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在办公室,不知怎么引起的,一位同事说起他年轻时曾经的相亲经历。
他当时高二毕业,暑假开学后该上高三。那时想着开学后能买条新裤子,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好,不好意思和父母开口。恰好,有邻居大嫂问他:大兄弟,现在还上着学吗?不上学的话,给你说个媳妇咋样?
那时候说媳妇兴相看,由媒人领着穿戴一新的小伙子,带着香烟和糖块去女方家走上一趟,让女方家的亲戚邻居都过过眼,帮着把把关。
同事是个机灵鬼,他寻思,如果相亲,家里人不就给买新衣服了吗?于是就忽悠邻居大嫂:今年暑假后就不上学了,找个地方打工去。
大嫂一看做月老有门,就急三火四地给张罗起来,况且同事年轻时是个帅气小伙,178的个头,身材挺拔,不胖不瘦,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相亲肯定差不了事。
同事的家人给他买了一身新衣服,又从亲戚家借到一辆新自行车,跟着媒人直奔女方家。
到了女方家门口,好多大姑娘小媳妇纳着鞋底,抱着孩子等着看热闹,吃糖呢。
只听有人说:这小伙看着不错。
还有人说,骑在车子上是不错,就是看不出来是不是瘸,下来走两步。
于是,一身簇新的小伙子下了自行车,推着车子走了一阵子,撒了一圈糖块,敬了一圈子烟,像玩猴戏一样被围观了一阵子。在叽叽喳喳的评头论足中快结束相亲仪式时,小伙子忽然想起来:这么多人相看自己,自己相看的姑娘在哪儿呢?总得让看一眼吧。
媒人把话一递,女方父母很快就答应让小伙子和女孩单独见面说话,原来姑娘一开始就藏在人群里偷看呢。
“管他成不成的,反正一身新衣服到手了”这是同事的原话。
最后怎么样了?我们都很好奇。
最后当然没成,也幸亏没成,同事说“要不,就有可能一辈子在农村待着了,一辈子的命运都改变了。”
那个年代,不少上着高中的男孩相亲,订亲,甚至结婚的都有,后来考上大学,相当一部分又退亲,离婚,因此引发不少矛盾纠纷。多少纯洁无辜的女孩被伤害,多少背信弃义的男孩被称为“陈世美”
记得上大学时,听说一个中文系的同学因为悔婚,被女方家闹到家里,砸了他家的吃饭锅,还不解气,又闹到学校,胖揍他一顿,一时被传为笑谈,全校师生无人不知。
相亲之事,自古有之,现在的相亲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且不说东村西庄的媒婆们一到年关就脚不沾地地牵线搭桥,某些卫视的相亲节目也办的如火如荼。
其实,无论哪种方式认识,千里姻缘一线牵,只要两情相悦,终能成就人间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