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微信公众号 三四行:早读早下班的时间管理术
在 <<枪炮、病菌与钢铁>> 中,作者提到在人类文明史上为什么是欧洲征服了美洲、澳洲等,而不是相反,根本原因是因为地理环境等因素,欧洲掌握了种植粮食和驯养家畜的技术,这样可以有相当一部分人,或人的相当一部分精力,不用花在为生存而忙碌上,可以发展其它技术,包括政治计谋。这初始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不同,经过千百年的日积月累,产生了巨大的差异,当两方相遇时,几百个欧洲人就能征服几万美洲土著。
这给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有些事物你只要发明出来,有些事情你只要启动起来,之后无需投入太多精力,就能随时间而不断获益。人生,就是对时间进行积分,岁月有着不动声色的力量。今天的问题是,我们如何能利用这股力量,而不是被它打败。
当面对时间时,我们总是有很多焦虑。除了死亡,最常见的担心就是一事无成,担心要么终日无所事事,要么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事实上从一天该如何安排到一生该如何度过,不同尺度上都存在很多时间管理的理念和技巧,只是知易行难而已。
比如说,在时间管理的理念层面,有两种有用的视角。一是把时间管理看做目标管理,你首先要有自己的目标,大到人生目标,小到每件事的目标,有了目标,根据每件事情对目标的关联程度,你才能判断轻重缓急。二是把时间管理看做精力管理,理论上精力无限则所有事情都能搞定,但精力有限,好钢要用在刀刃上,要及时补充和恢复精力;精力也有不同类型,体能、情感、思维、意志等。
在技巧层面,更有很多众所周知的实践。比如亲测有效的几个:
- TODO LIST,让你能够建立框架,能每日每时基于重要性做出正确的决策,减少对重要事项的遗漏。这是我每天上班后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在一个记事本上写下今天要完成的任务。
- NOT TODO LIST,世界上 99% 的事情无关大局,99% 的信息都是噪音,总有些事情可以随风而逝,找到它们,避开它们。比如我卸载了所有的新闻类 App,因为短期会影响到你的事情,你总会知道;短期不会影响到你的事情,短期不知道也无所谓,长期也会有别的渠道逐渐知道。
- 要事优先,找出一件事,你今天只要做完它,就会感觉这一天没有白过,哪怕其它事都不做,都很安心。找到它,先把它做了,然后就可以下班了,或像实际发生的那样,继续做点别的。
- 致用才学,活在当下,比起因为一项技术新潮和酷炫就花时间去学习,更有效的做法是以改进目前工作为目的去学习。比如你负责某个功能,那么你可以学习知识去提升产品设计、代码可维护性、以及运行时性能等方方面面。久而久之,你就可以做到 Know everything about something(另一句话叫 Know something about everything,两句都能做到,你就是传说中的 T 骨牛排,T 型人才)。
Parkinson 定律说:“工作总会是用完所有可利用的时间。” 对于有使命感的人,这是事实。但就这个定律本身想讽刺工作的语境来说,这显然不必是事实。我们已经看到了,有时你袖手旁观都可以利用时间本身的力量搞定一些事情,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出如何跟时间做朋友,而不被它伤害。
我们将先对几个你可能已经熟悉的概念(背上的猴子、重要紧急矩阵、延迟成本Cost of Delay)进行全新升级,然后介绍另外两个实践:背景进程和对时间进行积分。
别让猴子跳到你背上:关注自己的事,别人的人
不要让猴子跳到你背上的个典故,出自哈佛商业评论,可自行 Google 之。简单说就是本来是别人的事,却因为需要你的帮助,变成了你是下一步动作的执行人,占用了你的时间。猴子就代表那件事,本来在下属背上的,跟你聊完却跳到了你的背上。原文建议进行如下沟通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这次会面结束时,你的问题将与进来时一样由你背着离开办公室。你可以在任何约定时间来请求我的帮助,我们会共同确定我俩中谁来采取下一步行动。”
“一般情况下采取下一步行动的人不会是我,万一是我的话,你也要和我一起做出决定。我是不会单独采取任何行动的。”
今天的升级是理念方面的升级,我把它简化成一个原则:“关注自己的事,别人的人”。
别人的事首先是别人的事,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得不面对的人生难题。如果有些事情,只有你能帮忙,当然可以直接帮忙。但通常来说,比起直接帮忙做事,你更应该关注对方的人,对他/她情绪上的接纳和倾听、能力上的指导、以及仅在必要时刻的人道主义帮助。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别人,帮助别人之前自己先带好氧气面罩。
而对于自己则想反,你应该首先专注在事情上,不要太在意自己本身。也就是为了能做成自己想做的事情,达成自己的理想,你不再关注自己的感受、别人的眼光。这就做到了既自我又忘我,既自私又无私的完美统一。
不要拿别人的事来做。减少干预,学生准备好时,老师才会出现。人的烦恼之源, 在于不是做自己的事...要有自己的事。
甩锅:影响 vs. 责任象限
我们已经对重要 vs. 紧急象限很熟悉了,它的问题在于缺乏判断重要和紧急的标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补充,对于重要和紧急各提出一个判断标准。对于重要,我们主要看这件事影响不影响你;对于紧急,我们主要看是否只有你一个人能做这件事。这样就是下面的 影响 vs.责任象限。
影响 vs.责任象限(需要一个图吗?)
