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一场旅行,死亡是我们必达的终点。
我们经常说“做自己”,到底怎样才是真正“做自己”?
想做自己?只需要问对自己这两个问题:
遗产型问题——让你想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儿的。
遗产型问题,它们询问你的成就或者改变,询问你对生命的触动。它们与这些元素有关:意义、精神、获得的教训、感激、悔恨、人和目的。
——《提问的力量》
知止而后有定——遗产型问题,能够令你想明白人生的终极目标,清晰定位“自己”;相比其他类型的问题,遗产型问题能够直通反思与决心的大门。
具体的问题有以下几种:
面对失败,反思过往:
由于个人的经历,你拥有了哪些与众不同的个人天赋?
关于过往的经历,你会分享哪些经验与教训给后代?
你最后悔(遗憾)的一件事情是?
展望未来,找寻意义:
对你来说,什么将会是最有意义的?
这一生,你最想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你希望将来自己有什么的经历,可以讲给孙子听?
我的朋友暖暖,去年步入30岁,这一年她变得异常的焦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的情绪都不大稳定,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为人敏感,对己待人都变得刻薄,后来通过自己阅读书籍,学习心理学,用了小大半年,慢慢从这种状态中走了出来。暖暖说,在当时,潜意识里,30岁对于她来说就是一个门槛,门外代表青春年少,一切皆有可能;门内代表年华老去,但壮志未酬。
令她“定”下来的那个关键点是什么?她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接下来,我最想做的三件事情是什么?
就是这样的一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杠杆点,撬动了原本胶着的情绪。
知道了“自己”到底是“什么样儿”后,接下来就是真正的活出“自己”来,要想“活出自己”,问自己以下问题即可。
创意型问题——让你有效的做“自己”
创意型问题主张别出心裁的想法。它们能引发想象。它们让我们不按常理出牌,打破传统规则,超出可能的边界。它们鼓励我们团结一致支持伟大或者窥视未来,去发现一个新世界。它们邀请我们做白日梦。
——《提问的力量》
不论是时间还是金钱亦或是实物,资源永远是个稀缺的事儿,很多时候,我们总以为目标之所以无法达成,做“自己”这事无法成行,是因为我们缺了啥,比如,想读书但是没时间,想旅行但是没有钱,有了心爱的姑娘但是我没房......,资源的匮乏,也许是个问题,但是你看待“问题”的方法,也有可能成为“问题”——麻烦本身。
这种时候,更需要问自己一个好问题。
几个月过去了,上面故事中的暖暖遇到了新问题,她最想做的3件事情分别是:
1.写一本书
2.系统学习心理学
3.在市内拥有一个花园
但作为一家装修公司的设计师来说,周内天天加班是常态,周六周日见顾客跑现场也是常态。时间成了她最大的奢侈品。她带着自己的疑问找到了我,我问了她一个问题:
某天当你睁开眼睛发现,上天将每一个人每天的时间都缩减50%,如果这一天到来,你想削减什么?你想做什么?
听完这个问题,暖暖就默默地转身回家了,一周后,她主动联系了我,告诉我她有决定了。
1.每周强制输出文章一篇:不管工作多忙,9点前准时回到家,阅读30分钟,10点准时上床;早上5点起床,阅读1小时,写作1小时上班。
2.除了现在的本职工作,有目的在各种平台,如“好好住”建议个人的品牌形象。为成立个人工作室做准备。同时存钱买房(带共园)。
3.进行主题心理学相关书籍的阅读,一个季度啃一个主题(5本以上)。
没有时间?缺钱?预算不足?试试问自己有创意的问题,去超越习惯思维模式,当你超越了,你会发现,这些“问题”,都不是“问题”。
你,想做自己?只需要问对自己以上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