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位于黄河中游东岸,与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宜川县隔黄河相望,黄河两岸民风民俗大同小异,云居冯族作为陕西移民,在漫长的岁月中,两岸文化不断交流碰撞,使得在一村之中有秦晋两地风俗。
关键词:秦晋、风俗、祭祖、摆碗。
我是山西省临汾市大宁县云居村人。大宁县与陕西省宜川县隔黄河相望。相传,我们祖先是陕西陕西省门山村人氏,历代都以务农为主,自明代万历年间(约公元一六零零年)因连年灾荒,加上苛捐杂税,生活日益贫困。为寻求生存空间,东渡黄河,迁徙山西省大宁县云居村,迄今将近四个世纪。
本族承秦晋两地血脉,融秦晋两地风俗,一些生活习俗自秦传入晋未曾丢失,而入乡随俗,也接纳了一些山西风俗。
(一)祭祖
每年春节期间,辞旧迎新之际,人们缅怀祖先之情,在农历除夕,后代子孙要到祠堂“摆碗”祭拜祖先,表示对祖先的深切怀念。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端,一早人们要穿好新衣服,端上各样食品到祠堂烧香敬祖,以示不忘祖先,并祈默祖先保佑后代,祈祷来年风调雨顺。
“摆碗”其实就是将各类菜肴切好摆在碗中,并将各类年货同摆好的“碗”同放在茶盘里端到祠堂祖先的排位前。将碗放在祠堂后,要对着家中先祖磕头以示尊敬之意。一般,摆碗是由家中的男子来进行,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女性很少有进入祠堂的机会,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女性没有那么多偏见,在家中男性不方便或者过年没有男性的时候,也可以由女性来进行“摆碗”。
有一年我父亲除夕旧病复发,不能下地,兄长不在,我就代替父亲去摆碗了,将提前准备好的“碗”端到祠堂,磕头,然后就没事了。这个“碗”要在正月初二的早上从祠堂端回来,并且在初二早上做成烩菜供一家人食用。
除了除夕“摆碗”,祭祖活动还出现在每年的清明节期间,在清明节前两天的寒食节,家家户户都要上坟,为祖坟“挂纸”。到清明节当天清晨,家中男丁要携带大馍、酒、香、冥币、表到祖先坟墓,点香烧纸磕头跪拜,缅怀祖先。并除去墓前杂草,俗称“扫墓”。
逢族中有人离世丧办事,在殡葬期间,孝子们要抬上祭品、花圈、花栏,身着白色孝服,鼓手处处打打。上坟祭祖,以示尊祖。
此外,每年一般在端午节中秋节以及祖先生日,家中皆要上坟祭祖。
(二)朝祖
结婚是人生大事,也关系到“传宗接代”,继承祈祖香火之要事。因此,在婚礼中,结婚的头一天下午,要到祠堂朝祖。第二天花轿迎回新娘以后,要隆重的举行“拜堂”仪式。在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声中,一拜天地,赞颂天地化育万物之功,二拜祖先,感谢祖先开基立业之绩,祈求祖先降福于后代子孙。随着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西式婚礼的流传,拜堂仪式已经被结婚典礼所取代,但是,新媳妇儿过门要去祠堂磕头认祖德传统却一直被保留下来。
(三)结婚
结婚意味着一个人成人,因此婚礼中有很多规矩与习俗。
家乡这边结婚一般是从前一天就开始准备,各种做席需要的菜都得准备好,各类配料也要提前做好,最主要的是要杀一头猪。第一天中午吃“菜饭”,白水加煮了猪肉的高汤,加小米花生绿豆各类杂豆,最后加面进去。这是结婚的第一顿饭,也是很重要的一顿。吃过这顿饭,出嫁的姑娘就要去化妆盘头了,而男孩子就比较轻松了,没什么需要做的事,这天下午一般是和同学朋友们在玩。晚上吃过晚饭后,结婚的新人都不能在自己家过夜,要去“处外家”,这个地方选择一个同村的远房亲戚家,一般是姑姑家或者舅舅家。晚上去“处外家”的时候,一般都是舅舅和哥哥去送,送过去还要去那俩吃一顿饭,这顿饭是稍子面。这天晚上,女孩子在的人家要给女孩子“绞黄毛”,用一根红线不知道怎么操作把脸上的小汗毛全都拔了,据我姐说特别疼,我没结婚,还不知道。第二天早上,昨天送新人“处外家”的哥哥舅舅要把新人在接回来,在舅舅哥哥到达的时候,要陪新人吃饭,早上的饭是饺子,新人要吃“岁数饺子”,即多少岁吃多少个饺子,因为要吃两顿,所以这个饺子一般特别小。吃完饭就可以回家了,接新人的时候没有什么特别讲究,就是女孩子要被舅舅抱回家,脚不能踩地。男孩子的话就没有这个说法。
吃完饭接回家以后男女双方都要在自己家再吃一顿饭,吃完饭男孩子就要准备去接新娘了。迎亲的队伍很有讲究,一般就是家中的男性,比如哥哥叔叔姐夫舅舅姑父,女孩子送亲的也一样,嫂子姐姐姑姑婶婶,要自家女性,不过现在的话都没有那么多说法了,都是怎么简便怎么来。
迎亲的队伍来到女方家要吃饭,吃过饭以后才能接新娘,在接新娘之前有一个重要的仪式,那就是“拜岳父”,新郎和女方父亲互相作揖三个,这是拜岳父,拜完岳父之后,女方要送陪嫁。
陪嫁一般就是被子和家用电器,随着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陪嫁车的家庭也越来越多。
女方送走女儿就算过完了一桩事,而男方接回新娘才是重头戏的开始,结婚典礼闹洞房,等到一切都结束了,新媳妇儿还有认亲戚拜祖先,第三天起来还要见家长。到第三天中午吃了饺子之后,才算娶了一个媳妇儿。
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风俗,不同的地方各式风俗不同,这是我们大宁的风俗,基本上也就是黄河秦晋两岸的风俗。
参考文献1《大宁县志》
参考文献2《云居冯族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