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巨婴国》看至56页。
上节谈了家庭的结构和轮回,在这部分,武老师更加深入,讨论国民的心理结构。
有心理学家说,行为是内心的投影,也有心理学家持相反看法,认为先跑了后恐惧。也许在心理世界,因果的边界是模糊的。也因此,心理学才会如此神秘吧。
精神分析的心理结构模型已经深入人心,一个心理学外行也能说出本我、自我和超我。
那么,国民的心理结构有什么特点?
在生活中,这些特点又带来了哪些表现呢?
▶01
有必要简单解释下三个我的概念(非精准解释)。
本我约等于本能,人的基本欲望,是个纯粹的享乐主义者。
超我是道德和规则,对本我的制约,是个卫道士。
自我则夹在两者之间,根据现实情况以合理的方式满足欲望。
那么,武老师对国人的心理结构做何定论呢?
国人的心理结构被描述成:全能自恋的本我,绝对禁止性的超我,软塌塌的自我。
可以看出,这个心理结构中,两段是极端的,中间部分则基本不存在。
它将导致三种常见现象:对权力的追求,扭曲的养育方式和对个人主义的歧视。
▶02
前文讲过,全能自恋的本我不容任何反抗和质疑,我就是神。
在我们的集体潜意识里,龙,被选为全能自恋的象征。自古,一个走上最高权力的人,被称为真龙天子。
极端的权力带来了极端的超我,任何反抗天子的行为,都会被诛杀。
这种绝对的超我反应到文化上,便是君臣父子,“顺从”的文化。
这下有意思了。一方面是什么都想要的全能本我,一方面又是绝对压制的血腥超我。这种冲突只能导致一个结果——
每个人都渴望权力,站到顶峰。
男人争夺皇位,女人争夺皇太后之位。
▶03
“望子成龙”是女人争夺皇太后之位的必然产物。
这样一来,一个畸形的育儿轮回链条就产生了。
女人渴望权力,但不是自己去争取,而是通过培养出一个比自己更优秀的后代去实现。
可以说,孩子从一出生,便带有了不该他来肩负的使命。
无怪乎有人说,母亲对孩子的养育就像传销:把价值依附于孩子身上,令孩子十分焦虑,而孩子长大又会同样对待自己的孩子。
一旦母亲存有这样的潜意识,她必然会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孩子进行诸多控制。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事情沿着自己想要的方向发展。
控制的结果是什么?
精神阉割。
▶04
在皇宫里,有一种人是可以被忽视的。
干任何事都可以当着他们的面,这类人就是“阉人”。可以说,太监是不存在的人。在心理层面,被“精神阉割”就是没有自我。武老师使用“软塌塌的自我”可以说是非常形象了。
当一个民族都是这样的时候,个人主义将被隐藏在文化的底层。一旦出现,必定受到歧视和排挤。
与此相反的是,变态的集体主义被反复颂扬。小时候学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了保护集体财产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文章的意思,是我们都应该学习这种奉献的精神……直到今天,那些喊着奉献的人比任何人都要贪婪,与其说这是虚伪,不如说是国民心理结构使然。
我们从小便被灌输物质比生命更重要的观点,只因为这物质是集体的。如果是私有的又如何呢?人们只会骂他愚蠢。
▶05
最有趣的地方在于,那些夺得天下的人,似乎从来都不是“顺从”的人。
甚至于,他们多少有些“流氓”气质。比如朱元璋,比如刘邦,都是市井混混,不按常理出牌的人。
可惜的是,帝王终究一生孤家寡人,也得不到真幸福。而真正看穿一切的人又是谁呢?
只有那些外儒内道的军师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