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老师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情并不是很好。
上周给小五的孩子上课,我和孩子们一起给课本上的每个生字配了四字词语,并让孩子们回去用几个四字词语编故事。
今天,学生发过来的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放学后,我蹦蹦跳跳地回家,路过了一个宠物店,看见了一个非常可爱的小猫咪。
回到家以后,我可怜巴巴的哀求:“妈妈,能不能给我养一只小猫咪呀?”
妈妈说:“你痴心妄想吧!就你这成绩还想养小猫咪?我连小金鱼都不给你养!”
我听完以后。沮丧地走开了。
希望这是孩子编的故事,而不是自己家里发生过类似的故事。否则,这家长当得也太失败了。
如果孩子家里没有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孩子还编了这样的故事,情况将更不容乐观。试问,学生是基于什么样的成长环境下才会形成这样的认识:只有成绩考好了才有资格养猫!
薛老师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世界上还有养猫考试。薛老师听说过的小升初考试,中考,高考,英语考级,钢琴考级,舞蹈考级,跆拳道考级,难道还不够恐怖,还要加上一个养猫考试?
如果连养猫都要有考试了,那是不是也应该设一个考试,当爸妈也要考试,考到一定分数才可以生养?
可惜,这世界各种考证才能上岗的职业中,偏偏不包括当父母。只要生育能力正常,孩子一生下来,当事人就直接上岗。
可是有多少人,是生下孩子的同时就会当父母呢?
薛老师经常问学生:你的父母几岁?
孩子们答得都不对。因为薛老师想告诉孩子们:你们的父母和你们同岁!因为你出生之前,你们的父母还都不是父母(有哥哥姐姐的除外)。
也就是说,你父母的年龄不等于当父母的年龄。换句话说,在当父母这件事上,你的父母和你一样,幼稚得不要不要的。
套用一个小品的台词,问:看到妈妈说孩子成绩不好就想养猫是痴心妄想,你想起了谁?
答案:葫芦娃、哪吒、朵拉……
问:怎么都是小孩子儿?
答:大人也干不出这事来呀!
可是讲到这里,我还是笑不出来。
因为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
你考试不好不准看电影,你考试不好不准买玩具,你考试不好不准吃好吃的,你考试不好不准……
请原谅薛老师的智商,无法穷尽列举。
有时候薛老师就在想,如果以后妈妈说你考试不好就不准穿衣服,那估计每天得有太多的人裸奔了吧!
可是这些以成绩为前提的事,与成绩又有毛关系?
你不让孩子吃喝玩,不让孩子养小动物,孩子就能考好了?
你想让孩子考好,你得给孩子做示范,让孩子知道学习也可以是快乐的,让孩子乐于学。因为古人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比如养猫这件事吧。孩子跟你说养猫,你可以同意,然后带着孩子观察猫,那观察作文不就有了吗?或者引导孩子思考《我最喜爱的小动物》的作文怎么写,那作文素材不就在家中了吗?
我无法统计,有多少家长肯花买几十只猫的钱让孩子去辅导班里学写《我最喜爱的小动物》,却不肯花钱给孩子买一只猫来!
如果是因为猫太脏了,养猫可能会得病为由不买猫,也算一个勉强理由,可是因为没有考好就不给养猫,这算什么理由?
其实就算嫌猫脏的理由也站不住脚,养猫可能会得病,难道不养猫就不得病了吗?孩子从一出生,还有可能死呢,那是不是就可以不让孩子来到这个世界?
真希望有一天薛老师让孩子回家观察小动物的时候,孩子会高兴地说:“好的老师,我家有一只猫,这个作文我一定能写好!”
不知薛老师的这个希望,在家长眼里是不是也是痴心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