪林弹雨……
就是在这样的兵荒马乱的环境下,可以试想许多和年幼的姑妈一样的儿童是怎样度过心惊胆颤、随时会丧命的恐怖童年……
有一次,姑妈和其他几个小闺女在山上挖野菜,突然,天上由远而近的日军巡逻轰炸机呼啸着在头顶盘旋,抬起头居然清清楚楚地看到机翼上的膏药旗,可想而知那飞机距离地面有多近!盘旋了几圈,就在离这群小姑娘几百米开外扔下一颗炮弹后飞向远方。震耳欲聋的爆炸声把小姑娘们吓得哇哇大哭,有的甚至惊掉了魂儿。对面山头立刻跑下一群在地里干活的农民,手忙脚乱地把这群被吓傻吓软的小姑娘们抱的抱,背的背给弄回村。
“稳她妈!你几家真真胆大呀!真真放心呀?!怎么敢招娃们……今天真有个三长两短,招你们哭黄天没泪!”奶奶面对人们的责备,其中的苦楚和委屈只能往肚里咽……
1945年春,由于日军在前方战线的战备物资吃紧,导致武器装备供不应求。于是盘踞在本地的鬼子发起扫荡,就是挨家挨户搜查凡是铁制品铜制品都要掠夺一空,据说是用来铸造炮弹壳。
有一天,奶奶和曾外祖母都去地里了,家里只有八岁的大姑和四岁的二姑。那时的大姑就要充当看管照顾妹妹的义务保姆呀!到了半前晌,突然院子外传来一阵噪杂声,伴着鬼子叽哩哇啦一阵乱叫。那噪杂愈来愈近,已经进了院子里。
砰地一声,只见一只穿着厚重皮靴的脚一下把屋门踢开了!闯进一群人,为首的就是贝坡伪村长带领一帮鬼子汉奸进来了。二姑一见这阵势,早已吓得哇哇大哭。
这帮畜牲见屋里只有两个孩子,伪村长对着姑妈喝问:你妈和你姥姥啦?姑妈胆怯地说:都去地了。于是畜牲们更加肆无忌惮了,伪村长一挥手,一群二狗子和鬼子噼里啪啦一阵又砸又摔。把做饭的铁锅、生火的火柱都抢在一处,又把担水的木桶摔碎了把箍桶用的铁圈拿下来,把用不着的农具比如镰刀啦耙子啦都抢上,甚至连担子钩和墙上的钉子都不放过……
那帮狗日的对这点“战利品”不甚满意,恼羞成怒的日军竟然一脚踢飞正在炉子上烧水的铁茶壶,茶壶里面的热水正好泼溅在二姑身上!刹那间二姑惨叫不止,差点昏死过去……
比豺狼更可怕更可恨的侵略者和汉奸走狗的毫无人性的行径,使姑妈幼小的心灵埋下了对战争的恐惧和憎恨的种子!
就在那年秋天,突然有一天姑妈见到奶奶、曾外祖母以及村里的乡亲们特别高兴,街上敲锣打鼓鞭炮齐鸣,她不明白这些以往满脸恐惧和愁苦的人们为啥如此兴奋。后来才知道,由于日本宣布投降后,炮楼里的鬼子一下丧了狗胆,以贝坡和郭峪的游击队联合八路军乘胜击敌,一夜之间把炮楼端了,鬼子死的死跑的跑,溃不成军。
姑妈那幼小的心灵也似乎懂了,以后再也没有可怕可恨的日本人了,也跟着大人们笑啊跳啊……
打跑了豺狼,抗日战争胜利了!!!
“民国三十三年,饿死人在眼前!”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在那艰苦的岁月里,与战争同行的还有至今令那个年代走过来的老人们谈之色变的饥荒!
就像电影《一九四二》一样,那时又遇到三年大旱,庄稼绝收,又惨遭到罕见的蝗灾!铺天盖地的蝗虫黑压压一片,大肆侵吞着本来就不成景的庄稼,据说一亩麦子可以被无数的蝗虫分分钟吃光。那时人们又忍着饥饿展开了灭蝗大战,奶奶把废旧的鞋底子绑在棍子上,领着姑妈加入声势浩大的“人蝗大战”,像拍苍蝇似的去拍打蝗虫。可想而知,这种消灭蝗虫的方法犹如杯水车薪,无济于事!
饿慌了的人们凡是能入口充饥的都视为保命的最低保障。山上的野草野菜吃光了,树皮树根吃光了,还是没度过饥荒年。饿殍遍地、举家饿死而绝户……可想而知,姑妈姐妹俩和大人们受了难以想象的大苦大难!
