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行采集:
1.许多非洲国家都存在类似现象:一个国家越缺乏工业,进口的工业品越贵,当地产的初级品越便宜,两者的差价越大。
靠着强制性,宗主国能够从殖民地体系中吸纳大量的资本,以供养宗主国的人民。这是一场零和游戏,宗主国所得,就是殖民地所失。
2.19世纪欧洲对非洲采取殖民竞赛时,存在着两个特殊的名词,“2C”和“2S”。
英国人的“合纵”:从北边的开罗(Cario)到南边的开普敦(Cape Town)。
法国人的“连横”:从西边的塞内加尔(Se-negal)到东边的索马里(Somalia)。
南北与东西轴线交会于苏丹境内。
3.葡萄牙在非洲有保留了三块殖民地。西非的几内亚比绍;南部靠近大西洋的安哥拉,以及靠近印度洋的莫桑比克。
4.在非洲东部,德国占据了坦桑尼亚、布隆迪和卢旺达。在非洲西南部,德国占领了如今属于纳米比亚的土地。在西非,德国获得了喀麦隆和多哥兰两片殖民地。
5.造成现代非洲诸多问题的原因之一是欧洲当年的殖民政策。正是他们随意划分国界、挑拨民族关系,才造成了这些新兴国家独立后的四分五裂和战乱不断,最终只有非洲人承担了所有的后果。
6.欧洲人带来的不平衡可以总结为三类:
第一类,原来是一个种族,但被不同殖民者占领,被强行分成了两块。二战之后独立时,这两块虽然被重新合并在一起,却产生了巨大的离心力。例如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以及索马里。
7.第二类,原来是许多个种族,殖民者强行将它们合并成一块殖民地。当这块殖民地独立后,各个种族斗争迭起。
例如苏丹、尼日利亚、利比亚、马里、尼日尔、乌干达、刚果(金)等。
8.第三类,在成为殖民地之前,国家内部就有着不同的种族,之间有激烈的矛盾。
殖民者不仅没有设法消弭矛盾,反而借助一方打击另一方,更激化了双方的冲突。当殖民者撤出后,这样的国家必然陷入内战的泥沼。
9.随着一战中德国的战败,卢旺达和布隆迪转给了比利时。
通过强化和利用民族差异,比利时实施了“分而治之”的政策,导致了胡图族和图西族之间长期的仇恨和敌对。
这为两国独立后的暴力冲突和社会动荡埋下了伏笔,也直接导致了后来残酷的种族冲突和人道主义灾难。
10.发端于英国、美国和法国的“回到非洲”运动,分别产生了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加蓬三国。
一行精华:
殖民是一场零和游戏,宗主国所得,就是殖民地所失。
欧洲人随意划分国界、挑拨民族关系,造成了这些新兴国家四分五裂和战乱不断,最终只有非洲人承担了所有的后果。
触动,反思,改变:
读完非洲被欧洲各国瓜分的血泪历史,掩卷长叹,不禁联想到,中国也有过一段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时刻。
历史事实证明,外来的力量是永远靠不住的,只有自己强大了,才能保证真正的独立自主。虽然这条道路遍布艰难险阻,但这是唯一一条正确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