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员情况。
11月完成课时8课,时长16小时,应出勤人员44人/课,因病请假共计17人次,实际出勤率95.2%,无意外受伤,无无故缺勤人员。
2,课程情况。
经过第一个月训练的相互了解,本月我们正式开始投入训练,训练大纲主要围绕以下两个模块开展。
(1)起始姿势。 也叫“三威胁”姿势,即在球场上,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接到球后的第一个准备动作,“三威胁”代表你可以在这个动作下进行第一时间的传球、运球、投篮动作。
这个动作看似简单,但实则细节颇多,尤其要让孩子们在动作标准的前提下形成肌肉记忆,不需要思考的下意识动作,需要一段时间的纠正定型。 在这一个月的训练中,大多数孩子已经可以在原地自抛球的时候做出标准的三威胁姿势,少数孩子存在重心过高或者弯腰的情况。一来还是需要再纠正加强,二来随着训练的进行,我们要过渡到行进间传接球后依然能保持标准的姿势才行。
(2)运球。 本月我们主要进行的是最简单的单手直运球及体前变向,多数孩子存在运球落点不对,身体重心过高或靠后,运球不抬大臂,或者运球无力等不同问题。
针对运球科目,作为教练,我最不担心的是丢球。想要把球“拍”好太容易了。但想要在标准的身体体态上把球运好,能在今后的对抗比赛中熟练完成技术动作,这是我们未来三年,甚至五年都需要纠正的事情,我会关注孩子们的身体动作,而非他今天运100个丢了,明天运到200丢了就叫进步。一个好的运球水平,需要的是全身的协调运用,是整体评判,不是数据评判,而这项最“简单”的基本功,会贯穿我们训练的每一堂课。
值得一提的是,有一天训练,我看孩子们运得不错,就简单讲解了胯下运球的动作与注意事项,大部分没有基础的孩子居然一下就可以把球穿过两腿之间运到另一边并且接住,我很难用文字形容这个动作对于初学孩子的不易,但看着他们一个个满脸激动的告诉我“杨指导我做过来了!”的时候,我内心也非常激动和惊讶。
3,教练感悟。
我发现,现在很多孩子上课不是听不懂,而是听懂了却做不到。用最简单的例子来说,我让大家左手运球的时候,总会有个别孩子用右手,我问他:教练让用哪只手运球?他坚定的回答:左手!(这说明他听讲了),我接着问:那你现在用哪只手?他犹豫再犹豫,回答我:右手。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当我提出要求时,没做到的同学不是没听懂,他能清楚的复述我的要求,可是一旦做起来,就大相径庭。
出现这个问题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养成思考的习惯,二是缺少把思想带到行动中去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逐渐延伸为自律。对于成长中的孩子们而言,如果能善于思考,懂得自律,可以把想到的事身体力行做好,那么不光篮球,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所以我希望在我的篮球课上,不管他们的技术学到什么程度,让每个孩子养成这种品质,利用篮球训练做契机,完成思想和身体的合一,完成自律与思考的习惯,才是最重要的。我也会在训练中不断的引领强化,让孩子们的脑筋活起来,身体动起来,想到什么做什么,看到什么学什么,加强真正的身心合一。
最后,给大家讲一个训练小趣事。 一天,因为孩子们总是做不到我要求的“教练讲话时不许运球”,让我罚了静蹲,就是类似蹲马步。当孩子们累得“呲牙咧嘴”时。
我严声问他们:“教练讲话能不能运球!”
“能!”
(我懵了……)
我又问了一遍:“教练讲话!能不能运球!”
“能!”
(请想象教练脑袋上空飞过一群乌鸦……)
“我是问!教练讲话的时候!能!不!能!运!球!”
这时有些孩子终于反应过来了,“能”和“不能”声此起彼伏…… 有回答“不能”的孩子对身边回答“能”的孩子说:你答错了!
最后我忍不住笑了,在我们从小到大接触的世界里,老师问会不会,我们要回答会,老师问能不能,我们要回答能,老师问知道不知道,我们要回答知道。而这些回答又有多少是“真”的呢?该思考的,是我们老师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