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小时候,渴望着长大,总觉得长大就好了!长大又分几个适应期,上学、工作、成家。小时候我们对自己说,长大就自由了;长大后,高中老师对我们上大学你们就自由了;大学毕业后,家长对我们说成家了就好了……!到最后,我们发现,每一个人们口中的终点,其实都是我们人生的起点。
今天听了一节主题为《永远的适应》的心理课。适应,从我们哇哇坠地的那一刻开始。在妈妈子宫里的我们,不需要任何做任何的事情,就可以获得食物,但是离开子宫后的我们,只有哭泣,才可以获得食物!然后开始慢慢长大,长大后的我们需要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工作。每一个不同的人生阶段都有不同的事情需要我们适应。
27岁的我,有三年的工作经验。在我的记忆里,我的父亲很严厉,所以我是一个典型的“乖孩子”。我无数次幻想长大后自由的快乐,每一次感受到痛苦的时候我就会告诉自己长大以后就好了;后来上高中,在艰难的学习适应里,老师又告诉我上大学后就好了;上大学后的我确实获得了很多的自由和快乐,但我发现仍然有不舒服的感觉。如今工作三年了,我才明白,原来大人所说的每一个终点,其实是我的每一个起点。或者说,工作才是我人生的开始。
最近的两年,特别是今年,我常常想起过去的自己,过去那个无知肤浅的我。面对过去,我有羞愧、有同情、有理解、有无奈、有后悔。因为新朋友的加入,我们有了更多讨论的机会,同时也给了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的机会。
每一天,在办公室里的我们时常一起讨论关于学生的成长问题,在剖析他们的过程中也帮助我看到了自己。过去的我,在学习方面我有很多不好的习惯,比如没有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拖延……因为没有课外阅读的习惯,我的知识面很窄。 在大学的时候,我的舍友时常跟我分享她看过的课外书,可是我发现那些书我几乎都没听过,我细数这些年来看过的完整书籍,我发现一巴掌可以数得清。后来的我也给自己列过书单,但我发现很多的时候我都是在假装努力。如今深入剖析,发现,我的阅读习惯跟我爸对我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父亲跟大多数的父亲一样,严厉且看重十分看重成绩。在他的认知里,除教科书以外,看其他的书都属于浪费学习时间,看教科书才是真正的学习。这样的认知植入我的脑,影响着我的阅读,每当我看教科书以外的书时,我总伴随着焦虑、不安的情绪,导致我在阅读时经常分心,无法专心的读完一本著作。我看到自己的情绪,明白了这样的原因,现在在工作中也明白博览群书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我开始了改变。
现在的我与以前最大的不同是,我可以认真的看完一本书,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进行总结思考。在与同事相处交流的过程中,也帮我认识到另一个我。
现在的我,我没有了以前的迷茫,我清楚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努力完成每一个阶段我需要面对的事情。每一天我都细心观察生活,感受世界的多彩,积极应对日常的突发情况。总之我每天都在思考,为遇见更好的自己而努力。而这一切的改变,都是在参加工作以后。
那些你认为的终点,其实是你的起点。就像我,工作就是我的起点。 很多时候只要你去开始,就永远不怕会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每一个终点,对于你来说也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