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2
一、人员情况
5月完成课时共8课,总时长16小时,应出勤28人/课,因病、因事请假33人次,出勤率85%。
二、课程情况
本月训练量为中等强度,根据比赛需求,减少基本功训练,占比15-20%,多数与准备活动融合。增加少量技术训练,例如无防守的小范围配合等,多数依据上堂课对抗中发生的问题进行无防守演练,占比15-20%。剩余部分基本用于整体对抗的安排,五六年级同学标准场5对5,三四年级同学小场地4对4。所有对抗要求与比赛同步,摒除上月防成打进才算得分等一系列要求,同时收紧犯规标准,更结合正式比赛要求。
在本月的训练中,四年级新入选的几位同学在对抗中让教练看到了不一样的表现,这几位同学在平时训练中基本功并不突出,在一些有要求的技术展现面前,虽然非常努力,可表现并不如意。但在本月的对抗中,因着不那么拘谨的战术要求,他们适当放松。也由于在赛前强调,他们下月因为技术还不够成熟暂时不参加比赛,但是队里需要他们的陪练,希望他们能用积极地防守和顽强的拼搏,完成好陪练任务。在这样的要求下,这几个孩子真的是积极顽强,技术有限但作风无限,用自己最大的能量为报名比赛的队友创造对抗氛围,制造难题,模拟比赛,起到了非常好的正面作用。
其余报名比赛的同学,因年龄不同,竞赛规程不同,对抗要求也不同。五六年级的同学两极分化,技术成熟的同学需要更多的承担,无论是得分的重担,或者是重点人的防守,甚至是帮助技术不成熟同学的补防协防。不抱怨,不气馁,遇见任何情况,不要从外部找原因,更多的思考,“我”还能做些什么。这是我们本月除了不断地磨合队伍之外,更多地灌输孩子们的思想。
三、下一步训练计划
比赛其实就两整天,但在赛前,我们会一直进行不断的磨合,每次对抗中出现的问题会在当天解答,在下堂课中进行进一步模拟,把全月训练与比赛相融合。
四、训练趣事
其实这件事并不算“趣”,而是一次让人即热血沸腾,又特别感动的对决,来自本月一次一对一的绝杀。两位小王同学技术相当,水平相当,个人特点各有不同。当天的训练为全队分为两大组进行“斗牛”,这两个“KING”实力相当,上来就较了劲。
这场对决用任何语言都无法描述现场的激烈情形,全场观众都被他们的焰气点燃,一次次的试探和碰撞,一次次的坚持与拼抢,那种情形绝对超越CBA总决赛!最终A小王同学瞅准时机一个直线突破坚决起步,B小王同学全力防守飞身盖帽,A小王同学在B小王同学犯规的前提下,一个“二加一”打进!看着出手后摔倒在地上的A小王同学,和回身准备抢篮板 B小王同学,全场再一次沸腾!
竞技体育的魅力,一览无余!!!
U10
一、人员情况
5月完成课时共8课,总时长16小时,应出勤31人/课,因病、因事请假45人次,出勤率81%。
二、课程情况
本月分班后,三年级以及二年级的部分同学进入U10,由于人员减少,同等技术的同学整合更加完整,我们本月的训练收效非常大。孩子们在行进间的运球跑动中完成了更快速度更高强度的练习,同时结合三步上篮,完成了对标准篮筐的标准起步用手。虽然左手部分同学并不熟练,同时期选拔上来的四名三年级同学也相对生疏,但随着练习,都有所提高。
同时,本月加大了行进间传球的比重,同时增加了二打一,让孩子们开始逐渐进入对抗环节。但在对抗之初,孩子们是不明确无球位置的,大多数孩子在刚进入对抗环节时,会有“扎堆”现象,即想要球时就往有球的地方跑,其实打过球的人都知道,想要球,就要往“没有球”的地方跑,队友才会传给你,机会也往往出现在没有球的地方,是你的位置决定了你能否接到球。所以本月的训练过程中,拆分无球人的位置是我们主要克服的矛盾点。这个训练在下月还会强化执行。
本月进行了一场选拔赛,主要为下月参加中国小篮球U9比赛的同学进行组队,通过选拔赛,共22名同学报名,且都在选拔赛中努力发挥,虽然有部分同学未成功入选报名,但通过比赛能暴露出自己的不足:运球抬不起头,平时练习时不注意,传球发力不好,球速慢。防守时容易愣神,尤其看无球人不够用心。等等,这些在选拔赛中暴露出的问题恰好能督促下一阶段的训练,为明年的U10做准备。入选的同学们,希望他们能够更好地发挥日常训练的水平,珍惜参赛机会,感受比赛带来的氛围,把更投入更努力的训练状态带到队里。
本月底,部分二年级同学报名参赛在葫芦岛市举办的辽宁省精英杯小学生赛,大多数同学是第一次离开家长独立出门,我们一起坐火车,辗转赛区,集体出行、住宿、处理内务、打比赛,这些年仅8岁的孩子们展现出了超强的自理能力以及顽强的意志品质。
在赛区,全省小学生队伍,高手如云,每个孩子都是“拖家带口”后援团一大堆,球场上帮着系鞋带的,拿衣服的,穿袜子的比比皆是。但我们逐梦队的同学,排队进场,自己料理一切,然后投入比赛,像极了一支专业的队伍。
