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做IT行业,刚毕业进入一家新成立的软件公司,规模大,名头小,业务量很低,我这位同学每天在公司无所事事,朝九晚五,周末双休。挣得钱少,空闲很多,上班在公司看小说,下班之后,也不像之前在学校热心运动,就待在没有窗户的出租屋里追美剧。半年下来,整个人都褪去了刚出校门时的锐气,变得慵懒萎靡,带着一种“多余人”的心理负担苟且度日。情绪越来越消沉,戾气和抱怨越来越重,感觉他就像一团幻化出来的乌云,给人以压迫之感。
“我现在多希望有个人能给我个理由,让我去没日没夜地奋斗。哪怕像船长要求水手去洗铁锚也好。”同学如是说道。
懒惰是人的生物本能,但勤奋是人的理性渴望。越是处在清闲的环境中,懒惰的本能就越发难以控制。精致生活的前提是自律,对生活毫无把控力的人,注定只能把生活过得油油腻腻、一团糟。
中秋节的时候,做了十几年邻居的阿姨突然给我打来电话,问我刚出学校习不习惯,一个人在外地遇到了什么困难,然后又回顾了当年邻居相处的趣事。挂了电话,我立即微信我妈:那个超级凶残的阿姨怎么现在变得这么和蔼可亲了?是不是想打我的主意?我想起了她那位得到她真传的“恨嫁”闺女,不禁浑身一颤。
我依稀记得,两年前的大年三十,阿姨掀翻一桌年夜饭,把老公赶到门外,在胡同口山野泼妇似的骂到凌晨两点,就因为她老公给他爸妈偷偷塞了五百块钱。
事情的转折点是阿姨生了一场大病,连续通宵打麻将导致的心脏病。她老公陪护了两个月,病情好转之后就担心她再出什么事,就提议她开个火锅店,让自己忙起来。她也欣然接受,火锅店选址、装修、进货、招工、打广告、发传单,凡事亲力亲为,整天忙得找不着北,但是待人却越来越和善,照她的话说,就是“以前把能量用错地方了,只顾着搞破坏了”。现在把能量用在了正确的地方,很少再听到她跟谁谁吵架的消息了,家庭也越来越和睦,不仅把公婆接到家里住,她还出资给女儿剌了双眼皮、绣了眉毛。
最后我妈说:“莉莉打扮起来其实还挺不错的,现在人也懂事了,要不,过年回来谈谈?”
……
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学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但有两个重要的观点常常被忽略:当一个人能在较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就会忽略低层次的需求;如果一个人高层次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在低层次拼命索取。
邻居阿姨人生价值的需求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所以那些金钱物质上的需求就在意得少了,跟家人朋友的矛盾也相应地少了。实现人生价值的人,都有一种掌控生活的自豪感、把世界当作自己舞台的归属感,所以他们天然会对这个世界温柔以待。
在《追风筝的人》中,有这样一个片段,阿米尔的父亲得了肺癌,处于晚期。看着孱弱的父亲,阿米尔坐在他身旁:“我想你能不能替我办点事情,如果你身体还撑得下去的话。”
“什么事?”
“我想你帮我提亲,我想你到塔赫里将军家里去,向他提亲。”
父亲欣然答应,没有比这样的责任更让病重的父亲开心的了。
人一生都在追求生命的意义,阿米尔的父亲庆幸自己还能为儿子做这么一件只有他能做的、重大的事情,而不是整天躺在床上无助地等待最后时刻的降临。
古人闲云野鹤的生活状态让很多现代人羡慕,邀一群仁人志士于百花盛开的山野中曲水流觞,烫一壶清酒听窗外梅雨轻洒于陋室闲赋诗书,荡一叶扁舟于鸟兽无踪迹的重山中独钓江雪。这样诗意清闲的光阴着实令人神往,但这只是偶发的事件,而不是生活的常态,就好像一个中年油腻的猥琐男也会偶尔精神焕发地给伴侣一个浪漫的烛光晚宴。
所以,生命中真正“清闲”的状态,不是无所事事、盲目无聊的光阴,不是推卸责任、逃避困难之后,无处安放的闲逸懒散,而应该是恬淡闲适、游刃有余的境界,是历经坎坷、实现自我价值之后,对待工作、生活的从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