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90年的,往后退20年,正好是我8岁,小学2年纪的时候,写给我爱恨交加的妈妈。
母上大人:
还记得6岁的时候,你撕了小伙伴送给我的一本,中国神话故事。因为小学未上完的你,认为除了语文数学课本之外的书,都是没用的书,会把人教坏。有任何一点空闲时间,都应该捧着语文数学去念去背,因为听说考上清华北大的孩子,恨不得把书里的标点符号都倒背如流。
那次我很伤心的哭了,捡着你撕碎的书页一片片想要拼起来。离开农村到城里没有10年的你和父亲来说,每天日常就是做点小生意,艰难度日,养家活口,一切希望都寄托在孩子好好上学。在城里无依无靠的你们,辛辛苦苦养活着我和弟弟,能顾着孩子得温饱即可,还能关心的了内心,没可能的。
那时候没有手机,家里没有电视,也不允许跟同学来往,上了初中,别人谈论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我都不知道是什么。知识的贫乏,最大程度的限制了一个人的成长。
一直到我长大,快三十岁,想到你撕碎我第一本课外阅读,我都很伤心。也许我本来可以成为惊艳四座的大文豪呢,可是家庭教育不允许,就像现在流行的一句话,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还记得那次我放学回家,给晚归的你和爸,煮了稀饭,馏了馒头,炒了酸辣土豆丝,番茄炒蛋还有空心菜吗?满心欢喜的盼着你们回家,回来就被你狠狠骂了一顿,你说不指望我给你做这些家务,只要成绩弄好就行了。谁谁家的孩子成绩多么多么优秀,而我在班里只占到了前十名,成绩太差了,有没有做到手不离书,书不离手。
可能你在外面小生意受了气,又跟爸吵架,掀翻了这一桌子菜,最后又重做。那个时候,我就暗暗发誓,不会再给你做任何一顿饭,二十多年过去了,显然我做到了。我也变成了十足的懒虫,宁愿自己饿着,也不做。
还记得我们逛地摊,我相中那个2元钱的发卡吗?小时候,对美丑完全没有概念,都是有你去折腾,编辫子扎头发,但那天就是相中了那个发卡,特别喜欢,想想能用它这头发,就充满了欣喜。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你不肯买?我赌气不坐你的三轮车,你也不耐烦爱坐不坐,我就跟在后面,走了有二十分钟,你突然大发雷霆,陷入一种歇斯底里的状态,冲我喊起来:“不给你买,不是在乎那2块钱,就是难看,不想让你买。”
那个时候的爸总是不挣钱,你带着2个孩子,晚上还去打扫卫生扫大街,抽空摆摊卖粽子和凉粉,内中艰辛苦涩,不足以外人道。
我知道你不容易,可是我还是很伤心。
你从小被我亲姥姥丢给农村的姨姥姥长大,那个年代都是一大串孩子,大的带小的,跟养个猫啊狗啊一样养大,没有人多疼你多爱你,所以你不懂得怎么疼孩子。嫁给我爸,大你许多,你也是小女儿欢喜,带着期待和憧憬嫁给爸的,以为以后就会有人疼你爱你照顾你。
可是亲情都不那么靠谱的时候,完全指望一个男人,只怕也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生了2个孩子,里里外外全得一个人,内心有多苦。
后面又生了小弟弟,比我小12岁,他爱看书,这次你变的非常支持,办图书卡买书,也知道楼上考上一本的王阿姨的女儿,也是没事就泡图书馆。都是第一次为人父母,也在不断的学习成长。
现在的我,以及成长的很好,看了很多书,学会情绪调节管理,不至于被抑郁症所控制,但是回想童年,还是一点都不想回去,回忆太多太多,都太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