姑妈回忆起那个不寒而栗的年代,她说亲眼看到太多太多不堪回首的悲惨情景。那时,中庄村有一户全家七口老小,相继在三天内饿死。还有一次在润城村,在路上走着看到她前面有个大姑娘,从背影看去,身材高挑,一对黑明明的辫子一直到了屁股下面,应该是个俊俏人儿了,突然那个大姑娘走着走着就不动了,身子晃了几下就一头栽倒在东河边,当她赶到那姑娘跟前时,人已经不行了,一张俊俏的脸蛋和那对大辫子浸泡在河水里……那是活活饿死的!
现在的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毫不珍惜粮食饭菜上顿剩下了,不由分说就倒掉。老辈人见到,都要骂一句:作吧!非让你过过灾荒年不行!
的确是的!听姑妈说,二姑小时候,如果吃饭时,千万别逗她而去动她的饭碗,不然那可不得了喽,二姑立马竭斯底里的哭叫,一时情绪失控,就会“气死”过去,吓得大人好一阵手忙脚乱地抢救,好话说尽才算完事。这种情况,在今天看来觉得不可思议,但在那个特殊的生存环境下,手里捧的碗里不是简单的饭,而是用金山银山都换不来的保命粮啊!!!
我们活在幸福的当下,再看看过去苦难的岁月,且活且珍惜!
解放前夕,由于共产党对民族工商业和资本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外经商的爷爷“解商归田”,回到家乡,脱下了具有商人标志的一袭长衫礼帽,换上了朴素无华的农民装扮。就是在那种环境下,依然开明的爷爷居然打破当时农村教育的陈规,相继把两个女儿送去读书!这在当时不啻于头条新闻!
天资聪慧的姑妈读书刻苦认真,虽然那时在农村可能还没有小学初中之分吧?就那么上了几年学,也不算是文盲了。那段念书的经历,为姑妈奠定了很大的文化基础和异于和她同龄文盲所不同的谈吐和思想。如今年届八旬高龄的姑妈戴着老花镜依然可以看书读报,识文断字,这得益于那几年的寒窗苦读。同样,那几年也是姑妈苦尽甘来而度过的相对平和幸福的童年。
以上的这些文字,就是姑妈童年时代的真实记录,没有半点夸大和捏造。
有多少次,多少次我们这些晚辈在听姑妈讲她童年的回忆时,我们都在为她和二姑在那个战火纷飞、匪患横行、天灾人祸的苦难年代所遭遇的一切感到震惊、后怕、怜悯……更庆幸她们能够在战乱中毫发无损,在饥荒里得以幸存!这虽然不是奇迹,却是顽强与命运抗争而获得的!
两位老姐妹如今已入和将近八旬高龄,儿孙满堂,孝爱有加,安度幸福晚年,尽享天伦之乐!
我想,这可能就是“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的验证吧?
二 、“苦尽甘来”却再遭苦水里泡黄连
解放后的五十年代,虽然新中国成立了,但贫穷和饥饿还在困扰着国人。
姑妈作为家中的长女,自然而然地撑起了一个七口之家的半边天。因为这个时候,我的两位伯父和父亲相继出生。姑妈除了白天下地劳作,还得在忙碌中给在月子里的奶奶做些辅助性的活儿,照看三个弟弟,晚上照样在昏暗的油灯下熬夜缝补拆洗衣衫。
就是在那个异常艰难困苦的年代,姑妈深知自己肩头上的重担,依然发扬着她那特别能吃苦耐劳的可贵精神和秉持着一颗博爱孝善的心,在为这个大家庭默默无闻地贡献着很大的力量。
当年那场席卷全国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刚成年的姑妈也加入了这场声势浩大的“伟大”运动中。那段日子,每天后半夜,刚睡了一会儿的姑妈便睡眼惺忪地起床,草草扒拉几口本来就质量不好更不多的饭菜,打起精神,挑着家伙什,那些大姑娘以及壮劳力们一路大步流星地赶往离家二十几里以外的蒿峪铁厂干活。他们所干的活儿,就是在灼热滚烫的铁渣山上拣那些含铁量高的可以回炉再造的渣块儿。
可想而知那是一份何等受罪的活儿呀!不几天,姑妈的双手早已被灼热的炉渣烫得惨不忍睹,烈日的暴晒、饥饿的困扰,致使姑妈本该那个年龄应有的花容月貌难以寻觅,像个小老太婆似的。可是,这些苦,这些累,对于经历过比这些更可怕的苦难的姑妈来说,在她心里已经很淡然了……
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由于前文所述的姑妈身上那些所有的优点和品格,自然引起媒婆们的关注和十里八乡的小伙子们的爱慕。媒婆们都说:哎呀!这么一个能干能吃苦的闺女,可得找个好婆家啦!年轻后生们也嘀咕:能娶这么一个好媳妇,真是祖上积德了!
