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华应龙的《教育要给学生留下什么》,看到一篇文章,尊重学生从尊重他的长相开始,华老师班级有一位兔唇的学生,这个学生因为长相的不同,把自己封闭起来。只喜欢和小动物相处,不与同学交流也不与老师交流,成绩更不用说。华老师尝试走进这个孩子的心理世界,帮他走出困境。“我有个地方长的和你一样,你看我的嘴唇上…”这次孩子终于抬头看了华老师一眼。“我这里是小时候摔跤留下来的,你呢”“我也是”简简单单的三个字,孩子终于开口和华老师说话了。
“你知道达尔文么?他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为人类作出了杰出贡献,他和你一样特别喜欢小动物。你想看他的书么?”华老师把事先准备好的《达尔文传》送给了这个孩子。就是这个转折点。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看这本书。变化在一点一点变化着。后来,华老师在班里称他为小达尔文,总在班里给他展示的机会。而孩子总会想出特别的解题方法。华老师帮孩子投稿,上报纸。一个好老师真的可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
有一篇有关师生关系的调查报告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孩子含着泪和妈妈说:’妈妈,今天老师都没有看我一眼!’”这些被我们忽视的细节,可能就是这一眼,对学生来说,是一种肯定,一种关爱。
我们班级也有个有类似情况的学生,我之前并不知道要怎样鼓励和引导他,他的家长忙于工作,有时孩子中午要自己做饭吃,每次邀请家长来学校聊聊孩子的情况,总也请不来家长。对于这个放养式教育,我有时候会有不满的情绪,为什么家长会觉得孩子上学之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就只是老师的事了呢。赚钱比孩子的成长重要么?
在学校,鼓励的方法,惩罚的方法都用了,这个孩子还是从来不写作业。我接受了这个现状,然后尽量想办法让他在课堂上能学一点是一点。
今天看了华老师的这篇文章,我的内心被撼动了。马斯洛需求理论里,除去温饱,被尊重被爱也是我们不容忽视的需求。作为老师,我们尊重学生要从尊重他的长相开始,看到差异性的存在,在课堂上调整视线,让每个孩子都能看到老师亲切的目光。去激励去挖掘。可能我的能力有限,转化一个人不太容易,但是我愿意从和学生的对视开始,慢慢去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努力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都有应对的方法。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