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重新开始了。
我却因各种原因错过了。
为了避免究结与自责,放下寻找原因,先集中火力把课程补上,跟上进度,并从中找到对自己产生影响最大的一个面,进行学习。
回过头来,再看自己这段时间的行为,发现自己一直在用直觉思考:
1. 天气炎热,体力消耗大,精神不佳。因此做事情时总是以此为借口,让自己相信和并说服自己以后改;
2. 转行期间,总是说服自己先做下去再说,并未做事前分析,导致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阅读《快思慢想》中19至21章,结合老师总结的内容:
普通人用直觉预测易受:
1,月晕效应的影响;
从娱乐节目中几乎是帅哥美女就可看出月晕效应影之大。
2,马后炮偏见;
比如,说话不算数,说话前后自相矛盾,有的时候是直觉接受到新的信息,并且自动地完成转化。作为当事人,并不知道,甚至觉得自己根本没有改变自己说过的话。
普通人这样,专家是否在专业领域预测不受影响呢?
答案是一样受到直觉的影响而不自知。
其一,专家考虑问题的因素太多;
其次,促发效应带来的低效度判断;
还有一点,就是对自己的专业过度自信,而忽略对事情结果的考虑。
所以,向对直觉对我们时时刻刻的影响,用算法公式代替。
方法是:
要素+描述 +打分;
事前分析所使用的决策树原则,就是为了减少凭感觉做事情带来的偏见。
结合自己的经历,时间带来的变化是无法感知到的,这是不确定的,自己相信这一切在自己的掌控中,会按照自己的想法一一实现——可笑。
因此,自己想要学的——沟通、营销、管理、演讲等等,在团队中发现的问题我都觉得自己需要学习,却忽视权重之比,过分相信自己的感觉——团队中这么多的问题,我要学会立即解决,而忽略自己的能力、时间问题,不懂得借力而掉入坑中。
鉴于此,从一个纬度进入,先解决团队中最迫切的问题,学会用系统思维、价值思维解决现实中的问题,以期获得突破。
对着镜子照照自己,才发现:
原来每天喊着要重新开始,醒来才发现一切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