面对众多受人之托而踏破门槛的媒婆们所提供的“参考资料”。那些被媒婆吹得天花乱坠的各种优越条件和丰厚允诺,年轻的姑妈却是自有主心骨,不听媒妁之言,不受父母之命,“挑”到了一位自己中意的,和男方见了一次面,不仅是她自己认为,连爷爷奶奶也佩服姑妈的眼力,自然二老则相中了这位忠厚仁义、相貌堂堂的准女婿。
我的姑父,大姑妈六岁,同样也是出身在一个贫苦家庭。由于自由勤奋好学,寒窗苦读,竟然是毕业于地区师范学校的高材生哪!当时就已经是一名在爷爷辈眼里受人尊敬的“教书先生”。啧啧啧!试想一下,在那个年代的农村,有如此高等文凭,绝不亚于如今的海归博士呀!
一场简朴而传统的婚礼过后,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山盟海誓的表演。一对德、才、貌兼备的小夫妻开始了幸福甜蜜而又拼搏奋斗的婚姻历程……
还是在那个相对来说比较艰苦的六、七十年代里,姑父和姑妈相敬如宾,恩爱有加,是一对众口皆碑的模范夫妻。姑妈相夫教子,孝敬双方父母,团结邻里,手足和睦,自然不在话下。姑父更是优秀得不得了!三尺讲台教书育人兢兢业业,五亲六故博爱仁义坦坦荡荡。在学校,是学生和家长心中敬仰的孙老师,在家里,是父母眼中的大孝子,在那般艰难的岁月里,姑父硬是凭着微薄的工资,除了养活自己的五口之家(三位表哥),硬是节衣缩食,恪守尽孝,不让二老受半点苦。在岳父岳母眼中,也是个“大孝子”呀!,虽然自古女婿是“半个儿”。但姑父何曾不是担当着几乎是“全职儿子”的责任呢?
因为那时伯伯们和父亲年纪尚幼,三个男娃的吃喝穿戴、供书上学,自然令爷爷奶奶感到力不从心。在这种情况下,姑父毅然分担了一部分重担,因为,从他和姑妈成家的那一天起,他已经把三个小舅子当成自己同胞兄弟去看待呀!
那时,为了让大伯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严格的管束,姑父把大伯拉到他身边,充当着家长和义务老师的角色。虽然大伯自幼学习也刻苦,但难免会有学习上的犯错和淘气,每当这时,姑父口头教育不行,就不顾可能会引来爷爷奶奶不满和心疼地后果,随手操起家伙就狠狠往大伯身上招呼去了,据说把镰刀把子都打折了!因为这,姑妈和他没少吵架,气得姑妈声泪俱下地争吵:这毕竟是我兄弟呀!面对妻子的责怪和不解,姑父深知,这是对小舅子那份恨铁不成钢的爱呀!
二伯因为高中毕业,因为就业问题,姑父又托了他那当时任公社书记的老同学的关系,把二伯安排在公社企业组下辖的机械厂工作。
听父亲说,对于他这个最小的小舅子,姑父也是疼爱。有一次,为了鼓励父亲,姑父居然送给了父亲一块在那个年代很奢侈的手表,没有表带,就用松紧带在手表两端固定好。
……
写到这,我不禁潸然泪下,因为以上对姑父进行一番笔墨,不是刻意去美化他!虽然从未见过这位传说中的,不!不是传说中的!是真实的、有血有肉、深情重义的姑父!但他那敢于担当、倾情博爱的高贵品格令我们晚辈敬仰!
再看看我们这一代的女婿们,很少有人能做到这种地步,大多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当然了,社会不同了,不能和那个年代的特殊环境和人心而去相比。
三个表哥也一年年长大,眼前的负担自然不轻,更别说以后的成家立业了。三个儿子就得三个媳妇,自然要建新房的。经过姑父姑妈的难以用文字来表达的艰辛和努力,在七十年代后期,姑父和姑妈才准备烧制建房用的土砖,建房子用的原料、匠人的工资和吃喝,这些都是一笔巨大的开支。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夫妇一样,正当姑父姑妈鼓足干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时,殊不知,一场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的巨大不幸悄然而至!我那可敬可怜的姑父难逃厄运,更有我那半辈子浸泡在黄连水中的姑妈,一场更加……的灾难和困苦正向她肆无忌惮地袭来……
苍天啊!你为何总是对这些可敬可怜的人儿不屑一顾反而大加肆虐???!!!
