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湖南边境有一个叫"茶峒"的小山城,沈从文笔下令人神往倾心的《边城》。"凭水依山而筑的城,两岸多高山,山中多篁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
茶峒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这人家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女孩子,一只黄狗。
这个女孩,就是我这篇随笔的主人公---翠翠。
一、不能选择的出身
这户单独人家的老人,就是溪边管理渡船的船家,十五年前,她的独生女儿和一个茶峒军人偷偷相爱,女子珠胎暗结。军人本来打算和女子一起私奔,但是这样一来,一个有悖军人责任,一个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军人既要爱情又爱惜名誉,想着两人既不能同生,但求同死,首先服了毒。女子一旦有孕在身,想必万般不舍让未出世的孩子也一同去死,于是一面羞惭的活着一面怜悯着腹中的胎儿,于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孩子降生,便故意吃了溪边许多冷水死去了。
翠翠是个私生女,父母先后自裁。沈从文笔下的故乡,民风渟朴,重义轻利,人心与自然一样干净。许是作者偏爱故土,在《边城》里,看不到尔虞我诈,看不到冷漠麻木,一群善良的人们,一处安静的小城。即使是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这不像人们印象中固有的"婊子无情"、"青楼薄幸"。所以老船夫在女儿死后,便成了这可怜的孤雏唯一的亲人了。
二、名字的由来
翠翠这个名字是老船夫借着住处两岸郁郁葱葱的篁竹而取的,老船夫哪里有文化人那般思虑,也绝对想不到玉中那万分珍贵的绿称为"翠",所以 也就根本谈不到诗人笔下"菡萏香消翠叶残"里面那绿得透亮的翠叶,只是因为长年的翠竹在眼前,逼人眼目,所以就叫"翠翠"了。她没有父母的宠爱,唯一的亲人外祖父也是七旬高龄,唯一的玩伴就是那只大黄狗。风日里长大的她皮肤黝黑,目如水晶,天真活泼,乖巧懂事。
三、初见
日子就一天天平静地过着,七旬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以及那只大黄狗相依为命。转眼到了翠翠舞勺之年(女孩子13至15岁)。
端午,是边城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之一。那天最热闹的节目就是倾城而出去看赛龙船。爷爷带13岁的翠翠去看热闹,中途回去替换临时找的人,结果两人喝酒误了去接翠翠的时间。赛船决出胜负后,边城的长官便会举行捉鸭子的活动,与民同乐。焦急的翠翠的等爷爷,一直等到天色渐暗,华灯初上。捉鸭子的人已经廖廖无几,终于,最后一个捉鸭子的人也上岸了,此时大黄狗的叫声引起那人的注意。
"是谁人?"
"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你在这儿做什么?"
……
一问一答之间,翠翠并不知道这个人就是二老傩送。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翠翠也并不知道,从那个时候起,这个十四岁的少年就已经喜欢上她了。试问哪个少年不多情,哪个少女不怀春?所谓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就再也无法忘记你的容颜。
四、双凤求凰
两年日子很快过去了,有一天,天保大老过溪,心直口快的年青人,对祖父说"老伯伯,你家翠翠长得真标致,再过两年,……我一定每夜到溪边来为翠翠唱歌。"他说"我要个能听我唱歌的情人,却更不能缺少个照料家务的媳妇。"这算是表白吗?还是自己给自己提亲? 总之,两兄弟都喜欢上了出落得婷婷玉立的翠翠。又是一年端午,二老派人守渡口,接翠翠和祖父去看船,期间,她听到关于二老喜欢她,要娶她做媳妇的传言。车有车路,马有马路,大老求父亲找媒人去提亲,未果。于是兄弟二人决定走"马路",在高崖上唱歌,哪个得到翠翠回应,哪个娶翠翠。
一曲歌罢,翠翠说"我在梦中听到又软又缠绵的歌声,我像跟了这声音各处飞,飞到对面溪悬崖半腰,摘了一大把鹿耳草……"祖父莞尔而笑,并不告诉她真情情况。其实老船夫心里很悲悯,他担心翠翠和她母亲的命运一样。当年她的父亲便是唱歌第一手,后来"后来的事长得很,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种歌唱出了你。"爷爷说,看来,他是希望翠翠嫁给大老的,但又不愿违背了翠翠的心意。那个在翠翠心里种了草的青年,正是傩送。
五、变故
天保大老驾油船下辰州,掉到水里淹死了。二老似乎生气,以为是翠翠的原因导致大老负气离家而出了事故,心情烦闷,远走他乡。雷雨交加的夜晚,祖父猝死,可怜的翠翠又成了一个孤雏。好在民心向善,当年没有得到她母亲亲睐的杨马兵,成了她惟一的信托人。
六、盼归
坍塌了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那个在月下唱歌,使翠翠在睡梦里为歌声把灵魂轻轻浮起来的年青人,还不曾回到茶峒来。
……
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这不是我想看到的结局。
我相信,"岳云"二老傩送一定会回来的!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座桃花源,寄托着自己美丽的乡愁、流逝的青春、梦中的爱人以及遥不可及的梦想。
远行的人何时归?"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古老的渡口,翠翠一人,无处诉离殇。
湘女翠翠,她应该得到这个世界的温柔以待。
湘女翠翠,她又要等到何年何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