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关于读书的立论讨论已经很多了,有些还十分精彩,这当中不乏用心读书的人,他们结合自身经历来剖析,生动恳切,这些都是“诱饵”,吸引更多的人来享受饕餮大餐。至少在营造书香校园书香社会这一点上,我觉得他们功不可没,虽然默默无闻,但是也在悄然改变着其他许许多多不知名的人。
自己跟部分人一样,虽然嘴里说,心里也承认,读书很重要很有用,但是行动却不能保证时时跟上。静心想想的话,没有时间却又只是借口。
这一段日子读书坚持得不错,进度不快,但是很少间断。关于读书,我没有深刻的言论,只是想回头总结一下,希望有所益处,所以就有了《读书对我的影响》,其实质是我长这么大以来与读书相关的一些人和事以及思考。
祖辈是农民,父辈也是农民,不过在向工人转型,所以在小的时候,家里并不富裕。我也没见过古董似的箱子,里面装着珍藏的古董书。在入学以前,妈妈教过我字母拼音、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运算,我印象里,爸爸回来后给我批改过算术题。由于没有阅读过其他书籍,所以我觉得读书是伴随着上学开始的,那么最早的就是古诗了,我还记得“小时不识月”的李白,“春眠不觉晓”的孟浩然,“离离原上草”的白居易。
读物大部分局限于教材,例外的很少,不过正因为如此,印象更为深刻。我看过哥哥的《作文大全》,很厚的一本书,题材丰富,这应该可以算作我的作文启蒙书了。另外,爸爸买了一本《600字作文》,将其当作生日礼物送给我,并且在第一页上面写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八个字,我满心欢喜。
我真正地认识阅读,进入阅读,是从初中开始的。来自遥远的南方,一个漂亮的姐姐,到我所在的初中教学。当时学生还比较规矩,不过也有调皮捣乱的,有新老师来了,内心是新奇的,也是爱表现的。这位姐姐代地理课程,在考试前说哪位同学获得第一名,就奖励一本书。几天后我就站在老师的办公室了,桌子上放着买来的书,新的。老师买的书多,我可以从中选,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另外几本书是什么了。我有点犹豫,不知选哪本,只记得当时老师推荐说,“这本书你以后也是要看的。”然后我就开心地骄傲地拿走了,这本书是《红楼梦》。姐姐没有留很长时间,在她走的时候,我们还拍照留念了。后来,她不止一次地给我寄过书,多的那一次,我是从门卫叔叔那里抱着回教室的,当然里面也有一些小特产。我记得第一次有这些书,《小王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鲁滨逊漂流记》、《鲁迅精选集》、《三国演义》等,在每一本书上面,姐姐还很用心地写了一句话。比如:沙漠之所以美丽,是因为在某个地方隐藏着一口井;人必须活着,爱才有所附丽。因为这些书,我后来一直认为姐姐是我在读书方面的引路人。到了高中以后,姐姐给我寄过《莲花》、《幻城》,并说,这也是她自己高中的时候阅读的,后来又寄了《还乡》、《约翰克里斯朵夫》等。
《小王子》是一本很简答的书,篇幅不长,你坐在那,快的话,几个小时就可以读完了,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大学期间的一次读书交流会上,我就以《小王子》这本书作了交流。我常常想,如果自己能够学得一点善良的话,给我影响最大的人是外婆,给我印象最深的书是《小王子》。除了家人以外,之前是陌生人,后来相知相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驯养,即建立关系,一旦驯养成功,就意味着责任,开心有,伤心也有。在生活里,不要那么虚荣、不要那么浮夸、不要那么忙碌、不要那么贪财,不要那么自暴自弃等等,凡此种种,《小王子》里面都提到了。意外的收获是我看到了狐狸并不总是坏的,在童话故事里,狐狸似乎总是狡诈的,但狐狸也有智慧的,可爱的。
《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说实话,这两本书我觉得是男生必读的。义薄云天,英雄豪迈,这中间很有男子气概嘛!除了故事情节很精彩外,这是小说的独特魅力,书里面的炼字用词也很值得学习。初中的时候读《三国演义》,文白都有,我想当时是“不求甚解”的,甚至把地名当作了人名都有可能,可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读得开心,有趣味,这才是最重要的,这大概是此书带给我的一些重要影响。《水浒传》读完以后,我记得自己还胡乱作了一首诗,现在不知丢到哪去了,这本书对我的另一个影响是在交友上,义为先,诚以辅之。
在读过的书里面,作家是女性的不多,因为《莲花》,安妮宝贝是其中一位。她的态度很冷静,文字很干静,炼字独特,再加之后来的《素年锦时》,我感觉安妮宝贝的文字越来越近佛性。她不喜繁华生活,不过简单朴素的生活在内心构建也是很热闹的。另一位是简·奥斯汀,创作了《傲慢与偏见》,在看过的有限的外国名著里面,我一定会推荐这本书,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于男生来说,里面的达西以及彬克莱都会起到正面的积极的影响。
最近一段时间看的是人物传记,一本书,差不多就是一个人的大半生或者整个人生。我从中更是感受到:所谓伟人,从功绩上来评判,这固然很重要,但是对于青少年甚至中年人的成长来说,面对灰暗时刻的抉择与勇气更是冲击心灵的力量。一定要坚持住,一定要勇敢,理想信念是他们的共同标志!
读书是伴随着上学而开始的,不过两者还是很不一样的,从其中一方面来说,上学是接受一种义务教育,这是国家意义深远的一项政策,而读书或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更多的是与个人有关。在现实中,除了职业作家(这是令人尊重的)以外,真正以读书写书为业的人不多,几乎每个人都有要做的工作,包括学生时代的学习。读书与工作是相辅相成,互为有益的。不能因工作忙而不找出时间读书,也不能拿读书为借口不去好好工作学习技能以安身立命。
在当下,有空闲的时候,我选择去读书,当我走到十字路口的时候,书对我的影响以及书中所隐藏的智慧,能够帮我做出选择,并且在无所事事的日子里减轻我的一些愧疚感。
我有时候也会想,同样是两个小时,你去读书,或者是去打游戏,这两者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呢?都是对于时间的一种消遣,如何在一种平等意义上作出评判呢?读书就一定高雅,打游戏就一定庸俗吗?恐怕不是这样的,而且通过打游戏的方式来发泄情绪,释放压力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或许是将军与士兵的区别,一个爱读书的人一定不囿于读书本身,一个将军所考虑的也不只是一兵一卒,一场战役。这里面或许还有历史的原因,历史的发展规律给出了选择,如果你有心有力,胸怀天下,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便是一种伟大的人格,伟大的理想了。
这种精神绵延千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为之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