就在建新窑的那一年,姑父感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一些症状,起初他也没在意,以为是过度操劳所致,姑妈也以为是这样的,就用一些廉价普通的药物治疗。
可后来,普通药物根本不顶用,且健康状况每况愈下,这时才引起姑父姑妈的警觉。经过医院诊断,医生只是说马上安排住院!听到这个消息,姑妈就感到一种不祥的预感,可是姑父反而对此很平静!他说不碍事的,别听医生吓唬,哪能那么严重。可精明的姑妈早已听出医生的意思,于是她劝姑父:这病咱得赶紧治,医生说让住院说明你还问题不大。
姑妈嘴上这样劝姑父,可内心还是难以平静,各种猜测和恐惧笼罩在她心头。
住院治疗的那段时间,看着姑父做着各种检查,有意无意地听到医生说的医学术语,那些带有令人恐惧的术语让姑妈更加怀疑姑父的病情。于是,他私下问医生姑父到底是什么病,医生说病人的情况很不好,太晚了,尽量让病人多活几天吧……
姑妈此时才知道,原来姑父已经患上了至今医学都无法治愈的且令人谈之色变的不治之症!
得知诊断结果的那一刻,这个可怕的结果不啻于晴空霹雳!姑妈一下就觉得这个家地顶梁柱要倒下了,可是,自幼坚强的姑妈很快平静了内心的痛苦,安慰姑父:家里的使咱先放过一边,先把你的病治好再说,人不行了再有钱再有新房还有什么意思?
在姑父治疗的那半年里,姑妈所承受的困难和劳累不言而喻!家里是三个儿子需要照顾,地里的农活,新窑的筹建……在医院里,为姑父端水喂饭还要招呼着已经弱不经风的姑父接受各种痛苦的检查和治疗,那是怎样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呀?
殊不知,从姑父生病那一天起,姑妈又开始了命运对她不公平的安排,苦难!才刚刚开始……
对于姑父的病情,别说四十年前的医疗水平,即使现在也是无能为力啊!当时为了挽救姑父所做的一切努力虽然是徒劳的但不得不做且必须做!即使当时远在内蒙呼市定居的二姑托人搞到的外国进口特效抗癌药也是无济于事……
姑父终究还是含着对这个家庭的牵挂和操心,以及这个世界的无限留恋,抱憾而去!这时,就是1979年了,那时,姑父还不到五十岁!可怜的姑妈,刚过四十岁……
三、坚强不屈的母亲 崇高伟大的母爱
姑父走了,给姑妈撇下三个未成年的儿子和一堆还没完成的烂摊子走了!
姑妈深知,这是命运和上天对她的又一次艰巨的任务和考验!以及必须坚强起来!千万别倒下呀!
最眼前的困难就是姑父的丧事,由于治病和建房,积蓄已是花光了,并且还欠下了债务。可是再怎么着,也得把姑父入土为安呀!亲戚朋友的帮助接济,暂时度过了难关。
面对遭遇人生三大不幸之一“中年丧偶”的姑妈,爷爷奶奶自然也是整天唉声叹气,以泪洗面。恨老天不公,夺走了亲儿一样地好女婿,夺走了女儿的主心骨,夺走了外孙们和那个家庭的顶梁柱,这是天塌了呀!
爷爷奶奶也是生性刚强的,不知对姑妈多少次的劝慰和精神上的支持,因为二老也怕这个孝顺的闺女支撑不住而倒下呀!
从那时起,姑妈所承受的来自物质上的困难、精神上的打击折磨,不是常人所能体会和难以置信也难以办到的!
首先就是这三个儿子了,当时有多少人都在为姑妈担心和捏汗,都说三个小子可够一个妇道人家收拾了,别说将来成家立业,眼前的吃喝穿戴供书上学就是问题呀,更别说现在没了父亲的管教,万一都长邪路上,不服管教,这三个小子就不说了呀!男孩确实比女孩更让人费心,尤其是那种调皮不懂事的男孩,虽然三个表哥并不是特别让姑妈费心的。首先是上学问题,其次是就业问题,更有“说着不到走着就到”的婚姻大事就是压在姑妈头上的三座大山了!
她看似平静的外表却有一颗强大的内心,自己一定要自力更生坚强起来,把这三座沉重的大山一座一座地给推翻!
在那么艰难的环境下,姑妈从来没有动过因为生活困难而剥夺了表哥们接受教育的权力,除了这是姑父临终最担心的事以外,还有姑妈望子成龙的那份期盼!
在那些年里,母子四人经历了多少抗争和抱头痛哭的场面呀?因为孤儿寡母,自然被人欺负,可姑妈并不是那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的,别人欺负了,我就狠狠回击过去,因为她知道,越是软弱就越容易把日子过烂包了。以下选两件泪目的往事吧:
那时因为姑妈养蚕喂猪,来换取有限的经济来源。一次,弟兄三个想跟着去外村给蚕摘桑叶,没想到被人发现,除了把桑叶都从篮子里倒出来没收了,还把工具也没收了!兄弟仨一路哭着回来向姑妈诉说,姑妈听后不由火冒三丈,不由分说拉起表哥们到外村和别人好一阵争吵,最后随母子四人回来的是满载而归的桑叶和工具。
从那件事起,年幼的表哥们明白了:一个人的自强不是跪着哭着求着而来的,是站着叫着夺着而来的!
