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非常感谢大家当天的配合!同时,也很抱歉,让你们陪我进行了一场不太成功的实验。
我留意到:几乎所有的孩子在“玩游戏”环节都可以用自己的节奏慢慢融入,但遇到预备给大人们的“聊闲天”时,娃儿们的心就飞的到处都是了。
这并不是孩子们的错,也不代表奥尔夫音乐不适合这一批孩子。
相反,这充分说明了奥尔夫音乐很重要的一个特性——亲身参与的重要性。(此处省略小爱和双儿妈课后的自我反思,一万字)
以往,大家最经常会问到的几个问题,也是来参加奥尔夫音乐课必须要了解的几个部分,大致有:
1.奥尔夫音乐教育跟别的教育区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来看奥尔夫音乐教育的目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不是人文教育,不是专业教育,不强调乐理知识和技能技巧。它强调的是“以音乐作为手段来开发孩子的潜能,培养健全的人格”。
我相信大家来上课,也不是为了让孩子将来当个音乐家专门搞音乐,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手段来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让他健全起来,让他正常、健康的发展。
第二,奥尔夫音乐独特的教学原则。
(1)奥尔夫提倡综合性。现在大家来回忆一下当天的活动有没有综合性,活动中都调动了孩子的那些感官?运用了哪些方面的能力?渗透融合了哪些学科?
(2)奥尔夫强调以节奏为基础。3岁多的宝宝会从音乐的“开始与停止”入手,先培养孩子稳定的节拍感,再慢慢加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
(3)亲身参与,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活动中的律动、舞蹈、乐器演奏、抚触等,都是把身体动作和音乐结合起来,从最直接的身体感受开始,慢慢培养孩子的音乐直觉。
(4)强调即兴性。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人的创造能力。孩子任意一个微小的动作和发现,都可能会变成活动的一部分。这样,即最大限度的开发了孩子的潜能,也给了孩子足够的自信和尊重。谁知道,未来的他们,会创造出什么样的新世界呢?
(5)本土化。奥尔夫音乐虽然是德国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造的,可它在中国发展了30多年,我们采用母语教学,选用我们本土的童谣、儿歌、音乐,融入了很多我们民族自己的的优秀文化。当然,我们也提倡多元化教学。所以,我们也会为小朋友安排一些优秀的世界名曲,带领小朋友感受各国、各区域不同民族的文化。
(6)奥尔夫要求老师面向全体孩子。每个孩子都有权利发展自己。老师在安排活动时,会照顾到每一个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来展示自己。
第三,也是最最重要的一点,游戏化。这即符合了孩子的游戏天性,同时也是对于孩子来说最适宜的学习方式。另一个层面,我们希望来上课的每一个人,包括家长,都可以带着像“玩游戏”一样轻松、投入的状态,来享受在音乐里的快乐。
2.我的孩子适合学奥尔夫音乐吗?
首先,音乐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所有的孩子,都天生带着极强的节奏感,也天生就是歌唱家,所以他们听到节奏感强的音乐会不自觉得扭动身体,他们会边玩游戏边自由的哼唱。
只是,有的孩子后天得到了很好的引导,他的音乐潜能得以继续发展;而有的孩子,由于潜能长期没有被使用,慢慢被掩盖了起来。
3.如果孩子不适应,在边上不参与,怎么办?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一样的人。我们必须看到,每一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和风格。有的孩子内敛而谨慎,她需要多一些的时间来观察这个陌生的环境,这里有怎样的一群人?在做怎样的事情?再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加入,或是什么时候可以加入;另一些孩子则热情而主动,他们会第一时间启动自己的强大的好奇,用“先去玩玩看”的方式来感受这个空间。无论你的孩子是哪一种,都无需紧张。他们只是不同而已,并没有谁好谁坏。
4.熊孩子总是乱跑,怎么办?
总是乱跑,不一定是孩子熊,更有可能是:
1)周围有比课程更有意思的事情发生。这时,需要老师去及时调整课程的安排;
2)孩子自由玩耍惯了,不适应集体活动,坐不住。那更加说明,孩子需要多参加跟大家在一起的集体活动,慢慢感受“团体”“规则”等,也逐渐训练自己的专注力。
3)乱跑,也在学习。这听起来很荒唐,但却通常是最大概率的事件。年龄越小,这种可能性越高。因为,儿童是运用全身的感官在学习的。他们像是一台台全景扫描仪,浑身每一个细胞都张开来接收外部的信息。他看、他听、他摸、他动,都是学习的过程和方式。他看起来在乱跑,可他的耳朵、他的意识还紧紧的跟场中发生的事情连在一起,只要那里有好玩的、足够吸引他的事情发生,他就会立刻回来。
所以,别担心。让我们等待孩子慢慢回来。
当然,此时父母的状态很重要。如果大人慌乱、焦虑或是愤怒的指责,会打断孩子自然学习的过程;但如果我们保持投入,提供一个专注的、好的示范,孩子接收到的正向的能量就会变多,他也会更愿意像大人一样投入进来。
好了,就说这么多!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如果我们有机会一起学习,希望大家能够放松的和孩子一起享受音乐,享受在音乐中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