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是两个内涵不同的概念,其分水岭是学习时间的长短和作业量的多少吗?答曰:否。
我是七十年代初开始上学的,那时的小学夏季早晨上学、冬季晚上上学,正时正晌的上午下午更上学,而且下午绝对不会三点半就放学。那时放学是按“日落而息”掌握的,学校始终在替家长考虑,你让孩子放学太早,回家后谁来管?尽管这样,但那时候根本就没有“课后服务”的概念,而且老师照样给我们留作业、辅导作业、判作业。可有谁说那是应试教育?有谁说那时的教育不考虑学生素质的提高?
应试教育概念应该是恢复高考一段时间后才提出的。为了校正应试教育的弊端,按照“专家”的意见,下午三点半就放学,减少了学生在校时间;按照“专家”的意见,只布置家庭作业,减少了学生在校作业时间。“专家”意见落实了,可真正的问题却没有解决。结果怎样呢?家长“亚历山大”、学生“亚历山大”、老师“亚历山大”,可谓“哀鸿一片”。
试想下午三四点,正是年轻的父母们上班的时间,请假接孩子吗?县城农村也许还有可能,而大城市的年轻父母们一定会怼你:“开什么玩笑?”“你神经没出问题吧!”
按照物质不灭定律,时间肯定不会自行消失,在学校的时间缩短了,可在午托班、补习班、老师策划的“提高班”的时间自然就长了。于是“教育”链条被拉长了,一个新兴的,良莠不齐、以营利为目的的课外辅导“产业”诞生了。而近在咫尺的优势教育资源被闲置,以传道受业解惑为本职本分的老师弃之不用了。忙活了一天的爸爸妈妈,晚上回来还得给孩子判作业,并且“签字画押”,而让他们如芒刺背的还在于孩子上各种“班”后的那笔不菲的费用。这些问题直接导致学生作业和校外培训负担过重,家长经济和精力负担过重,严重对冲了教育改革发展成果。
面对这些问题,“专家”说,学校内的事情我还没有研究明白,哪里还有时间考虑更加复杂的社会?
因此中央出手搞“双减”可谓小切口、大改革,既必要又及时,正面回应了社会关切与期盼,我作为曾经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个小学生的祖辈,对中央的决定举双手赞成。研究这次“双减”的文件,对于学生及学生家长,有三个关键词应该明白,那就是:作业、考试、培训班。
作业——目标是“切实减轻过重作业负担”,不是不留作业,也不是不让学生做作业。要“发挥作业诊断、巩固、学情分析等功能”,让“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课后服务基本满足学生需要,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
考试——定位是“必要的考试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目标是“破解当前义务教育学校存在的考试次数偏多、难度较大、质量不高、结果运用不当等方面的一些突出问题”,由此可见不是取消考试。而且还要发挥好考试“诊断学情教情、改进加强教学、评价教学质量等方面功能”,主要是压减考试次数,规范考试内容,合理控制考试难度,合理运用考试结果,完善学习过程评价。要求学校不能根据考试结果给学生调整分班、排座位、“贴标签”,从而引导家长和学生正确看待考试结果。
培训班——政策是“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2021年8月31日21:10:08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