大表哥上初中时,有一段时间他的钢笔水用得就相当快,不几天就要买一瓶墨水。姑妈也纳闷,难不成这孩子真是喝墨水了?一次她在给大表哥整理书包时,竟然发现书包里有一把用小刀削得尖尖的整齐的小木棒,有的上面还有墨水。于是姑妈就问大表哥,大表哥见事情败露,才承认钢笔早就丢了,为了省钱,只能用这个了……那一刻,姑妈不由地抱住这个从小就懂事的大儿子,母子抱头痛哭……
大表哥自幼就学习成绩好,高中毕业时,那时就有子承父业的接班政策。为了争取能让大表哥接姑父的班,半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姑妈鼓起勇气,走向“公家”。三番五次,三番五次地奔波于教育局等部门,不知说了多少好话,求了多少人,背地里哭了多少次……其中的苦楚不言而喻。经过一番努力和政策照顾,大表哥接过姑父未完成的教育事业,(大表哥期间也在师范学校学习)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大表哥接班的消息传来,那些曾经看笑话的人不得不佩服姑妈,当人们向姑妈道喜时,坚强的姑妈背地里嚎啕大哭了一场,她不是哭她所受的累和委屈,是哭那个“傻”姑父呀!因为就在姑妈为大表哥接班的事奔波时,无意间见到姑父生前一位同事,那个老师心痛地对姑妈说:孙老师真是傻呀,其实他早就知道他有病了,他就和我们说我可能得病了,可不敢让家里人知道呀,眼下都是花钱门路,还敢去看病?不管他,走哪儿算哪儿吧……
那一刻,姑妈失声痛哭,心里对曾经自己深爱的人儿一阵气恨,我那傻老头呀……
二表哥初中毕业以后,姑妈寻思着写男孩子得有个手艺才好,有了手艺就是别人抢不走的饭碗呀!于是二表哥去当了木匠学徒。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一个叛逆期的过程。一次,姑妈早早起床做好饭,准备叫醒正熟睡的二表哥和她一起去地里。年轻人瞌睡多嘛,那次,姑妈叫了他几遍才把他叫醒,他也坐起身起床了,可是姑妈一出屋门又索性躺下了,姑妈再进门,又赶紧骨碌起身,作起床准备,姑妈再一转身,他又睡下了。这下可把姑妈的暴脾气引起来了,气得姑妈随手把手里拿着的米罐朝二表哥砸过去,正好不偏不倚打在表哥的额头上!马上就血流如注,吓得姑妈赶紧包扎,姑妈也忍不住泪如雨下,抱着二表哥说不是妈狠心,古语话说“早起三光,迟起三荒”,你这样以后怎么办呀?一时间又是母子抱头痛哭。从那时起,二表哥牢牢记住姑妈这句教诲,从一个木匠学徒开始,勤奋刻苦,自力更生,早在二十年前就已经是装潢工程界的佼佼者,这些成就,岂能与姑妈多年来严格要求和敦敦教诲而所得?
对于三表哥这个最小的儿子,姑妈更是费尽了口舌和动了多少棍棒。三表哥初中时,已经是教师的大表哥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把这个小弟拉到自己身边看管和照顾,真是“长兄如父”啊!可是三表哥生性顽皮,成绩平平,年轻气盛的他还爱在学校打架斗殴,后来回到社会上也是,因为那个年代农村的七零后,除了看露天电影和看戏,打架,就是第二个“娱乐节目”了。那时的年轻人,隔几天不打架就手痒痒了,于是那个年代就经常出现三五成群的约架场面。因为这,姑妈没少和他生气。别人把他打了,姑妈心疼,他把别人打了,姑妈自然得登门道歉说好话。一次因为姑妈苦口婆心地教育了他几句,他竟然顶撞了姑妈,气的大表哥追到河边就是一顿拳脚,大表哥打累了,抱着弟弟声泪俱下地说:你还嫌咱妈不累吗?!你怎敢和她顶撞,万一把她气个三长两短,咱兄弟们咋办呀……还有你!万一哪天别人打个三长两短或者你把别人怎么了,让妈怎么办?!想过没有!
自知理亏的三表哥回家回到姑妈跟前承认错误,母子三人泣不成声……
多了!太多了!在那些年里,这样的场景出现过多少次啊?!每一次母子们的抱头痛哭,都是对现实的无奈更是过后的抗争!
在那些年里,姑妈因为这个家,受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哭了多少次脸?!更经受了多少无中生有凭空捏造的风言风语?!
有多少次,她在最无助的时候,她何曾没有过一死了之的轻生念头?可她看到这个前景渺茫的家和三个儿子们,又无数次打消了这个自私的念头!又有多少人劝她找个条件好的男人改嫁算了,她何曾没有过这类心思?因为她也是个平凡的女人啊!可是她后怕,后怕一旦改嫁后可能带来的比眼前困难更可怕的麻烦……
转眼到了孩子们成家的年龄,姑妈那坚挺的脊梁和顽强的意志让她必须努力推翻这最后的也是最沉重的大山!
