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谷歌的面试题
“芝加哥有多少架钢琴调音师?”
你可以试想,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回答这个问题。
文科思维:
一般情况下会比较心慌,认为这个问题没办法解决或者瞎猜个数字。“啊,这个怎么算呀?”甚至无从猜起。
理工科思维:
会去尝试解决这个问题。
One,了解问题背景;
Two,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和答案,可以是常识,也可以去查资料,实在不行就估算,总之得有一个确定的数值放在那;
Three,设计公式,代入条件数值;
Four,得出一个确定的数值。
要知道这个问题就先要知道芝加哥有多少人;
他们拥有钢琴的比例是多少;
学校、酒吧和餐厅这样的机构拥有钢琴的比例是多少。
把这些条件凑齐了,再通过数学计算就能得到一个准确的数值。
理工科思维的关键就在于取舍和量化。
也就是说,不管面对什么问题,用理工科思维看来,都没有一个绝对的、完美的解决方案。任何方案,我们都要对它进行取舍,量化,还要用科学的方法检验。
万维钢采用科学的方法,带领我们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读着酣畅淋漓又能让人掩卷长思。
书分三章:反常识思维;成功学的解药;霍金的答案。书中大量举例,整本书读起来很冷静,用大量的事例、证据来论述观点。见有评论说这本书其实讲的是科学思维,但就普通人而言,应该从理工科思维开始培养。对于感性或绝大部分人来说,一些日常的事情、所谓常识,在这本书里却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待。
以下是书中摘抄,与君共勉:
附:《万万没想到》干货笔记
一、反常识思维(人性)
1.反常识思维
常识思维指的是文人思维,也就是“具体思维”,以道德为标准。现代社会会延伸出另一种思维:“反常识”思维,又称为“取舍思维(tradeoff)”,讲的是兴一利必生一弊,两个好东西我不可能都要,所以牺牲(off)一个,来换取(trade)那个。根本要求是“求量化输入和预计产出”。
2.别想说服我
人做判断有两种机制:
一是”科学家机制”,先有证据再下结论;
二是“律师机制”,先有结论再去找证据。
大多数人是“律师机制”,爱看能验证自己已有观念的东西,直接忽略不符合已有观念的东西。如:电视和新闻(给观众想要的东西,比给观众事实更能赚钱。)
*“确认偏误”:主动搜寻增强自己已有观念的信息,甚至不顾现实。
*“回音室效应”:只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人交流。
如何修正?约翰逊说:“改变对信息的消费方式。主动刻意消费,吸收有可能修正我们观念的新信息,而不是吸收对我们现有观念的肯定。
3.坏比好重要
人们喜欢获得而害怕失去,这是“损失厌恶”,负面偏见的一种。大脑中有一个特定区域:“杏仁核”,这个区域兴奋了就会产生负面情绪,这是人的本能,千万次表扬会因一次批评而全部抹杀。而有一些人,能够超越本能,了解自己的负面情绪会带来偏见,所以不轻易纵容自己这种情绪,不会被杏仁核绑架。
(把情绪和决策分开,不去刻意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让它健康自然地释放,而又不会影响到我们的决策机制,这样则能两全其美。)
4.最简单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1)随机:
概率论的思想是:有些事情会无缘无故发生。管理者通常会在出事之后要求全体反思,下不为例。而弗莱德汉森在《重来》中讲到,不要一看有人犯了错就为此大张旗鼓制定政策纠正错误。那样只会把错误变成伤疤。
正确方法是告诉犯错的员工这是一个错误,然后就完了。偶然的错误不值得深究,成绩也不值得深究。失败者无需妄自菲薄,成功者必有些许侥幸的成分。
(2)误差:
在误差范围内的,均无可比性,我们应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
(3)赌徒谬论:
这是错觉,完全独立的随机事件,意味着下一次的结果和之前所有的结果没有任何联系,已发生的事情不会影响未来。
“大数定律”:足够多次的随机实验,相同结果出现的频率等于它的概率。但是“随机性”不等于“均匀性”。
(4)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
发现规律是人的本能,但是人的大脑不擅长理解随机性。事物的发生有时并没有规律可循,发现规律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存下去,而理解随机性却只是现代社会才有意义的一个技能。未来是不可被精确预测的,这个世界并不像中标那样运行。
(5)小数定律:
数据足够多时,人们不费力便能找到规律。而数据少的时候,有些规律的存在会随着数据越来越多而被破解。也就是说统计样本不够大,我们什么问题都说明不了,便不会只凭自己的经验对事物做出判断。
5.阴谋论
不承认事物发生的巧合,不承认有些事情的自然发生,认为一切的背后都有联系、有目的。相信阴谋论的人一般有很强的解释欲。认为凡事都有目的,是普通人思维区别于科学思维的根本之一。
二、成功学的解药(励志)
1.科学的励志和励志的科学
各个国家的励志书籍观点不同,中国讲人脉,日本注重品格,美国大谈自尊自信。我们在眼花缭乱的励志书籍中如何选取?其实需要科学的励志,只有理论具有普遍性,成功才可以被复制。书中提到《意志力》,对成功进行科学的研究调查,根据数据说话。结论是能左右成功的普遍因素,是自控,也就是意志力。意志力资源有限,使用意志力会消耗能量,做选择和冒险都会消耗意志力,而好习惯和自我监视会减少意志力的消耗。
提高意志力的有效方法是:常立志,刻意训练自己不习惯的事(如经常性使用非惯用手、做自己不擅长的事)。
2.匹夫如何逆袭?
