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圣诞节,昨天是平安夜。这个所谓的洋节早已经在中国落地生根,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与传统的中国节日——诸如春节、端午、中秋不同,这是一个完全属于年轻人的节日。这些年,为什么这么多洋节在盛行于中国,我想,多半是因为如此。
尽管在国外,圣诞节这样的节日,也类似于中国的春节,是一个全民狂欢的节日。可当它进入中国以后,表现出了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节日氛围。在中国,这样的节日,更多的参与者是年轻人,而不是所有人。大部分上了年纪的人是不屑,或者不愿参与进来的。也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圣诞节才能放开手脚,年轻人才能自娱自乐嗨个够。
在中国的传统节日里,总是由家族长辈掌控着一切。他们是主导,是权威,是当家做主的话事人。年轻人和小朋友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们安排的一切,走亲访友、合家团聚、祭祀祖先等等。对于年轻人来说,尽管传统节日也有快乐和幸福,但更多却是对天性的压抑。简单点说,就是玩的不痛快不舒服,总感觉像天上的风筝,始终有一根线牵着,始终被束缚在地上那个人的手里。
没有人喜欢被束缚。
所以,在没有长辈参与的洋节里,他们会过得更开心更放松更自由,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怎么疯狂怎么玩。所以,这是洋节在中国流行的重要原因之一。当然,你不能排除商人的天生嗅觉,他们的推动也是一大诱因。
以前,我们也会在这样的节日里,呼朋引伴,赶去市中心人流最集中的步行街玩耍。身边都是人,摩肩接踵,你挤我我挤你,挤得不亦乐乎。没什么钱,也没什么具体的目的,就是出来看人,投一乐而已。现在,年岁渐长,反而不怎么喜欢动了。越是人多的地方,越要远离。越是清静的地方,越喜欢去。
这可能就是长大的代价。其实说来,这也是摆脱束缚的一种方式。人每年都在长大,经历也有所不同。但不能说年少时就是错的,也不能说年老时一定是对的。每个阶段都有属于自己的解读,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都有自己的主流文化和主流人群。任何脱离自己圈子的人,都会显得形单影只。我们不能说独立不好,那也是整个社会的一部分。我们只能感叹,脱离圈子的人,他们的背影真的好孤独。但也许,这种孤独,正是他们自己所喜欢的。
就像远离喧嚣的梭罗,在距离康科德两英里的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自耕自食,体验简朴和接近自然的生活。在当时的世人眼里,他就是个异类,是一个离经叛道者的形象。但对他自己来说,那两年,也许是自己人生最自由安宁平和的两年。他自己也曾骄傲的宣称:每个人都是自己王国的国王,与这个王国相比,沙皇帝国也不过是一个卑微小国,犹如冰天雪地中的小雪团。
我们这一代人,都处在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世界更加复杂,信息量巨大无比,对自由的渴望最强烈,对知识的追求最直接。有理由相信,一个内心强大的人,面对世界的时候,是无比强大的,但同时,也是无比混乱的。
所以,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其实脑子里的想法特别多,总想把所有的都写出来,可最后,却变成了现在这样,有点东拉西扯,有点牵强附会,有点不明所以。我意识到自己想的太多,写的太乱,可我也不打算放弃,就当做自己的一点小固执,在节日里给自己一个胡思乱想的机会。
这也是一种摆脱束缚吧。还是题目那句话,没人喜欢被束缚。在节日里的放纵,总是可以被原谅的。所以,你们原谅我在圣诞节的胡言乱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