难以想象和体会到姑妈如何推翻这最后一座大山的,其中经历已不是文字所能表达。随着大表哥二表哥娶妻生子,再后来又把三表哥“嫁”出去,这场“推山持久战”一打就是十几年。三表哥结婚那天,一街两行的人都在对姑妈赞不绝口!有的说:稳姐真是受了大苦大难了呀!老天爷也算没瞎眼!有的说:老太婆总算完成任务了,可该享享清福了,这么多年受的罪换给咱,日子早就烂包了!
从那时起,姑妈多年的艰辛付出得到了人们“金杯银杯换不来口碑”的赞誉!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女强人。
看着儿孙满堂,儿子孝顺媳妇贤惠的美好生活,姑妈总算长长出了一口气,这口气,她憋了将近二十年啊!
这个时间段,就是九十年代中期了。
可是,可敬可怜的姑妈还是没有真正的享到清福,又一个更加棘手的任务正向她悄悄袭来!……
四、养育之恩永世难忘――第四个“儿子”
在我们这里,娘家侄辈是不用“姑妈”这个书面称呼的,一般都称呼是方言“娘”或“姑姑”。我在写这篇文章时,刻意用了“姑妈”。因为知道我身世和我与姑妈的故事的人都说我:千万别忘了你姑妈,姑妈姑妈,是姑也是妈!可是在我心里,姑妈姑妈,是姑更是妈!
这么多年来,每次面对可亲可敬的姑妈,我无数次闪现过一个念头,多想双膝跪地,深情地喊姑妈一声:妈!
可是,我终究没鼓起勇气喊出来,更不敢喊,也不能喊!
由于我的身世,出生八天丧母……从一尺长就被爷爷奶奶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其中二位老人付出的艰辛,难以言表……后来爷爷奶奶觉得他们时日无多,可看到未成年的我――他们眼中的宝贝疙瘩。唯恐离世后我的处境,在我记忆里,二老背地里唉声叹气以泪洗面,他们无法预知我的未来……
就在爷爷奶奶一筹莫展时,有次,奶奶看着姑妈,用几乎是乞求的口吻向姑妈说:稳,妈跟你商量件事吧?你看我和你大(方言爸)说不行就不行了,我们啥都放心地下,就是放心不下这累赘(奶奶对我无奈又疼爱的叫法),你看……你看……
看着奶奶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姑妈就跟奶奶说:妈,有什么事你说嘛,我听着。
奶奶才硬着头皮说:妈的意思是,一旦我和你大闭了眼,你,你能不能把小三(我)收留住?……
奶奶还没说完,看到姑妈一脸阴云密布,就没敢在往下说。姑妈怔了好一阵,突然带着哭腔和奶奶说:妈呀妈呀,你怎么想着呀?你还不嫌你闺女这辈罪没受够?!……
奶奶当时可能也心疼这个可怜的闺女了,就和姑妈说:你收留住他!把他养大成人就行,成家立业你哪怕别管啦,以后看他的本事……
即使这样,姑妈都没有妥协,因为她知道,收留的不是猫啊狗啊,而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啊!
人是最复杂的!
后来母女俩争执了一会儿,奶奶一时激动,最后“蛮横”地给姑妈下了死命令。奶奶向姑妈厉声说:亲顾,亲顾,你不顾谁顾?!讹也讹住你了!……
最后奶奶泣不成声,抱着姑妈哭求:稳呀,我那苦命的闺女,妈对不住你了,真没办法呀!算妈求你了……
就这样,当时已经是年近六旬的姑妈出于对父母的听从和自己万般无奈但不得不接受我的情况下,算是默认收留我了。
初中毕业前两年,奶奶去世,临终前拉着姑妈的手哭着说:妈什么都没给你留下,就留下这么一个祸害,好闺女,你要受累了……
到这里,我不禁难以自制,潸然失声……
1998年,我十六岁初中毕业,姑妈怀着遵从母命和对我的怜悯与无奈,毅然把我收留到她身边。从那时起,我就成为姑妈的第四个“儿子”。
当年,因为姑妈收留我的事,多少人包括表哥表嫂们对姑妈劝道:你可要想好了呀,这又是个大负担,这不是添一副碗筷那么简单的事……
姑妈叹了一口气,无奈而坚毅地说:唉!没办法,我就继承了我妈留下的这点“遗产”,再累几年吧!我不管你不管,眼睁睁看着他(我)受罪?
