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你一起终身成长,这里是小苏的笔记本。
最近一部电影很火,叫《流浪地球》,相信不少人都已经看过,这部电影之所以火,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题材的原作者——刘慈欣。可能许多读者在看到刘慈欣的成功之后,都会幻想自己能够成为下一个刘慈欣,但事实是,刘慈欣只有一个,很难出现第二个。
多数人被《流浪地球》触动,是因为它带给作者的利益回报,十分诱人,即外在驱动。假如我们写作的初衷是出于外在动力,便不可能成为类似刘慈欣的优秀创作者。一名优秀的创作者,之所以选择写作,并非受外在利益驱使,而是本身的自我激励,他们选择写作,只是想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想要在小说中塑造一个自己向往的理想世界。
在刘慈欣创作时,当时的主流并非科幻小说,甚至可以说在我国当时小说界都不存在科幻小说这一类别,作为一个新类别的开创者, 前期肯定会面临一个尴尬,只有少数读者,甚至没有读者,就像螃蟹很早就有了,但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很晚才出现。
假如刘慈欣创作初期是为了迎合读者的需要,他可能很快就会放弃,因为前期没有读者是一件十分痛苦的事情,假如他在意读者数量的话,或者他可能因此选择当时热门的小说类别,也就不存在后来的《三体》,更别说《流浪地球》了。
好在刘慈欣不是外在驱动者,他创作的初衷是为了向人们展示一个不一样的科幻世界,把自己心中对于科幻小说的理念传递出来,创造只属于刘慈欣的“三体世界”,哪怕前期无人问津,甚至永远没有人能够理解自己创作的价值,这一切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经构建了属于自己的小说世界,在书桌的方寸之地,他就是一切的主宰,如此便够了。
一直以来我写作的目的都不单纯,希望能够通过写作,获得额外收入,这一点至今没有变化,但真正驱使我每天写作的动力来源于写作带来的其他惊喜。比如,写作时的专注。
假如我写作的主要动力来源于金钱回报,那么我得放弃无数次,毕竟多数人无法通过写作盈利,而我同样属于多数人。
曾经我一度认为,作者是为读者服务,只有写出令读者满意的文章,才是好作者,于是拼命思考如何才能令读者满意,如何才能找到读者的需求点,并加以满足,一系列思考,让我逐步迷失自我,我不断探求着读者的想法,却忘记了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事物,只是想着如何才能让读者喜欢,而非让自己乐在其中,慢慢地,我发现自己遇到瓶颈,不但没有发现读者的真正需求,而且在创作中,感觉越来越乏力,每次写出感觉读者会喜欢的文章之时,却极少有人问津,让我十分受挫,多次想过放弃,但内心总有一个声音在提醒我,不值得。
是啊,不值得,写作是一件带给创作者愉悦的工作,在书桌的方寸之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王者,写什么,怎么写,都由自己说了算,电脑不会因为面前的写作者有了一些莫名其妙的想法,而拒绝其输入,诶,怎么卡了???我还没写完呢。。。
好吧,以上就是今天笔记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带给你一刻的惊喜。
题图摄影:Dannysee
题图授权基于:CCO协议
【惊喜一刻】
外在动力可以带给我们一时的惊喜,但也仅限于一时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