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海说26: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公孙丑篇: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公孙丑问了孟子老师,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样的?孟子解答说:“人人都有恻隐之心,人性本善。”
公孙丑又问孟子老师,什么是人的美德?孟子回答说:“仁义礼智”。
公孙丑又问孟子老师,仁义礼智是怎么产生的?孟子回答说:“同情心生仁,羞耻心生义,恭敬心生礼,正直心生智。”
公孙丑又问孟子老师,怎么对待他人的提意见或批评?孟子答曰:“要闻过则喜”。
公孙丑又问孟子老师,如今战乱,到底如何才能智取?孟子对答说:“得道者多助……”,见下文。
原文: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 矣。
孟子说:从军事作战方面讲天气冷暖旱涝等自然条件都很重要,与有利的地理地形相比后者更有价值,但地理地形因素在军事作战中还不是最重要的,它比不上战士的团队精神,人心齐泰山移,团结一心,才能所向披靡。
比如说,他是一个三里小城池,你是一个七里大邦国,你却围而攻之,久攻不下,天不可能一直好或一直不好,久攻不下的“久”就说明天时的原因基本被排除,这时候就是天时不如地利了,好天坏天都有过了还不行,那就可能是他占据了有利地势。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够吃,但守城的人要是弃城而逃了,那就不是地理地势的问题了,而是人心出了问题,团队精神出了问题,这时候则必败。
所以说,要使百姓安宁不能依靠疆域国土面积的国界防线划分,巩固国防也不能依靠险奇峻的山脉岭崖,征服威震天下也不能依靠武器装备的精良。
那依靠什么呢?依靠天道、王道,依靠人道。道法自然,依道而行,自然天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越遵循道德规律支持你的人就会越多,越失去道德人心者支持你人的就越少。失道越多,支持者越少,到一定程度,亲戚家人朋友都会起兵背叛你;得道越多,支持者越多,到一定程度,天下都会归顺你。
遵循天下大道,顺势而为,审时度势,自然而成,给人民一个归顺你的理由,让那些归顺而来的人去攻打他们背叛的人,势必齐心协力,一举成功。所以,施于仁政的真君子,要么不战,要战则必胜,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孟子这一番话是高明的军事理论,孟子是我国著名的纵横家,思想家,军事家,在军事方面的见地极为高超。《孙子兵法》就说:计不是计谋,而是计算,计算我方的天时地利人和粮草人数资金,计算对方的天时地利人和粮草人数资金,要么不战,一战也必须一举而胜,百战百胜那是个伪命题。
而这一切,取决于谁更符合王道,真正王天下者,一定是最接近于行王道者。我们应该计算,自己所作所为是得道多,还是失道多?我们再算算我们经营管理时是多助,还是寡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