我无法体会到姑妈当年时下了何等大的决心,给儿子儿媳做了多少思想工作,想到了为此会有多少麻烦和无法预知的后果……
从那时起,直到我后来成家的六年里,是姑妈用超出一个母亲所付出的大爱和责任在养育着她这个不争气的“儿子”。
现在我回想起来,那时的我,不!即使现在的我,姑妈都在为我有操不完的心和愁不完的事。
就这样,我上班,姑妈为我做饭和浆洗缝补之类的照顾。那时,姑妈住在大表哥家,自然而然我也住在大表哥家,可想而知姑妈当时有多大的心理压力!
在这里,我要感谢三家表哥表嫂,虽然是表哥,但他们早已把我当成同胞手足了。那时,有不认识我的问起表哥,表哥们自豪地说:这是我家老四!不错的!在那些年里,即使是现在,表哥表嫂们依然对我关爱和照顾,这是犹如甚至超出亲兄弟感情呀!
现在回忆起,其实也用不着回忆,姑妈对我的关爱和恨铁不成钢的痛斥,那分明是一位生身母亲对儿子的感情呀!因为姑妈知道,既然收留了我,除了照顾我,更要教育我走正路,做个自立自强的人!可是,我那时是多么令姑妈费心、费口舌,因为我的不懂事、不争气,惹得一辈争强好胜的姑妈生了多少气,伤了多少次心,流了多少泪……
其实我是四个儿子里最难让姑妈教育的!
最初因为自己邋遢,不修边幅,不讲卫生,因为这个毛病,姑妈骂也骂了打也打了,好多年后才逐渐改了这个臭毛病。还有其它在我身上出现的好多好多缺点和毛病,这些缺点和毛病都是不该有的!这时姑妈才知道,可能由于我自小在爷爷奶奶身边,娇生惯养,导致这些将来会被人小瞧的毛病。于是,她要好好改造我了。
现在想来,那时的我,又多么混蛋!面对姑妈多次苦口婆心的教育,我对此犹如耳旁风,你说你的我干我的,甚至在姑妈教育我时,我故意当着她的面用双手捂住耳朵以示“抵抗”。那时的姑妈看到我这举动,肯定崩溃了!我后悔!
还有一次,因为又是我的过错,姑妈口头教育之间一时激动打了我一巴掌,我就使了性子,对姑妈叫嚷着我不和你在一起了!我要独立!看我能饿死不能!……当时因为我在气头上,没注意到姑妈已经伤心得哭了!她能真的不管我吗?她能忍心吗?!还是我真能独立生活?吃饭不知饥饱,睡觉不知颠倒,真要任性去“独立”,后果绝对不是好的!
还有一次,爷爷和姑妈在场,因为我又犯错,姑妈气得对我又打又骂,我也毫不懂事,不!那不是不懂事!是他妈的混蛋呀!我混蛋地也对姑妈又是顶嘴又是瞪眼的,气得姑妈好像都站立不住了!爷爷见状,不顾年近九旬高龄,指着鼻子对我我训斥了几句。我竟然混蛋地对爷爷说:爷爷,我不是气你啦!……姑妈向爷爷哭诉:大呀,你听听!我这辈造了啥孽呀!一向对我慈爱的爷爷真是气坏了,怒目圆睁,颤抖着拿起拐杖要打我,对我大骂:今天你敢把我闺女气个三长两短我饶不了你!
……
多了,那几年里,这样的场景太多了!后来真懂事了,我自责了无数次,可是自责有用吗?能弥补回来对姑妈心灵上伤害吗?!
十足的混蛋!
每天凌晨,那时六十多岁的姑妈早早起床,为我做起可口实惠的早餐,因为我要上班干活,怕把我饿坏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下班,又是热气腾腾丰盛的晚餐在等着我。天凉了,姑妈为我睡觉的屋门上挂上厚门帘,又用报纸把透风的门框缝隙糊住。看到同龄孩子打扮地利落帅气的,姑妈就在集市上隔三差五为我买来新衣裳,对我说打扮利落干净点才能走到人前不被人小看。由于我生性胆小懦弱,自然在外面被人欺负,每当这时,姑妈除了向欺负我的人讨个说法,教育我要自强,说了一句老话“一分本领一分福,没有本领趴着哭!”只有自强了才不会被人欺负。因为我不珍惜东西,随意浪费,姑妈就又是一句“吃不穷,穿不穷,计划不周要受穷!”现在想来,这些都是经典的至理名言啊!
