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蒋小哈
算上家乡方言,一共习得四门语言。
而如今,除了普通话讲得还算利索,不知另外三种语言去了哪个异时空?
2017/8/14 周一 晴
我是个记性不大好的人。
小时候我有好几次被父亲揍都是因为我的记性不好。
有好几次我屁颠屁颠跟着祖父去田里,他在地那头锄草,我在地这头拿着路上捡的小棍子挖烂糊的泥,然后用手把它搓成一个个小泥人,再去河边摘几朵野花,把上面的花蕊抠下来当做小泥人身体的各个部分。
因为贪玩,更是因为记性不好,我把挂在脖子里的钥匙给弄丢了。光顾着玩也没想太多直到我和祖父两个人呆立在门口,大眼瞪小眼,祖父只好和我爸打电话,我爸那时正在厂里忙,赶过来的时候带着满身的汗和一肚子的怒气,二话不说把我抗到长板凳上抽了好几记屁股。
我不仅常把钥匙弄丢,而且任何我接触过的东西和事情,弄丢,只不过是时间问题。为了提高我的记忆力,祖母给我买了各种补脑力的营养品,一天到晚买鱼和鸡给我吃,因为据说吃鱼籽和鸡心可以帮我长长记性。我特别沮丧,觉得那是对我的侮辱,我发誓以后一定不再弄丢任何东西,即使把我自个儿弄丢了也不会把身边的其他事物给弄丢。
于是,我还真就把自己弄丢了好几回,一直到现在尽管有手机地图,我还是会走丢,而且很奇怪每次都会走反方向。
其实我今天想说的重点不是这个。
我这个人除了记性不好,就是对什么都感到好奇,只不过这种好奇往往就只能保持一小段时间。比如我对语言的好奇。
在家乡读小学那会,一开始老师上课讲的都是本地方言,我们这些个娃娃交流起来自然也是一口还算纯正的乡下话。后来全国开始推广普通话,学校的校门口、教室的墙壁上、楼道口,乃至厕所的墙上都贴着“请讲普通话”几个大字。
说起来特别有意思,一次我和小伙伴手拉着手去上厕所,完事从里头出来在外面洗手,隔壁便是男厕,从里面传来几个男孩子吵闹的声音,大概是在用方言飙脏话,不知谁喊了一句“喂,等等,看到没请讲普通话。我们换种语言。”于是,里面又重新热闹起来,从刚刚的方言脏话变成了普通话脏话。我和小伙伴还嘀咕了一句,还是方言说起脏话来“好听”一点。
我被迫使用普通话和同学交流,回答老师的问题,回到家里我也逼着我爸妈讲普通话,但祖父母基本听不懂,我祖母常说“瞧,这一口的洋泾浜”。后来大了一点和同学通电话,那个年龄女生之间有很多的小秘密,所以不想被我祖父母知道,正好他们又听不懂普通话,于是我在楼上煲电话粥,祖母就在一旁喊,“哟,又说歪仁字话了,怕我知道呢。”
我的记性不好直接影响了我的语言天赋。
走出家乡到省里读书之后,我一两个月才回一次家,在家呆的时间也不长,不会超过三天。有一次回去我发现自己好像得了失忆症,和祖母交流起来困难重重,连一些基本的菜名都不会用方言表达了,更夸张的是我的语音语调完全不再是家乡的味道了,反倒一股上海人腔调。
我祖母疑心我身边的同学都是上海人,耳濡目染被影响了,我说我身边同学没一个上海的。这也让我感到困惑,莫非我自己会自动生成某个地域的音色?
另外,我和家乡很多朋友聊天,他们语言转换能力很强,在学校里讲的是普通话,到了家里自动调成家乡模式,还是操着一口正宗的家乡话。可我不行,所以和他们交流如果他们用方言语速很快地讲着,我血液流动的速度立马加快,无奈我只好请他们用普通话跟我交流。刚开始的时候有几个不了解的朋友以为我这是在外面待久了把家乡的很多东西给忘了,甚至可能在心里默默数落我,这家伙可真没良心。其实我是真的得了选择性语言障碍,也或者是语言交换障碍,一旦一门语言得势以后另一种语言便会被打得遍体鳞伤。
我大学的专业是英语。虽然我英语成绩很好,专业年年第一,然而我却不敢跟老外聊天,开口必挂。有一次英语口语课,外教突然叫我起来和他就一个话题聊下去,我支支吾吾了半天,虽然他听懂了,但身边的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我自己也尴尬得觉得侮辱了自己的专业。后来决心要把口语练好,每天早上起来在教学楼旁的湖边“练声”,就算不能当个翻译官,至少也能混到可以和老外正常交流的程度。
我的第二专业是日语。刚开始学日语的时候热情高涨,恨不得每天都听日语短剧,看日漫或者日剧,有好几次我因为沉浸在日语的学习中,一和别人打招呼就脱口而出“哦哈哟”“康宁七娃”,几个要好的朋友就埋汰我,你这是要成仙啊。
开头就说了,我的记性是很不好的。这除了反映在生活上,也反映在语言上。
毕业以后,我并没有从事和英语或者日语相关的职业,尽管我已经获得英语专业八级证书和上海口译证书,还获得过日语证书。但这些完全无法和时间抗衡,更无法和我很衰的记忆力以及语言天赋抗衡。长时间不再说某种语言之后,对这种语言的把握能力全然退到了原点。比如现在要我开口很流利地说英语或者日语,那我可真的就是在说“洋泾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