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得到《超级个体》古典老师的专栏,了解到“结果三律”的概念,启发颇深,也让自己明白了为何这么多年以来都没有任何长进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从以结果为导向来思考和规划问题的能力。所谓的结果三律,是指有结果、可交换、易复制。具体来讲表现为:
我做这件事情,结果是什么?
这个结果对谁有价值?他们看到什么东西才觉得可交付?
如何让这个结果易于复制,可持续下去?
正是有了结果思维,才能最终把自己的能力和行动转化为价值。专注你的结果,而不是你的过程—— 因为你的结果清单,就是你的价值清单 。
作者在此举了个例子,想象一个“第二职业”的案例。
假如你现在发现自己有一个能力——特别喜欢也擅长手绘,于是你在你的三件事里写“每天画一幅手绘”。但是——你现在知道了,这仅仅是一个行动。我们用结果思维升级一下。
首先要问自己的是结果第一律:“手绘的结果是什么?”
如果是开心,那么这是个兴趣,不管画成什么样子,快乐就好。
但如果是有价值,那么结果必须是“画出一幅完整的手绘作品”。
然后问自己第二个问题:“谁会需要这个结果?我要交付给谁?他们觉得什么有价值?” 这是结果第二律:结果能交换。
你很快会意识到仅仅是好看、表达点儿自己的碎碎念是没交换价值的(很多人的公众号也是这个问题啊)——除非你本身已经被很多人关注了。手绘的价值是能迅速传递文字无法传递的信息,而且更加形象和美丽。简单说,手绘传递的信息和情感才是可交换的。
进一步,你发现年轻的女性特别喜欢你的画风,这些人同时也需要关于“心理、个人成长、理财、美妆”等一系列的价值。而你很喜欢心理方面的内容。
你的结果升级成: “每天坚持画一幅对女性有帮助的、心理相关的手绘。”
为了超出大家的预期,你在每一幅画下面,还手写了一句非常暖心的话。你向用户征集自己的“暖心小语”,也在卡片上写上他们的名字,互动就建立起来了。
最后你问自己的问题是结果第三律:“有什么方式能复制和放大这个结果?”
刚开始的时候肯定是扫描成图片,发到微博,然后逐渐让喜欢的人养成习惯去微信天天刷。
如果一旦有了规模,可以和出版社合作,给心理学图书画手绘图解——这样复制的是知识来源问题;可以设计几个固定的人物形象——这样复制的是每天的人物设定问题;还可以联系几个固定的渠道发布——这样复制的是传播途径 ……
从“我要画手绘”这件事,到“用视觉传播有价值的信息”的自媒体IP的结果。其实需要的,也是“外包思维”和“结果三定律”的层层深入。
知识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行动;行动也不会改变命运,除非它带来结果;是结果在改变你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