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千古明君,是历史中为数不多以仁为庙号的帝王。他在位仅十个月便能成为千古一帝,就连朱棣都只配做他的征伪大将军。他就是明朝第一仁君明仁宗朱高炽。
只是你知道历史上的朱高炽到底有多牛,监国20年,亲手开创两个盛世,他究竟做了什么经被后世所有人赞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明朝第四位皇帝朱高炽的传奇人生。
公元1378年,朱高炽出生在朱元璋的发迹之地奉阳,相传出生时其母梦见由冠冕之归者上业而生,这似乎也预示着他日后定将有不同凡响的成就。公元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
他生性端庄,接受正规的武术和儒家学术教育,所以很得朱元璋的喜爱,然而因为朱高炽喜文厌武,导致他不得其父朱棣的喜爱。但不喜欢并不代表不会,相反,朱高炽的军事天赋十分高。当年在朱棣起兵靖难之时,如果没有他坐守北平,朱棣根本就不可能成功。
公元1399年,朱元璋去世,建文帝朱允文即位,下令削藩,逼死藩王。朱棣忍无可忍,起兵靖难。建文帝匆忙之下,以李景隆为帅,率领精兵50万北上平乱。朱棣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的出现,决定出兵大宁,争取远在大宁的宁王,命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由于朱棣手中兵力有限,这也让李景隆大军有了可乘之机,不费吹灰之力抵达北平。此时朱高炽的手中有的仅是一些老弱病残,根本没有多少战斗力。
李景隆大军到达之后,不急于进攻,反而是将北平城团团围住,仅仅是集中兵力猛攻北平九门,这也给了朱高炽喘息的机会。借着这个机会,朱高炽昼夜不分督察守备事务,安抚城中军民,以他强大的个人魅力,使得北平城内人人欢悦,毫无强敌来犯的恐惧感。朱高炽礼贤下士,积极咨询老兵关于守城的经验,更是勇于任用有才能的文官,和他们积极商议,准备推心置腹,短时间内收拢人心,让北平城内上下一心。
朱高炽以身作则,四更起床,二股休息,如此劳累之下,却仍觉得自己做的不够,且认为自己年龄太小,应当鞍前马后为众将士服务,每每一件大事总会禀告燕王妃徐氏,这也使得北平城内斗志十足。李景隆纵然亲率50万精兵,但在上下一心的北平城面前却也无可奈何。
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朱高炽不仅仅是坚守,他每到夜晚总是组织轻骑出城袭杀,让李景隆大军疲于应对,只得退营数十里暂缓攻城。朱高炽则靠着自己高超的军事指挥能力以及北平城军民一心,面对李景隆的50万大军毫不畏惧,一直坚持到朱棣挟持宁王大军归来。朱高炽配合朱棣两面夹击,李景隆50万大军全线溃败,狼狈而逃。朱高炽仅以万人之众阻挡建文帝50万大军成功保卫北平城,为朱棣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也是朱高炽整个靖难之役中最为闪光的一战。
然而,这并没有得到作为父亲的朱棣的赏识,反而在大军南下的途中险些中了朝廷的离间计。幸好朱高炽洞若观火,以实际行动打消朱棣的疑虑。终于在四年后,也就是公元1402年,朱棣在南京奉天殿即位,革除建文年号,改年号为永乐,从此开始了他22年的统治生涯。而朱高炽则在公元1404年经过一系列的储位斗争,成功被朱棣立为太子。
当时的朱棣更偏爱自己的次子朱高煦,认为朱高煦各方面更与自己相近,且朱高煦由于常年的军旅生涯,因此得到大多勋贵集团的支持,但此事得到兵部尚书金忠等一众朝臣的反对,再加上朱高炽生的一个好儿子,这才导致朱棣打消更立太子的念头,册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三子朱高燧为赵王。朱高炽由此开启了他长达20年的监国生涯。
在长达20年的监国生涯中,不仅贯彻执行朱棣的政策方针,而且将永乐一朝打理的井然有序。为朱棣穷兵黩武式的北伐提供了最基本的经济基础,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永乐盛世的到来。公元1424年,朱棣在北征返京途中病逝,朱高炽在北京正式登基,改年号为洪旗,开启了短暂的皇帝生涯。
在朱高炽登基之后,发布大赦令,取消下西洋以及边境茶马贸易,为的是稳定国内民生,快速恢复明朝经济,并且重新任用夏元吉等一批永乐朝有才识但被废的官员,并且对朝堂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平反冤狱,释放建文旧臣,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
最后,在他临死前最后一个月,他做出了一个最为激进的措施,那便是决定将京城重新迁回南京,但没有来得及实施便赫然崩逝。朱高炽留下遗诏,传位于皇太子朱瞻基,后在建安殿去世,享年48岁,庙号仁宗,成为历史上极为出名的十月天子。但由于他一系列的政治措施快速稳定,朝堂恢复。经济再次开创大明第三个盛世仁宣之治,而被后世所有人称之为千古仁君,他的死则称为千古遗憾。
你们觉得朱高炽怎么样?喜欢的点个关注,谢谢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