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4日 星期三 晴
大伯,您在天堂可好?
2013年春节,在大理,我们一家人和大伯竟然见的是最后一面,一转身,已是阴阳两隔。
一转眼,五年的时光流逝。原来,大伯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原来,人生竟然如此经不起时间的侵蚀;原来,人生最近和最远的距离不过是生死。
大伯出生贵冑,却身处末世,他从荣华富贵处转身,身后一片萧然。
1
大伯是县长家的长孙,从出生的那一天起得到了家人极尽宠爱。
小时候,常常听到姑妈和其他的伯父调侃大伯,说是大伯自小便享尽人间富贵。有专门养着的奶牛给大伯供应牛奶,有美国进口的小牛皮皮鞋,还有一个专门给大伯跟班的小书僮。
大伯上私塾,奶奶说当时没有书包,用一块质地精良的布匹缝成正方形,金线镶边,四角打上穗子,华贵典雅。把书包在布里,由书童拿着跟着大伯每天上下私塾。
每次家里的长辈们在描述着童年大伯上学的事情时,个个脸上都显出无比兴奋,仿佛昔日的富贵荣华和«红楼梦»的辉煌不相上下,尤其奶奶更是活脱脱一个贾母的样子,虽及不上"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贾家奢华,但也是富甲一方。奶奶,一个大户人家的千金小姐,锦衣玉食,荣享尊宠,忆往昔,总是泣不成声。
说什么荣华富贵,当时代变迁,政治风云突变,昔日的荣华富贵即成为苦难的开始。
2
这样的好日子,大伯在享受了没几年以后就被下放到农村,昔日的荣华富贵成为过眼云烟。
到了农村,一大家子活得战战兢兢。好事轮不到,坏事接踵而来,挨批挨斗家常便饭,在那样的政治环境之下,犹如过街老鼠一样苟活于天地间,需要很大的毅力和勇气,还要忍受多少的屈辱和不公,在童年的时候我理解不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慢慢地我能体会到我们这个家族生存的艰辛。
大伯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小时候,看着他和奶奶相依为命,以为他是孝顺。
奶奶经常帮他张罗着找对象的事,大伯对此无动于衷,好像那是一件和他不想干的事儿。
其实,在我儿时的印象里,大伯是个英俊帅气的男人,浓眉大眼,五官端正,高大挺拔的身姿,在农村也可貌比潘安,爱干净总把自己捯饬得清清爽爽的,七,八十年代很少人用香皂,可是在大伯的身上总能闻到一股淡淡的香皂味。
每次干完农活回到家里,大伯总是要把干活穿的衣服换下洗干净,到家门口的小沟里把自己清洗干净,然后再出门。
大伯不同于其他的农村人,他身上有一股让人难以捉摸的儒雅。每天和地里的庄稼有打不完的交道,风吹日晒,雨里泥里,也不能磨蚀掉他骨子里那一股傲气。
然而,没有人能读懂他。所以,他宁愿选择单身也不将就。他,是一个旧时代的读书人,读过的那些书成为他看世界另一种方式,这种方式刻进了骨头,变成一道横,深深地烙在他的心坎上,让他变得与众不同。
所以,村里的女人倾心于他,却从来走不进他的心里,最后,落下却是一些奚落。
他不在乎别人的眼光,年轻时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走了以后,他一直孤独,直至终老。
他的前半生,我了解的东西不多。家族的威严和礼教,是不允许孩子们问东问题西的。只能在大人们的言谈中,知道一点点过往,而在青年时期父辈们和整个家族所遭受到苦难又是整个家庭不愿意启及和避讳的话题。
3
从小上私塾,大伯练就了一手好字,只是他从不轻易示人。我也喜欢写大字,总会在大伯面前得瑟一下,大伯看着我,只会轻轻说一句:还差些功夫!他,不会像父亲那样永远都是用一种讥讽的口吻和我们说话。
在我眼里,大伯是温和的。他重视教育,尤其对我,在别人眼里女孩子读书无用,迟早嫁人的观念,他是反对的。他,支持我读书,为我能有书读,他也是费了不少心力。
他把自己唯一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拿来让我上学代步,为的只是给我节约多一些时间来学习。没想到的是,我自从上了大学以后就开始浪迹天涯,本想能尽一个做女儿的孝道来回报大伯的余生,然而,往往事与愿违,徒留遗憾在心头。
姑妈,在大家族中像极了«红楼梦»中的王西凤,霸道专横地主持着整个家族的生活,其中包括了对自己大哥的人生,并信誓旦旦"将来大伯的晚年生活由她负责,她力所不及,还有她的儿女",就这样,似乎那么名正言顺把大伯的收入掌管着。
然而,说好的幸福,最后却变成了落魄。
到大伯生活快不能自理的时候,姑妈和父亲将大伯送进了敬老院。那是政府出资给农村的孤寡老人和五保户安渡余生的地方,大伯刚进敬老院就被同室殴打,身上都是伤,经过姑妈和父亲的交涉,把人换走。我听闻此事心痛不已,怎无奈,自己无能为力,通过这件事我的三观彻底被颠覆,年少时为梦想远走他乡的行为,在这种时侯显得多么的惨淡苍白。真有来生,我想我不会再选择远方了!
在敬老院,身患高血压的大伯身体每况愈下,我不敢在有怠慢,趁着春节假期带着全家人赶紧回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见大伯。回到老家的第一件事便是买了东西去看望大伯,看到大伯瞬间泪奔,尽管一年不见,但是,一直都在通电话。每次,电话里的大伯还是精神爽朗,思维活跃。
但是眼前有些老年痴呆的大伯已经分不清我们谁是谁,只是一个劲地问我们“还记得我是谁吗?”
“还记得我是谁吗?"他问我,问儿子、问老公,我们是他在世上最亲的亲人,然而,我们却把他遗弃在了这种地方,他怕我们忘了他。
一个曾经出生在富贵之家,识文断字,还有一些才情傲骨的人,晚年的落魄,只是败给了岁月,败给了身体。
4
值此一别,竟是永别!
等我再次回到大伯身边时,坟冢上已经小草青青。安睡在苍山上的大伯,面朝洱海,宁静开阔。
祈愿,大伯的来生不要大富也不要大贵,做一个凡夫俗子,尽享人间天伦之乐,不要凄苦度人生。
祈愿,大伯来生能找有情有义的人做兄妹,把上辈子的遗憾了了,不要临了临了,却要担心自己的亲人忘了自己,死后魂魄无处安放。
祈愿,大伯来生觅得一个知心爱人相伴左右,生儿育女承欢膝下,尽享为人夫为人父的平凡与快乐!
“春事阑珊芳草歇。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儿时的清明节,是野炊一样的节日。只有在这一天,不管是谁都会丢下手头的事,干一件最要紧的事,那就是给先人上坟。一定是大鱼大肉、好酒好烟、好茶还有好吃的拿着,背着、挑着上山和先人们共享,看不到上坟的悲伤。随着年岁的增长,每每清明到来却会暗自神伤,怕看见,新垒起来的坟冢里躺着自己至亲的人,一年又一年、一个又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