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实践】
这是2018年2月6日崔律“时间记录app”系列第2讲的课后实践。
实践事项(Do):
1、调整你的类别
<实践日志>
1、我的实践:
占据6小时每天要做的生活事件,犹豫再三要不要精减,但是它们是每天都要干的事,还是不忍拿下。
在成长类别上增加“英语”、“读书”、“码字”子清单。希望在这几个方面有时间投入。
2、实践中的亮点:
结合2018年的PLAN,将想做的事新建类别列出来。
突然发现,有些事情虽然惦记,但貌似一直都拿不出时间来做,其实是因为自己并没有专门 给它们分配时间,所以就一直在“想做”清单上。
3、我的收获:
时间记录软件,其实不是让你流水性的去记录一天时间消耗。而是让你刻意去记录你愿意投入精力的事件上的时间消耗。
所以在做类别添加时,要结合年度计划,今年到底想在哪方面投入。
一天24小时,三分法后,撇开每天在生活上的时间消耗,能够挤出的时间确实不多,算下来仅仅2小时,要将成长的方向与工作相结合。
4、我的疑问(如有) :
如果只记录想做的事情的时间消耗,那一天24小时时间记录不是不完整了?比如吃饭、交通、朋友聚餐、睡觉,都不用记吗?
年度计划要拆解,变成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怎样去有效拆解呢?
5、其他想说的话(如有):
我对这个时间记录软件还是很困扰呀。只记自己准备去投入时间的事情、、、
6、思考题:上班路上时间用来学习。这个算“交通”还是“学习”呢?为什么?
我觉得算学习。因为通勤是个日常事件,而在这个过程中投入精力学习,只是这个学习时间可能要打个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