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见解不是单纯的补药, 不是情绪煽动, 而是一定逻辑的, 包含1万小时概念和马太效应, 重点是看别人分析事物, 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
孤立的考虑某几个大家都认为的显而易见的因素, 不一定能够解释导致某件事的具体原因.
森林里面参天大树, 并不是因为他的自身比其他树更好, 或者付出了更多的努力, 可能仅仅是因为在幼苗的时候她身边的 树被动物啃了, 或者是在成长阶段因为其他的树长势太好被人类砍伐了. 树是这样的, 人也如此. 成功者并不意味着是同类里面天赋最好的, 或者能力最强的.
主观努力的人千千万, 甚至有更努力的或者更聪明的, 没成功的比比皆是.
年龄分组可以带来初始优势, 很多时候,, 优秀的人会因为不断的累积的先发优势而一直优秀下去.
社会制度对个人成才影响巨大, 不公平的分组制度过早的将一部分本可以同样甚至更为成功的人淘汰出局, 人为的塑造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
成功没有捷径, 哪怕你是不世出的天才, 想要在自己所在的领域获得成功, 也唯有比别人更加努力, 刻苦的学习.
比尔盖茨的初始运气.
比尔盖茨的故事里, 辍学不是重点. 他的成功来自于他的初始运气. 家境优越, 极其昂贵的私立中学, 而且中学里面有个计算机俱乐部, 而且计算机兴起的时间正好比尔盖茨风华正茂的时候, 而此时也许有些人已经注意到了浪潮的来临, 可是他们已经有了存量成本, 不敢轻易放弃, 或者无法全身心投入.
时势造英雄
1975年1月是个人计算机的起点. 下面这些人有幸的在这个时间是19~22岁的时候
史蒂芬·乔布斯
1955/2/24
苹果创始人
比尔·盖茨1955/10/28
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1953/1/21
微软创始人史蒂夫·鲍尔默1956/3/24
微软CEO埃里克·施密特1955/4/27
谷歌前CEO比尔·乔伊1954/11/8
SUN 公司共同创始人及首席科学家斯科特·柯思拉 1954/11/13
猛人安迪·贝托尔斯海姆1955/9/30另外一个猛人
不管是年龄上的还是状态上的, 能够持续在学习和创业上最大限度的保证比别人多的投入时间, 是很重要的, 这绝对不是单纯的巧合那么简单.
关于智商, 人们对英雄或者成功者往往习惯冠以高智商的光环, 实际上这是不正确的.
一个智商200的人并不意味着他比智商150的人聪明1/3, 所有人类的尖端研究, 这两个人都是朱医生让你的.
120是个阈值, 一旦智商超过了这个阈值, 更高的智商不能同比的转化为更多的现实优势.
现实生活中相同的例子比较多, 比如, 一个男孩比较帅, 但是帅过头了, 也就是过了阈值了, 人们往往就会忽略和帅相关其他的品质.
智商测试题目要求被测人员按照题目要求的逻辑找到唯一的答案, 这属于收敛式的测试, 而往往现实中需要的思维能力是需要发散性的, 和创造性的.
根据一项研究表明, 大多数智商很高的人, 其实过着普通的生活. 智商门槛, 当一个人的智商达到了一定的门槛, 那么他的智商的绝对值将不在起太大的作用, ; 同样的, 一个人的智商只要不低于这个门槛, 他可以通过其他方面的努力去获得其他方面的优势, 进而去补足智商上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