难忘2000和2001年,我脖子上长出一个疙瘩,并且愈来愈大,本地医生说吃药打针根本解决不了问题,必须动手术切除。还有一位医生说哎呀这可不是好兆头!姑妈听到这些,一下紧张起来,包括表哥们也觉得我出大问题了。(其实是囊肿)好似一夜之间老了许多,痛心地念叨:这娃怎么就这么命苦?可是,年迈的姑妈怎么可能为我的治疗去奔波呢?病,还是得治!于是,她就把这项任务下达给表哥们,我那可敬的表哥们带我检查、联系医院和主刀大夫……第一次手术那天,竟然做了五个小时,当我走出手术室那一刻,看到满脸担忧的姑妈和表哥们……前后两次手术两次住院,姑妈个表哥们为我倾注了多少难以言表地心血啊?姑妈又在背地里流下多少泪水呀……由于姑妈年迈不能在医院伺候我,她这个当姐姐的给她的弟弟――我的爸爸下了命令。
“父子俩好好培养培养感情吧!”姑妈说。
后来我到了该成家的时候了,当初奶奶把我托付给姑妈时说的那些,姑妈当真吗?不能!于是姑妈又四处张罗着为我“寻个家”,这次对于我的婚姻大事,也没费多大周折,二表嫂的妹妹作为媒人,介绍了一家需要招上门女婿的人家,也就是我现在的家。要给人家当上门女婿,姑妈说到人家家里就更要自立自强,要担当起一份该担当的责任!那时,相亲也算顺利,我现在的二老也同意了,剩下的就是按照乡俗走一些程序,比如送彩礼啦买嫁妆啦等等。姑妈说咱得把喜事办得风风光光的,别人有啥咱也要有啥,于是为我买摩托,那时候换时兴结婚买摩托的。送彩礼那天,由于我是“嫁”的,自然由女方出彩礼钱,那天从女方家回来,姑妈又把彩礼钱原封不动地给退回去了!说这钱咱不要,人家也是够艰难的,留着让人家办事用。
也就是那时候我这不明事理的混蛋才知道,自从姑妈收留我以来,我挣的工资除了我的花销,她都为我存起来。现在办喜事了,才拿出来不至于受制……
即使现在,我无数次自责,这么多年以来,挣着工资的我,从来没有哪怕表示性地给姑妈一些经济报答,没有!想来我真是用“混蛋”都无法来形容我!
这么多年来,姑妈年老体弱,小毛病不断,期间还住过两次院,我居然没有到病床前服侍过一天!没有!更可气的是去年冬天有段时间没去看望姑妈,竟然不知姑妈因为腿病住了半个月医院!即使得知后也没向姑妈表示过任何报答!虽然姑妈断然不会要这些,以前我觉得也没啥,可是此时此刻我才发现我是多么不近人情,不明事理呀!
唉!……情难自制!
结婚那天,当礼炮齐鸣,锣鼓喧天时,我看到表哥们在偷偷抹眼泪。我下意识地看了一眼姑妈,虽然姑妈表面看似平静,但我察觉到她老人家眼中泛着泪花,她是在强忍着呀……
我那时多想在临出门时给姑妈重重地磕几个响头,叫声“妈”……
那天,同样是一街两行的人们对姑妈给予了更高的评价:老太婆真是功德无量呀!这一辈养了四个儿子打发了俩“闺女”。
现在已是风烛残年的姑妈,依然对她这个让她操心的“儿子”有再也操不完的心。每次去看望姑妈时,姑妈总是对我有问不完的事,说不完的话。这些问题这些话,我不会把它当成是令人厌恶的唠叨,这不是唠叨,这是一位母亲对儿子的牵挂和关爱呀!
这一小节,我虽然是含泪码字,因为我在写之中,就愈来愈回忆起很多很多和姑妈在一起时的往事,但不能一一记录下来。可是,姑妈对我的比泰山还重的养育之恩是现在敲打着键盘就能报答的吗?!
娘!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永世难忘!
尾声、 四世同堂的幸福晚年
从2007年开始到如今,姑妈才算真正地卸下了一辈子压在她坚韧的肩膀上的千斤重担,真该好好歇歇了!
那年,二表哥乔迁新居,把姑妈从破旧的砖窑里接出来安享晚年一直到如今。去年大表哥第二次乔迁新居,把姑妈接过新居,这是我们这里的风俗,乔迁新居时,只要老人在世,定然要把老人迎接去住几天的。姑妈看着儿子们那装饰的富丽堂皇的新居,心里涌起无限幸福和欣慰,一大家子经历这么多年的艰辛,对于姑妈来说,才是真正的苦尽甘来!
儿子们孝顺,儿媳们贤惠,孙辈们更是对奶奶一往情深。每个孙子孙女都是姑妈一手带大的呀,孙女们在外放假回来,一进家门便迫不及待地先要看望奶奶……
每当逢年过节,表哥们三大家都要和姑妈欢聚一堂,隔几年还要来张全家福。
万金难买孝贤辈,能有如此幸福的晚年,患有什么可以衡量和替代的呢?
三十年里,三个孙子三个孙女的相继降生在这一大家子,当时姑妈就觉得这辈子太值了!可她没想到又见了第四代人,儿子儿媳当了爷爷奶奶。虽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四世同堂,可这也同样是人人羡慕和向往的呀!
由衷祝愿如同生母的姑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晚年幸福!
2018.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