在赛场上,他们顽强拼搏,敢打敢冲,无论对手强弱,心态上从不气馁,展现出了超出训练水平的作风和技术,引得场下其他队伍的家长都频频鼓掌。
有这样的经历后,成绩如何,我们还在意吗?这一趟比赛孩子们的收获,已然满满。
三、下一步训练计划
下月的训练会以基本与对抗各半的形式开展,一打一、二打二、四打四,都会出现在训练当中。尤其三年级的同学比赛在即,训练内容会以实战为主,加强防守训练,加入掩护配合,练习发球一传与快攻,同时增加体能训练,保证小力量,更好保护孩子的关节避免受伤。
四、教练感悟
这次去葫芦岛,出门前我想象了各种困难:有孩子生病了怎么办,受伤了怎么办,想家了怎么办,发生冲突了怎么办。还有比赛时候心态调整不好,紧张地原地打转怎么办,别的队后援团一大把,比赛中没人加油孩子们心情起不来怎么办,等等等等。
但等我真正带孩子们出发,在赛区各种安排,孩子们让我见识到了超强的心理和自理能力,没有一个想家抱怨过,无论比赛结果如何也拼到最后,任何时候都会告诉我,教练我下场得加油了。那一刻别说家长了,我心里都骄傲极了。
总是感叹自己何德何能,能拥有这么多这么好的孩子,每次都不知道如何表达我对他们的喜爱,他们展现出的坚强、自信、肉眼可见的成长,而这一切都有我的参与,真是这世上最美好的事……
U8
一、人员情况
5月完成课时共8课,总时长16小时,应出勤92人/课,因病、因事请假115人次,出勤率84%。
二、课程情况
五一假期后,逐梦U8正式投入训练,因整合过后,半数以上为新入队队员,入队第一个月,熟悉流程,遵守规矩,要远远大于这一个月练了什么。所以在本月,我们的训练科目回归简单的基础,以各种脚步30%,行进间基本运球 50%,原地三威胁姿势与运球20%的比例,原有队员也同样对这些科目进行复习和熟练,用简单的训练标准规范课堂纪律,用最快速度把新队员从玩篮球引领到学篮球上。
最开始上课时,孩子们的兴奋无处安放、拿着球拍两下抱起来绕场一周,笑到能看见后牙槽;两个人你迫我赶,把篮球藏在衣服里,到了篮下掏出来一扔;还有的以各种“帅气”姿势试图把球扔进篮筐,这就是他们眼中的打篮球。
然而开始上课后,他们被要求在原地“蹲马步”,拿着球不能拍,抱着球不能跑,还有练了几个月居然不练投篮的孩子们,经常因为多拍了球而害的集体一起挨罚。这些看似匪夷所思的训练内容,基本还原了我们上课的真实画面。
家长们不用着急,针对体育类项目的学习,孩子们最难的就是控制。运动是天性,然而体育项目的学习是在天性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控制,控制头脑不要处于完全发散的状态,控制身体按照规则要求而不是随意奔跑,控制情绪忍住玩闹的快乐情绪,收敛到可以学习的状态。所以看似简单的训练,包含着对孩子从头到脚从内到外的控制。他们能够精神集中,耐心对待一个简单的拍球,就是学习内化的开始。这种天性的控制,才是体育学习最初的重要要求。
在本月的训练中,孩子们对三威胁姿势有了更具体的肌肉记忆,清楚什么叫“篮球场上的身体形态”,这种形态的固定会对下一步各种专项脚步的训练起到非常好的支撑作用。其次,对于灵活性等基本脚步,大多数孩子都能熟练且快速完成,针对一些协调性较差的孩子,我们不要求速率,先完成正确动作即可。
在运球方面,新队员从拍球过渡到运球,体会球粘手的感觉,体会球的重心平衡和发力点,老队员针对各种高低运球以及原地和行进间的转换运球中加强熟练度,减少过渡环节,快速转换项目,更好地完成球手一体。
三、下一步训练计划
下月开始我们的“说教”会减少,孩子们已经不需要过多的规矩提醒,同时我们不会增加过多新科目的学习,针对已开展的老科目,进行复习并加快课程节奏,保证孩子同等时间下更多次数的训练,减少排队间歇,减少孩子课中空余时间,更努力抓住孩子专注力,集中到整堂课的流畅度与快速度转换上。
在脚步方面增加快频率的灵活性脚步,把篮球真正的“从下往上练”,在打基础前期把更多的训练比重放在身体素质的提高而非手感运球的提高上,让孩子先会运动再会打球.
四、训练趣事
孩子们对于老师的喜爱表达,有一种方式叫做:没话找话。我不知道家长们能否想象到,当你进入球场的时候,身边就围了几个“小麻雀”他们说的最多的就是:杨教练?对、是问号,不是感叹号。然后我就会问他:怎么啦?他们大概率的回答是:没事。整整半个月,我都充斥在问号与没事之间,乐此不疲。后来我学奸了,他们再喊我,我会“诶”然后跟他们一起说“没事”,他们就会嘻嘻哈哈的跑开。有时候我会问:我训你的时候害怕不?大多数孩子会笑眯眯的不回答,然后下堂课继续跟我没话找话。
我想,在他们的心里,杨教练应该不算太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