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十点四十,我在朋友圈的键入栏打上“今天和喜欢的他一起看电影了”,并配上题头这张图片。点完发送键,放下手机,早早就去洗漱睡觉了。
完整的事情是这样子的:
昨天稍早些时候,一位平时很少发表心情的朋友突然在朋友圈里说自己上街捡到两百块钱,我看到后心下替她高兴,食指一动就点了个赞。可就在之后,这位朋友Ali发来消息,满心高兴地说其实这是一个游戏,因为那个“赞”,我也成为下一个被要求发表指定状态的“受害者”。
Ali这样说:刚开始知道自己被骗肯定会有点不爽,但是你再想想别人被骗的样子,这多好玩。我也是被迫的啊。
你要不是我非常珍惜的朋友我才不玩这种幼稚的游戏呢!我傲娇地想。仔细看这条指定的内容,也无伤大雅,本着不让Ali失望的心情,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幕。
今早醒来打开微信,我被众多的回复和赞惊呆了,甚至有超过半年没有联系平日压根不会在评论里出现的人。果然好奇是八卦之心的原始驱动力。大家的回复问题无非是叙事作文六要素:When? Where? Who? What? Why? How? 一时之间我竟不知如何回答,居然没有一个人看出这是“不怀好意”的钓鱼陷阱,虽然在我有意挑选的配图里,那个受骗的小女孩已经委屈得随时可能掉下泪来。
按照规则,他们很自然地成为下一轮的游戏执行者,承担起让这个游戏继续病毒式传播下去的使命。这种模式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正风靡全球的冰桶挑战。同样是利用熟人社交使一个目的达到多层级的传播,影响范围可以因此获得几何式扩大。
听说过冰桶的人一定也听说了ALS,也许你不能准确地说出它的全名,但你会知道“渐冻症”这个特殊的疾病。冰桶挑战就是一个旨在让更多人了解渐冻症的慈善活动。尽管后来风头略变,但就是凭着良好的初衷,作秀和质疑也为它带来了更多的曝光。无疑,ALS的认知普及率已经达到了连冰桶挑战的发起人也没能料到的新高度。
可这种游戏呢,它凭什么?就凭着朋友之间你骗我我骗你大家笑嘻嘻?它的友好指数甚至连“真心话大冒险”也不如,起码后者让你有知情权,你知道自己明明白白身处于一场游戏,而它,索性就是不折不扣的钓鱼,是利用关心和八卦心理编织起来的巨大阴谋。
所以,我并不打算通知朋友们继续这场无意义的整蛊了。不玩就友尽?去他的。谣言止于智者,就把它扼杀在萌芽之中吧。否则,这和QQ空间里转发“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行为有什么分别呢?
如果近期你也恰好看到类似的奇怪状态,慎重点赞吧;如果你已经不幸上当,请考虑它是否值得继续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