尼采说过:“凡不能毁灭我的,必使我强大。”
(1)我们的劣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转化为我们的优势。
(2)不能使用常规手段。
“倒U曲线”:在一个东西成长初期,每增加一点投入便获得一点回报,当它进入一个平台期,继续增加投入并不能获得更多回报;过平台期再继续投入,则回报是负的。
Eg:一个家庭的财富与对孩子的教育关系便是如此,最理想的班级授课人数为18-24人。所以,强大不值得可以追求。匹夫如何逆袭?要有特立独行的气质。维护现有的社会格局和强调遵守游戏规则,是高富帅的事,而改变规则才是屌丝的特权。
3.练习一万小时成天才?
想要成为天才需要练习时间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刻意练习:
(1)只在“学习区”练习;
(网上最近一直流传着“远离你的舒适区”,在舒适区做事,就如同生活和娱乐,如果你安于现状,那无可厚非,若你想要进步,就必须脱离舒适区,在学习区做事,慢慢克服拖延症。)
(2)把要训练的内容分成有针对性的小块,对每一个小块进行重复练习。
这个阶段讲究的是套路与不断重复。不断重复和高度的针对性,脑子里才能长出髓鞘,髓鞘会使我们的反应像高速公路一样快。这里提到“功夫在诗外”是非常不可取的。
(3)在整个练习当中,有及时有效的反馈。
在可预知的环境友好型领域,快速反馈才能培养出真正的专家。
(4)训练时,注意力必需高度集中。必须将练习与娱乐分开。
纵然,以上几点让我们对一万小时理论有了进一步认识,但是,有谁会想要刻意练习一万小时?这和很多因素有关。要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也要配合一定的奖励机制,还和兴趣和基因有关。人生意义在哪?---寻找适合自己兴趣的环境,把自己的基因发扬广大。(了解到人生意义,也能让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避免可预知与不可预知的阻扰,少走不会没意义的弯路。)
4.思维密集度与牛人的反击
思维密集度=准备这个读物需要的总时间/阅读这个读物需要的时间。接受信息的效率可以这样量化,我们可以考虑做一个思维密集度高的人,选取思维密集度高的信息进行浏览。
5.用强力研读书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掌握技能,另一种人读书是为了提升自己的内力。这里讨论的是怎么读那些看完之后能够加深自己对某一领域的理解,能够过得一种智慧上升的感觉(哪怕是错觉)的非虚构类的书。
强力研读和刻意训练有三个共同点:不好玩、用时少和不追求快
强力研读书的具体做法和核心技术,就是读书笔记。
(1)新书只要读两遍,第一遍正常通读,读第二遍的同时,写下读书笔记(例子故事跳过,专注于思想脉络。读完书便可以束之高阁,或者送人了)
(2)好的读书笔记:
One:清晰地表现每一章逻辑脉络;
Two:带走书中所有的亮点
Three:有大量的自己的看法和心得
Four:发现这本书和以前读过的其他书或其他文章的联系。
Tips:A阅读要求理性思考,而不是醉心于小段子。B不要用思维导图写读书笔记,意义不大。C及时记下批注和灵感
6.过度自信
人生面临一个风险悖论。如果你一辈子谨慎小心,干什么事情都谋定而后动,你的生活再差也差不到哪去;而如果你勇于承担风险大胆尝试,你可能特别失败,但也可能特别成功。到底是冒险一些好,还是谨慎一些好呢?答案是冒险更好。过度自信的人,高度自己的能力,尝试干一些比他们水平高的人不敢干的事,往往侥幸成功。
7.夺魁者本色
男人竞争时不在乎失败的风险,一旦遇到失败容易放弃;女人能合理评估竞争风险,一般不爱参加竞争,一旦参与,愈挫愈勇。睾酮,又称为竞争激素。睾酮水平相对雌激素水平越高,人的无名指相对于食指就越长,这种人越有竞争意识。决定一个人面对竞争压力时的状态,是COMT基因。COMT酶为快酶时,多巴胺代谢快,面对压力时容易保持平常心,此类人为:“战士”,临危不惧;COMT酶为慢酶时,多巴胺不能及时清除,便会惊慌失措,成为“颤士”。但颤士的平均认知能力和智商都高于一般人。总而言之,战士在战时表现超过颤士,颤士在平时的表现超过战士。竞争分两种,强调爆发力的适合战士,强调持续力的需要颤士参与。
三、霍金的答案(科学)
1.亚里士多德为何不数数妻子有几颗牙
破解世界的两个办法:一是看书,而是直接上手干。亚里士多德不知基于什么理论提出女人的
2.物理学的逻辑和霍金的答案
霍金新书《大设计》讨论为何会有一个恰好适合人类生存的宇宙。物理定律必须处处管用,以至于上帝就算存在也无事可做。一个好的物理理论既能解释已有现象,又能预言未知现象。
3.主流科学
如果“经络”和“气”能用实验证明,诊脉能机械化,阴阳运行能用数学方程描写,一直到《伤寒论》能出一个基于现代医学的解释版,那么中医就可以成为主流科学。将来谁能做到这些,谁就“发现”了中医。也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抛开掌握绝学的少数老师傅,变成像青霉素那样任何一个医院都能随便使用的有效技术。
如果“主流科学”真是小姑娘的话,向她求婚并得到许可并不容易。有时候可能你是对的,但她就是不理解,你悲愤也没用——可是你也不能因此就说她不是女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