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进入阳光直播间。《把好运吸过来——突破现状的吸引力法则》,愿你从此将开启神秘奇妙的人生之旅,心想事成,把好运源源不断地吸过来。
许愿时洒点魔术金粉
要找出这些长久以来不见天日的欲望,最好的方法就是“假装”一下。切记,
❤想要实现梦想(不管你的梦想为何)只有一个法门,就是期望梦想实现,并感受实现梦想的滋味,但一点都不需要多加释放、找借口、找理由或道歉。
(我们找出了自己真正想要的,为什么“假装”一下?因为我们之前长期受到了束缚,以为必须要付出高额代价,才能实现。而当我们知道了生命的本质,我们可以拥有我们想要的一切美好事物,你的内心就完全可以释放了,解除掉长期束缚我们的那些观念和信念。试着“假装”一下,活在愿望成真的美好感觉里。)
现在你的挑战是,你能不能像剥洋葱那样,一层一层地把“应该如何”、“不该如何”和“绝对不能如何”这些僵化的洋葱皮都丢到一旁,直接通达你早已遗忘的生命热情。
假设现在是圣诞节好了,你就是坐在百货公司里扮演圣诞老公公的那个人,脸上挂著白胡须,身穿宽胖的圣诞老人装。你听到许多小朋友唧唧喳喳地讲了一大串社会所许可的欲望,但是过了一会儿,你决定要洒一些魔术的金粉,让各个年纪的家伙都产生冲动,说出较不为社会所许可的欲望。
这里来了个可爱的小甜心,大概六岁大吧,她跳上你的大腿,开始道出她的愿望:几个电视广告上的特别的玩具,几个旧式的长销型玩具,像是洋娃娃和小狗。就这样,没别的。
不过,当你一洒下魔术金粉,她深藏的欲望就一个个跑了出来:她希望后院有个大大的秋千,希望爸爸常常在家,希望妈妈多陪她玩,希望能有个人(不管这个人是谁)跟她一样相信卧房里有好多漂亮的天使,还希望会有个把一切都打点好的人。希望兄弟姐妹多一点,然后她跳下来,快活得像云雀似的。 你还记得你六岁大的时候有什么秘密的愿望吗?
下一个上来的,是个瘦瘦高高、手脚细长的十八岁少女,她觉得这很有趣,而且也乐得配合这个游戏。
“好,那么你希望圣诞老公公送你什么礼物呢?”不过这次跟上次一样,虽然这名少女是志愿上前来的,但是她也是几个愿望而已。“圣诞老公公,我要你背袋里的那辆新车,如果我的圣诞袜子里,能多个几千块钱来花也很不错。还有,要是你的雪橇上正好有些刻骨铭心的爱情,那就来几段吧,帅呆了!”
同样的,当你的魔术金粉一洒,这名十八岁的少女放松了下来,结果跑出一大串“应当要”的欲望,有关于工作的,有关于交友的,有关于成功、名声、衣服、居家装潢、家庭、游艇,和至上的快乐等种种愿望;“我全都想要!”她幽幽地吐露道。
你还记得你十八岁的时候,有什么秘密的愿望吗?以及你把什么梦想埋藏起来,以便生活在“真实的世界”里吗?
最后来了个大人,开开心心地坐到你这个圣诞老公公的大腿上,旁边的小孩子一边目不转睛地看著,一边偷笑。
“那么,你喜欢什么呢,朋友?”你充满期待地问道。不过你一下子就失望了,因为到目前为止,就数这个人许的愿望最少,好像世界上的每一个梦想、每一个愿望,都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他要新房子、新车、赢彩券的秘诀,就没了。于是你马上洒下一些魔术金粉,没反应;然后你再多洒一点魔术金粉,还是没反应。你干脆把整包魔术金粉都倒了下去。
一开始的时候,他讲得很慢,好像要把心愿从海洋的最深处拉上来似的。原来他想开一个蛋糕店;有个愿望,是想学会弹钢琴。他停顿了一下,然后提到他想念当地大学的园艺系;还有个心愿,是想建造一艘特殊用途的帆船。接下来,他如同连珠炮般地讲出心底的愿望:想要资助一个朋友,好让他顺利开设舞蹈学校;想要有个遥控的车库门;想要住在优雅大方,可以俯瞰蔚蓝的加勒比海的房子里。
他继续讲个不停。他希望能跟他的伴侣坦承谈论他的白日梦;他们想为都市里的孩子们办一个夏令营;居住在地震带的都市里,他希望能有安全稳固的感觉;也希望自己在会议中面对众人的时候,能够自在地侃侃面谈。他们希望自己与家中某些成员的关系会变好,并希望自己能学会关爱他人……等等。
没想到吧?原来他的愿望有很多很多,多得快把圣诞老公公的背袋都塞满了,不过挡住这些珍藏多年的愿望的堤防,可终于崩塌了。
你是不是把什么梦想摆在一边了?不管是野心、早已遗忘的目标,甚至是微不足道的愿望——到底是什么呢?
大胆一点儿,把压箱底的愿望都翻出来,激活你内在的愿望,说不准哪天就实现了呢!
第二个步骤:找出你真正想要的东西。
哪个先讲?
