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王承乾,太宗长子也,生于承乾殿,因以名焉。武德三年,封恒山王。七年,徙封中山。太宗即位,为皇太子。时年八岁,性聪敏,太宗甚爱之。太宗居谅暗,庶政皆令听断,颇识大体。自此太宗每行幸,常令居守监国。”李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嫡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八岁时被立为皇太子,后患有脚疾。“及长,好声色,慢游无度,然惧太宗知之,不敢见其迹。每临朝视事,必言忠孝之道,退朝后,便与群小亵狎。宫臣或欲进谏者,承乾必先揣其情,便危坐敛容,引咎自责。枢机辨给,智足饰非,群臣拜答不暇,故在位者初皆以为明而莫之察也。”李承乾曾经宠信一个叫“称心”的男性太常乐人,与其同卧。唐太宗听说后,直接杀了称心。李承乾几个月时间称病不上朝,在宫中为称心树冢立碑祭祀。
“是时,魏王泰宠冠诸王”,李泰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四子,和李承乾均为长孙皇后所生。按例规定皇子成年后,都应该去封地就藩,然而唐太宗准许李泰留在长安,“魏王泰尤以才能为太宗所重,特诏泰移居武德殿。”武德殿离皇帝的住所很近,魏征进谏道:“今移此殿,便是东宫之西,海陵昔居,时人以为不可,虽时异事异,又恐人之多言”,唐太宗听后,便收回成命。李泰“腰腹洪大”,走路较为费劲,唐太宗“令乘小舆至朝所”,特许李泰乘小轿上朝。李泰喜欢文学,唐太宗准许李泰在魏王府开设文学馆。一次朝会结束后,有人向唐太宗反映:有三品以上大臣经常鄙视李泰,李世民立即召朝中三品以上大臣进行质问,房玄龄等人吓得汗流浃背,魏征据理力争道:“当今群臣,必无敢轻魏王者,然在礼,臣子一人也”,此事才算作罢。贞观十六年(642年),李泰主编的《括地志》完稿,被收进了皇家藏书阁,唐太宗所赐财物的规格和数量均超过了太子李承乾。李泰“潜怀夺嫡之计,于是各树朋党,遂成衅隙”。李承乾亦有准备,“尝召壮士左卫副率封师进及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深礼赐之。”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第五子齐王李祐杀死长史,起兵谋反。消息传到长安,李承乾对纥干承基说:“东宫和西墙,距离大内刚好二十步,谋划大事,齐王岂能与我相比!”李祐兵败被擒到长安,纥干承基受牵连投入死牢,按律当斩,就告发李承乾逼宫的计划。唐太宗废李承乾为庶人流放黔州,侯君集等参与者全部被杀,齐王李祐被赐死。魏王李泰降为东莱郡王,贬黜出京。立第九子李治为皇太子。
李治(628年—683年),生母长孙皇后。贞观五年(631年)封为晋王,贞观七年(633年)授并州都督。李治自幼便聪慧过人,尽显仁孝之德。一次,唐太宗考校他对《孝经》的理解,李治从容应对,对答如流。贞观十年(636年),长孙皇后去逝,“晋王及晋阳公主,幼而偏孤,上亲加鞠养。” 唐太宗又加封他为右武候大将军。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五月,唐太宗李世民在终南山翠微宫驾崩,太子李治继位,是为唐高宗。
武则天(624—705年),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其父武士彠以经营木材为业,家境殷实,富有钱财。隋炀帝大业末年,李渊任职河东和太原之时,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结识。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后,武家曾资助过钱粮衣物。唐朝建立后,以“元从功臣”历官工部尚书、黄门侍郎、判六尚书事、扬州都督府长史、利州、荆州都督等职。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入宫,封为五品才人,称武媚娘。武则天入宫之前向母亲杨氏告别时说:“侍奉圣明天子,岂知非福,为何还要哭哭啼啼,作儿女之态呢?”有一次,她听说唐太宗有一匹名叫“狮子骢”的烈马,无人能够驯服,便主动对唐太宗说:“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此后,在侍奉唐太宗之际,武则天和李治相识并生私情。唐太宗去世,武则天依例入感业寺削发为尼。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二岁的唐高宗李治在唐太宗周年忌日入感业寺进香之时,与二十六岁的武则天相遇,“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这时,由于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主动向唐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纳入宫中,企图以此打击她的情敌萧淑妃,唐高宗当即应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期满,已经怀孕的武则天再度入宫,诞下儿子李弘,被拜为二品昭仪。
感业寺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六村堡乡后所寨西南,南北朝时期,这里就建有寺院。寺内现存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秦府职官傅臻所立《重修古刹感业寺碑记》称:“感业寺之从来别无可考,据于寺掘出毁埋仅存碑记有隋开皇九年之说,及观史至唐高宗忌日诣寺行香得才人,繇斯参观知此寺疑隋唐之修也……”清代嘉庆年间的《长安县志》载:“感业寺为唐禁苑内的皇家寺庙。唐高宗时,武则天曾在此为尼数载,因之驰名。”《咸宁长安两县续志祠祀考》载:“感皿寺,同治兵燹后殿宇尽毁,仅存明万历年一碑,乡人掘土所得一碣,上书唐武后焚香院六小字,下书大唐感业禅院六大字,今俱存。”据载,隋唐时寺院占地约300余亩。明万历年间重修感业寺,缩小到30.9亩,其他布局不变。后因兵火,建筑物大部毁坏。清末,信众捐资重修大殿,后因年久失修而毁。如今尚存明朝万历年秦王府敕建感业寺的石碑、石栏和武则天汲水井等。2003年,西安市政府拨款在此修建了仿古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