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读《无声告白》之感。
(一)
这本书读起来会让人有压抑感,不悲不喜,或许是无奈。故事本就是稀松平常,在我们周围每天都会发生。可怕的是,你知道每个家庭几乎都这样,但人们还是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挖坑的停不下手,被埋的喘不过气。
玛丽琳和詹姆斯都有未完成的遗憾,和内心受挫的自卑。这些都需要找到一个出口释放出去,他们却选择了很滑稽的方式,像两个恶鬼般蹂躏着莉迪亚。可爱的莉迪亚啊,多么贴心,善良。她只是不想失去母亲,不想让父亲失落,她做错了什么,才沦为一个家庭的牺牲品。
(二)
我的压抑感应该是来自这个家的每个角落,每个人,就像一个牢狱一样。玛丽琳自私把自己的梦想强加给莉迪亚,从来不曾问过女儿是否真的喜欢科学,喜欢医生,也不曾细细观摩莉迪亚眼神里掩藏不住的那一点点不愿。梦想的光辉简直闪瞎她的双眼,使她分不清她与女儿有什么区别。
詹姆斯总想融入白人这个大家庭,可他的发色,皮肤,瞳孔,身躯都在和脚下这片土地发生排异反应。这使得他自卑,脆弱,敏感,渴望得到白人的认可疼爱。玛丽琳似乎让他看到一丝曙光,可笑的是,因此,夫人的妈妈也跟他们断了联系,那句“你应该找个和你一样的人”一直盘旋于心间。
内斯和他父亲有一样的困扰,他讨厌这个家庭,讨厌父亲,讨厌母亲的目光里只有莉迪亚。想逃出这个满是PM2.5的家庭,所以在他去哈佛参观那几天好似受到了洗涤换血那般荣光焕发起来,与家人讨论时面容出现与餐桌其他人不一样的光泽。
莉迪亚温顺到可怜兮兮,在父母面前嘴里只会说“嗯,是的,我很喜欢”。她这个骗子!骗母亲,骗父亲,骗周围所有人,甚至还想骗到自己!犹如童话似的画手,咬开自己的皮肉,用鲜血在画一副美好的画卷。她总以为自己忍受的所有都是值得的,母亲不再离去,父亲开心的笑着。可是身体中鲜红的颜料所剩不多了,她开始喘息不过来,以至于缺氧。
汉娜这个被大家所忽视的小精灵躲在小角落里,注视着一切,承受着一切,了解着一切。看着姐姐的变化,看着父母的争吵,看着哥哥抓狂愤怒。哦,对了,还有看着杰克。
(三)
而我这位冒昧闯进去的读者看着他们所有人,无奈,压抑,盘踞于心头。我想大声喊出来,哭出来,可是喉咙是哑,一点声音也发不出,眼睛是干涩的,没有泪水可流。
莉迪亚并不是自杀,她只是在给自己获取自我的机会,放开双手,勇敢的踏出一步,如果没有发生意外,或许第二天清晨,我们将拥有一位全新的莉迪亚,她开始敞开心扉,学会说不。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四)
最后似乎能看到伍绮诗所说的那种幸福美满,但我无法接受这是用莉迪亚生命换来的,就好像莉迪亚本就该死,她才是这个家庭浑浊空气中的枷锁,只要她没了,一切都太平了。可笑。难道就像书中所说的“对于每一个作用力,都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一个向上,另一个向下。一个得到,另一个失去。一个逃离,另一个受困,永远受困。 ”那样么?
不管怎么说,故事过程是细致,每个段落都有会一句让你不得不承认的现实。但结局,就像书法中“人”字的一捺,本来轻重缓急堪称完美,却在结尾拉出来的尖尖处停顿而显得突兀。
我从这本书,这个家庭走出来,又来写写书评。我也在找一个出口,那就是文字,释放积压在心上的尘土,咳一咳,拍一拍,又是一身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