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图☟☟☟
书痴评书公众号是我业余时间做的一个个人兴趣类公众号,主要在每周六发布书评/文艺地小记/个人经验帖。
2018年11月10日,这篇文章在公众号首发,再同步到知乎、豆瓣和简书。它在简书上获得了100631次阅读,1265次点赞,有617人参与留言互动。而它在公众号获得仅获得608次阅读,在知乎上仅获得19个赞。
先说说我在这篇文章当中表达的大致观点:
◐销量很好的未必是好书。
◐大冰的书一本接着一本出,多看一点我就感到了乏味。
◐整体图书市场就是调料多于主食。
◐大冰的书是餐桌轻阅读书籍。
下面我结合自己平常的工作经验,针对这篇十万+做一些总结:
01
这是一篇吵架吵出来的十万+。
有部分人很赞同我的看法,还有许多大冰的粉丝一直唱对台。所以,它和一般情况下获得绝大部分人认同的高阅读量文章不同。不过,我认为,这种争吵之所以能维持这么长时间,和它背后藏着的图书市场问题,大家对书籍的某种情绪息息相关。
可以来看几条留言☟☟☟
02
十万+往往是一个偶然,尤其是纯内容性质的文章。
我和一些小编聊过这个问题,我发现,不少作者面对自己的部分十万+文章时都很懵逼。我个人一直认为,纯粹抱着打造十万+爆文的目的去做新媒体的,纯粹以是否产出十万+评价一个小编行不行的人,往往是外行。
03
十万+常常都不是立即达到的,而有一个酝酿发酵的过程。
以新闻传播为例子,某个本身非常具备话题点的新闻出来之后,它的热度不是一瞬间达成的,而是在一段时间的酝酿后,由读者的情绪,新闻带动的业内讨论而带到舆论最高峰的。
04
十万+文常常都获得了长尾阅读和转发,具备深远传播力。
举个例子——
我认识一位做街道代运营的小编,她只是偶然情况下策划、采编了一篇关于街道办网格员的文章,由于网格员是一个不太受关注的群体,这篇文章偶然被转发出去后,引发了整个深圳地区网格员的强烈情绪共鸣。由于网格员平时没有吐槽发泄渠道,所以他们集中到那个帖子下说话,然后,帖子被持续阅读和转发。
几个月之后,在我看到那篇文章时,它已经获得了15万+阅读量,且每天还有新增。
(网格员:平均每个社区划分成3到5个网格。网格内有网格管理员、网格警员、网格党支部书记等六类人员,分工承担网格内的各项事务。)
05
我们来说说吸粉的事儿:这篇文章发出后,我的简书账号涨了500多个粉丝,有200多人从简书来到我的公众号。也就是说,简书渠道的内容涨粉比例约为:0.5%,从其他渠道引流到公众号转化比例约为:0.2%。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转化率是不太高的,当下的新媒体转化情况差不多也就这样吧。
三节课创始人黄有璨曾表达过类似想法:
盲目追求十万+阅读量已经没有多大意义了。对许多企业来说,他们的需求会逐渐转到转化率,也就是钱,直接的经济效益。也就是:40个阅读量,40个付费用户优于20万阅读量,0付费用户。这是市场变得更成熟的表现。
06
我发现大冰的书营销做得很好。
好的营销总是针对某个特定群体来做的,它的产品能迎合这部分人的强烈需求,它的文案也是如此。如果你不是这场营销的目标受众,你可能对它的所有东西都是无感的。
(大冰的书)
以这些书为例,它的受众应该是学生、女性,从大冰粉丝的回馈来看,这些书引发了他们的强烈共鸣,也可以说是“大冰的群众基础很牢靠”。所以,我们也可以理解为什么不喜欢大冰的人态度也这么强烈了。
07
这次,简书的人给我的感受是:它的用户人群年轻化(95后、00后很多),它是文艺青年的聚集地,写的人可能比看的人还多。大冰在简书上的呼声很高,但他在知乎就骂声更高。我之前看到一个数据:知乎上26岁+人群居多,男的多,更理性。
08
关于几个渠道的感受:
现在基本是个人都有自己的公众号,区别在于长远出稿能力。当下想要靠内容吸粉特别难,一个很小的公众号产出文章后,不转发是基本不会有人去看的。后台打开率实在太低了,转发又有种被迫而为的感觉。
简书不一样,我们在简书上写好东西后可以投稿到几个专栏,我们可以在这些专栏获得一定阅读量。如果情况比较好,某些专栏的编辑看到了你的文章,他们会收录,更好一点,文章有机会被推荐到简书首页。我之前有另一篇写书店的文章被推荐到简书首页过,这次写大冰的文章则一直在被各个栏目的编辑收录。
这种分发、传播方式决定了——
多平台运营绝不仅仅是生产一份内容后复制粘贴到所有渠道。每个平台的人群和平台本身的分发机制是不同的。我们必须使用不同的传播技巧,不同特质的内容来应对不同渠道。甚至,我们要针对每个不同的平台进行规划。
新媒体生态不应该被单一看做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而应该看成所有可能带来流量和经济效益的新渠道。
09
如果想要做新媒体,是不是应该每个渠道都做?不是。
要看内容和受众群体:就我个人来说,我写的是书评和一些文艺地小记,文化产业工作经验,主要走文艺路线,所以我主推是在公众号、简书、知乎、豆瓣。头条号、百家号、微博我都没有兼顾到,ONE·一个、Soul这些我没有涉足,整体来说,渠道开拓做得不是很全面。
至于抖音,我迟迟不下手不止是因为我对抖音的内容兴趣不大,我觉得自己在抖音上跑不起来,还因为我觉得我的垂直目标用户不太会出现在抖音。
我和对我的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聊天后发现,他们对深度性内容更感兴趣,他们对内容和平台的挑选十分谨慎。有人关注了肥肥猫的小酒馆、工业时代的月亮之类公众号,这一些号的粉丝并不是很多,但他们持续用一种稳定的速率,更加专业和严谨的态度在产出内容。这种方向也是我在追逐的。
10
理性、冷静看待喷子。
所谓喷子,理解为骂你的人吧。这个帖子出来之后,大冰的一些粉丝在帖子下骂我,到我的公众号骂我,加我微信骂我。我只去帖子下回复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看了。我发现,面对一些骂街的人,回复会越搅越浑。
我写这个帖子的初衷只是想表达某种观点,并不是为了吐槽和骂娘,所以我懒得理会了。在我以往的运营工作中,我遇到过拆迁钉子户、精神病人、本身很焦虑来找你发泄情绪的人,给你爆料然后发虚假消息的人……这些人本身也丰富了我们的世界观。世界有很多种声音,这就是互联网。
以上是我的一些总结,欢迎留言和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