- 影响你的 且 必须你做的,优先;
- 影响你的 且 你可以做别人也可以做的,次之;
- 不影响你 但 必须你做的,次之;
- 不影响你 且 你可以做别人也可以做的,再次。
这个象限的一个简单应用就是不做传话筒,如果你能判断出有些事不是必须你做:减少不增加价值的工作,接到任务后首先判断自己是不是最合适的人,努力减少信息和决策的中间环节,帮助建立渠道减少转发,不做传话筒。
延迟成本与延迟收益
延迟成本(Cost of Delay),就是推迟做一件事所付出的额外成本。它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可以衡量这件事情的紧迫性。不同类型的函数对应不同的优先级。以往的资料缺少对延迟成本函数和优先级关系的描述,今天我们补充之,并提出新的“延迟收益”的概念。
延迟成本函数:
- 0:也就是代价一直都是常数。这类事情早做晚做一个样,可以不着急。
- 线性,包含阶梯取值,比如退票费,提前30天退票不扣费,提前2天扣 5%,2天之内扣20%等。这类事情晚做的话代价线性上升,应该在可承受代价的最后响应时间(Last Responsible Moment)之前完成。
- 非线性:指数,这类事情要尽快完成,如突发不明疼痛,要尽快去急诊,晚几分钟可能是无法承受的代价。
- 不确定:如股票交易,无法判断。
- 负数,也就是延迟反而有收益,晚点再做。
延迟收益(Benifit of Delay),就是推迟做一件事所获得的额外收益。它是随时间变化的一个函数,可以衡量这件事情的紧迫性。不同类型的函数对应不同的优先级。
延迟收益函数:
- 0:这类事情拖下去也没什么好处,如果又必须做,就先做了。
- 线性:比如晚市降价,菜市场,面包店,酒店都有类似活动,可以定时去采购。
- 非线性:指数,如果损失有限,但潜在收益无限,就等等,伺机而动。
- 不确定:如股票交易,无法判断。
- 负数:也就是延迟成本,见上。
大音希声,大相无形,每天忙碌的同时,我们可能忽略了大的时间尺度上的产出。我们首先需要对此有意识,其次需要有兜底方案。
背景进程:找一件兜底的事,焦虑于不知道该做啥的时候就做它
大学时,有一天早上刚起床,宿舍一哥们推门进来,说:“隔壁打牌太上瘾了,昨晚打了一宿。” “你怎么知道的?” “我在旁边看了一宿…”
上瘾其实也没什么问题,关键是你有时自己会在刷完朋友圈和抖音后觉得浪费时间,开始自责和焦虑。
解决这类问题的正面方案是“立志”,也就是找到人生的目标和意义。当你有了使命感,你就不会陷入这种无意识的浑浑噩噩。而现实中,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案是被动的,就是忙到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不就行了嘛。
忙是仅属于一部分人的,而使命也不是那么好找的,不信你可以问问自己,早上想睡懒觉还是迫不及待的起床;应试教育下我们都是解题高手,前提是有人把题目出好了放在那里。一旦没有任务,我们就不知道做啥了。能心安理得的闲着或刷着也好,但总是能刷出一些贩卖焦虑的文章,于是心生惶恐,自责荒废时间,虚度光阴。
若无法为自己找到使命,至少可以找一件兜底的事
前司有 Sponsor/Sponsee 制度,类似其它公司的 Mentor/Mentee 导师制度。相比 Mentor 在技能方面的指导,Sponsor 制度更侧重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交流。我以前一个 Sponsee 移民澳洲了,有一次他在微信上跟我说,翻到了我之前给他的一条建议,就是想刷微博的时候就拿起一本书来。
这也是我今天的建议,若无法为自己找到使命,至少可以找一件兜底的事,不知道该做啥的时候就做它,我把它称作 “背景进程”。这件事应该是无明显害处的,多少有点乐趣的,短期不需要有收益的,长期可能会带来好处的,最重要的是,你可以相对心安的,比如读书、健身、学外语、薅羊毛、写作、或其它手艺等。
