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韩国的国都位于新郑,曾是春秋时期郑国的国都,韩灭郑后,在此建都。韩国的国土主要是现在的山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地处中原要害之地。对于韩国这片领土,秦国远在春秋的穆公时代,就垂涎三尺,不惜得罪当时强大的中原霸主晋国,也想舔一舔新郑的城墙。
崤山之战,秦国偷袭郑国被痛打
秦穆公时代的秦国,治理有方,举贤用能,国势日渐强盛,于是秦国就有了东出中原,参与争霸的心思。但是很不幸,秦国家门口就住着一个霸主,强大的晋国,在中原争霸中晋国是妥妥的一哥,无论从国力,从号召力,还是从各国的外交关系上,都是吊打秦国的。
秦国东出的道路就被晋国堵得死死的,而且晋国的领土延伸到了陕北地区,对秦国也形成了半包围的态势。秦国纵有函谷之险,但是对晋国一点用没有,从河西高原一马平川,直接打到秦国的关中腹地,一点脾气没有。所以秦国虽有志向,但一直得不到施展。
公元前628年末,春秋的一代霸主晋文公去世,同一时期,郑国的郑僖公也去世了,晋国、郑国都进入了国丧期间。这时,秦国驻扎在郑国的一支军队的将领派人秘密通知秦穆公,说他们掌握了郑国的部分城防,国君可以派兵攻打郑国,他们配合作战,里应外合,一定能获胜。
秦穆公得到这个消息后,高兴得都睡不着觉了,这真的是袭灭郑国、进入中原、实现霸权的最好机会啊。秦穆公找大臣蹇叔商议,没想到蹇叔兜头一盆冷水就下来了,认为新郑距离雍城数千里,长途跋涉,到了人家都准备好了,这不是挨揍去了。但是郑国的诱惑力实在太大,秦穆公顾不上蹇叔的劝阻,执意派出百里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统帅,率领秦军东进攻郑国。
秦军出兵后,晋国得到了秦国发兵的消息,新继位的晋襄公为维护晋国的霸主地位,决定打击秦军。但是晋国采取了等待秦军回师,在崤山埋伏的战术,以最小的代价收获最大的战果。这样还有一个好处,如果秦国已经拿下郑国,那晋国正好坐收渔利。公元前627年春天,秦军安全穿过晋国南边的崤山山道,到达郑国境内,秦军上下终于松了一口气。
可能老天爷也不想让秦国成功,秦军在半道碰上了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机智的弦高立马断定秦军这是袭击郑国去了。于是弦高冒充郑国使者,开始犒劳秦军了,借着上次秦晋联军围郑国的时候,说好的好好招待你们。同时弦高派人回郑国预警,告知秦军来攻的消息。百里视看到弦高后,心里一万只草泥马飞过,知道袭击郑国没戏了,下令班师回国。
同时还有一股势力一直在关注秦军的动向,那就是晋国了。秦军开始撤退的时候,晋国侦察得到了消息,晋襄公命令先轸率军秘密进入崤山,并联合当地的戎族人,埋伏在山道两侧,伏击秦军。秦军又一次通过崤山山道,因为前不久刚走过,也就没有多加防备。
晋军看到秦军都进入了伏击圈,快速封锁了两侧谷口,将秦军围在中间,发起猛烈攻击。秦军进退不得,顿时大乱,全部被歼灭,百里视等三万统帅全部被俘虏。崤之战,虽然秦国失败,但是不能掩饰秦国对新郑的占有欲。战国以后,郑国变成了韩国,秦国初心不改。新郑是秦国自古以来就梦寐以求的土地,远在秦始皇之前的四百多年都是秦国心心念的地方。
秦国为什么一直想占领韩国呢?
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时期,秦国层出现过一次伐韩和伐蜀的争论,在这场辩论中张仪层提出:下兵三川,塞轘辕、缑氏之口,当屯留之道,魏绝南阳,楚临南郑,秦攻新城宜阳,以临二周之郊,诛周主之罪,侵楚魏之地。周自知不救,九鼎宝器必出。据九鼎,按图籍,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
虽然张仪在这次辩论中输了,但是从他的话中,我们能够看出占领韩国,对秦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占领了韩国,就可以在攻打楚国、魏国时占据绝对的优势,同时占领韩国后,周王畿也就成了后花园,是秦国成就王霸之业的基础。
当然张仪提出的战略设想,到秦始皇时代很多都已经实现,比如宜阳、南阳、南郑都已经被秦国收入囊中,而且二周也已经在秦始皇亲政之前,被吕不韦吞并了,但这并不是说韩国的战略地位就失去了。
《战国策.秦策》中,顿弱曾经对秦始皇说,“韩,天下之咽喉;魏,天下之胸腹。”
这一次顿弱的话就更加地赤裸裸了,韩国就是天下的咽喉,秦国一旦占领韩国,就能够扼住天下的咽喉,吞并天下就指日可待了。因为从韩国的地形来看,他基本就是天下中心,秦军从这里,向南向北用兵都可以,同时又像一柄尖刀插入魏国背后、抵住楚国的头顶,彻底破坏了战国最后的合纵赵、楚、魏联盟。
韩国彻底暴露在秦国面前,灭亡难度最小
从地形上看,战国进入到秦昭王后期,以韩国为分界,东边是六国的领土,而西边的领土基本都已经被秦国占领。这就造成了一个对韩国极为尴尬的局面,就是他自己孤零零地顶在秦国的面前,曾经和他一起面对的老伙计魏国,河东和韩国西面的领土全部被秦国占领,退到韩国背后。
所以这种情况下,秦国出手攻打六国,韩国的位置就好比,秦国站在原地,抡起胳膊,韩国的妥妥的要挨上一巴掌的,距离的因素决定韩国成为第一个遭殃的倒霉蛋。
最后从政治外交的因素来看,韩国就是活该第一个被灭的,因为在战国后期,列国合纵对抗秦国的过程中,作为三晋一员的韩国,是第一个投靠秦国。多次在秦国面前摇尾乞怜,跟在秦国后面与赵国、楚国作对,当然有时候,魏国也会干跟韩国一样的事情,但是魏国比韩国强的是,只要有机会让秦国倒霉,魏国一定会狠狠踹一脚,但是韩国却不会,把做狗贯彻到底。
当然这种外交手段,也是韩国的一种生存手段,可能他要是像赵国那样硬气,早被秦国集中精力灭成渣了。但是这也造成了一种现实就是,即使各国合纵存在的情况下,秦国发力灭韩,赵国、魏国、楚国,也是不会帮忙的,所以秦国第一个动手灭韩国阻力是最小的。而且历史发展也是验证了这一问题,韩国被灭后,各国反应平平,但是紧接着赵国灭亡后,各国立马炸了锅,连燕国这个死敌都坐不住了,上演了一出“荆轲刺秦王”,其目的就在于帮助赵国复国,所以秦始皇第一个选择灭韩国是深思熟虑的必然结果!