四零年的时候,广受欢迎的喜剧搭档亚波特与可斯泰(Abbott and Costello),有个必定会笑倒全场、后来终于成为经典的桥段,那就是“哪个先讲?”这个戏剧。这个桥段一开始,总是冒出一句:“对啊,哪个先讲?”之类的话。
“呃,如果‘纳格’(谐音:哪个)要先讲,那哪个要排第二讲?” “不行,‘纳格’不能排在第二个讲,‘纳格’一定要排在第一,‘佘摩’排到第二去好了!(谐音:哪个排第一,什么排第二)”
两个人就这样周而复始地,讲到台下每个人都笑出眼泪来为止。直到现在,每当电视上重放的时候,我还是会笑得肚子发痛。
然而,我们接下来要讲的这段似是而非的故事,其实也跟“哪个先讲”这个桥段一样匪夷所思:
“不想要”是会使我心情烦闷的情绪,而“想要”则会让我感到轻松愉快。然而,如果我把我所有的“不想要”通通转变成“想要”,结果却换来匮乏;何况,说不定是这样做了才让我碰上匮乏的感觉。于是我的心情,就变得比我开始学什么想要、什么不想要之前还更差了!
这真是糟糕透了,因为你若是有这种感觉,一定巴不得赶快摆脱掉。 这样的“想要”,本身就明显地暗示出愿望一定会落空,而如果你的愿望会落空,那么你怎么会有好心情?
当然是不会有好心情的啦!如果你继续以往常的方式去许愿,就不可能会有好心情。 这个困境源自于,我们认为实现愿望的重负完全落在自己身上,我们得把责任一肩扛起。
想著要如何才能掌握现状、筹划财源、精心安排,并实现愿望。等我们想到那么远了,却往往冒出这个念头:“唉,天啊,根本办不到嘛!”这个出自于旧有思考模式的念头,似乎是最简单的解套方法。
快活美好的感觉
所以,要让心底的大愿成真,关键就在于你能不能因为你所想要的东西,而生出美好的感受——不是渴望、期待、羡慕、兴叹,或者是一想就退缩,而是纯粹因为你的大愿而感到快乐。
记住:❤你需要某物的“需求”,乃是源自于恐惧:而你想要某物的“想要”,则源自于兴奋。“需求”与“想要”,两者的振波有天壤之别。
所以我们便陷于困境里了:我们有了心愿时,却反而常常因此感到消沉,因为我们不但手边没有自己想要的东西,而且往往连概念也没有,不晓得怎样才能让自己愿望成真。
❤怎么解套?就是改变心里的感觉呀!
当你想要某个东西时,就把你的意念定在想要的东西上面,直到你产生某种感觉为止——随便什么感觉,好的、坏的,红旗、绿旗,都没关系。然后你要全神贯注在自己的感受上,如果你感到消沉、没有昂扬的感觉,如果你感到颓丧,没有兴奋的感觉,那么你想的其实是“不成”,而非“成事”;你想的是“缺乏”想要之物的感觉。
换个角度来看,即使你只是体会到淡淡的喜悦,或者春风拂面一般,那么你就已经射中目标了。
这个“可以创造”的过程,为的是要让我们的思绪远离我们不想要的东西。趋近我们的确想要的东西,并继续把心志集中在这边。一旦走到这一步,接下来就是要想想办法,让自己在想要的东西八字还没一撇、而且好似怎么样也不会出现的时候,继续体会到快活美好、而非垂头丧气的感觉。
所以,问题在于,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每次想到“想要”之物的时候,心情就从谷底转为高昂,因为我们的心情一活跃起来,我们释放出来的振波,就会把我们因为“想要”的事物尚无著落的明显事实而生出的负面振波,通通给掩盖下去。
想办法快活起来
我们已经知道,
❤把“不想要”转变为“想要”的秘诀,就是设法对于你“想要”的东西感到轻快飞扬,而非颓废消沉。而且不管是多年来深锁于柜子里的旧愿望,或是崭新的心愿,这个办法都是行得通的。
所以,就算我们尚未拥有想要的东西,就算我们认为不可能办到,或者永远负担不起,就算过程根本太过繁复,不是昏花的脑袋所能理解的,我们也要感到振奋昂扬;这就是“吸引力法则”最重要的要点,而且这么做只会吸引你想要的,而非你不想要的东西。
你晓得自己想要的目标之后,一定要处于好像心愿已经达成的快乐境界,并且要避开愿望落空的那种感觉。 换言之,你应当去感受游在水里(即使你不知道要怎样才能办到)的那种兴奋昂扬的感觉,而不是去感受大家站在一边看、只有你冲到水里的那份尴尬。
感受你在从事新工作的那种兴奋昂扬的心情,而不是持续抱怨你现在的这份工作,并因此而感到桎梏难忍。
你应当去感受你走上讲台,接受当之无愧的学位时那份成就非凡、兴奋昂扬的感觉,即使你连课都还没开始上。
你应当以兴奋昂扬的心情,去感受新伴侣的种种面向,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 你应当以兴奋昂扬的心情,去感受拥有自家飞机,并载著家人朋友四处翱翔的那种快感及荣耀。
❤现在,你已经与本身的自我步调一致了。你的欲望,呈现于轻松快乐的振波中,并随著你每次感受愿望成真的好景十七秒以上,而变得更强烈、吸引更多美好的事物。
这时候,你已经破除了社会意识强加的负面振动,开始浸润于唯一能够把“想要”的东西拉到你身边的能量,并且感受到快乐的高阶且神圣的振波。
到了这个程度,你才能跟“想要”的东西一起共鸣。你不是猛挥红旗、跟匮乏的感觉起共鸣(与匮乏的感觉起共鸣,意味著你正把更多的匮乏拉进来),而是猛挥绿旗、跟拥有“想要”之物的感觉起共鸣,不管那个东西出现了没有。
❤只要你别花太多时间去担忧那个东西怎么还不现身,那么,你去感受自己如愿已偿的狂喜、与兴奋飞扬的感觉,便终究会把那个东西吸引到你的身边。
所以,只要有好的感觉,就能成事。好的感觉其实是生活的要素,只是我们人类似乎老早忘记,要如何才能像每日吃饭那样稳定地拥有美好的感觉。
美好的感觉,加上快乐的情绪,会让你心想事成,把好运吸过来。祝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