我选了读书和写作,主要是门槛低。闲着的碎片时间,我就打开多看或 Kindle,大块时间,我就找个主题练习一下写作。最近刚发现看书也有很多技巧,可以速读又不影响吸收,过去的 1 个月,我读完了 7 本书,比起熟练的读者还不够快,但已经是我之前的三倍速度了。写作就更不用提了,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且最主要目的是理清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能更有效的表达,减少一些似是而非。
当然,若你已经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都不是问题,你只会嫌时间太少。幸运的话,你在做兜底的事情或努力改进当下工作的过程中,会在某一天顿悟到自己的使命。
对时间积分
之前有一次出差时,入住的酒店式公寓里有带烘干功能的洗衣机,方便到每天都可以穿同一身衣服,呵呵。记得洗完烘完稍微晾几分钟就能穿了,但同样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它巨大的能量消耗,要连续轰隆隆的烘两小时,拿出来的时候都有点烫手。小时候家里没有洗衣机,每次洗完衣服,无论是小到内裤背心,还是大到床单被套,都是拧干明显的滴水就晾起来了,院子里或阳台上,然后慢慢也就干了。那么问题来了,那时是什么能量把衣服弄干的呢?
于是我直观的意识到,时间本身就能搞定很多事情。你只要把衣服晾起来就好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你可以袖手旁观。过程可能很缓慢,但终究会晾干。
人生,就是对时间进行积分,如果时间本身能搞定,就按下开关,让时间自然搞定,Fire and Forget。如:
- 种植(养分来自土地,阳光和空气)
- 好习惯(开关就是先养成习惯)
- 一门技能(开关就是先学会,比如开车、外语、Excel、Shell、Python、盲打...)
以及更广泛的、自带传播属性的:
- 产品,工具
- 书籍,文章
身边在业内影响力大的朋友,他们都是及早有了上述产出,每一次传播都是对时间积分。
除了树木,还可以树人。如果你可以有一个团队,建立良好的价值观和文化,时间久了,也自然能获得团队成长的红利。
有些事情急不来,就像万物生长,可以伴随着日常工作,慢慢改进。
人生是一个函数
- 有的人生函数签名是这样:Void live (Time current),时间是唯一的输入,所有的结果都可以丢掉。这样的人生不在意结果,在意的是过程 (Procedure)。
- 有的人生函数签名是这样:Boolean live (Time current),对错是唯一的产出,这样的人一生都在进行是非好坏判断,美好的人生就是获得别人认可的人生,但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 有的人生函数签名是这样:Object live (Time current, Object lastResult ),这是一个递归的调用,上一刻的产出是下一刻的输入,这样的人生,是对时间进行积分的人生,蕴藏无限可能。
每一秒都算数
问六岁的女儿时间过得快还是慢,回答说太慢了,一年才过一次生日,一次万圣节,一次圣诞节…
记得我六岁时,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无论活多久都必有一死,伤心的在房间里哭,并暗下决心,长大了要研究乌龟为什么能活一千年,要提取长寿物质...那时候时间过得很慢,决心忘得很快。
时间是有限的、无法做分支的、无法做 AB 测试的。但有一类事物是可随时间而生长的,每一秒都算数的,你只要肯花时间把这类事物创造出来,就能利用时间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